2020年珠海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珠海将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过去一年,珠海在此方面取得了怎样的工作成效?接下来又有何工作目标?6月10日,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方小勇接受了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的专访。
南方日报、南方+:2019年,珠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市住建局”)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效?
方小勇:市住建局于2019年1月20日正式挂牌,过去的这一年,较好地完成了机构改革各种职能的整合理顺和高效运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部署,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具体来说有三个“稳步提升”:
一是住房保障等民生工作稳步提升。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发放租赁补贴任务,住房保障力度和覆盖面不断提升。同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总体定位,全市商品住宅网签呈现“量增价稳”态势,市场风险总体可控。
二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品质稳步提升。全市建成6个市政特色公园、25个城乡社区公园,建成20.23公里健康步道、40公里林荫道,新建和改造公厕82座。作为市政府民生实事,我们完成了45公里主干市政燃气管道和约5万户老旧小区户外公共燃气管道建设。
三是城市建设优质环境打造工作稳步提升。市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屡获殊荣,2019年获得鲁班奖1项,詹天佑奖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省级优质工程奖42项。成功举办“珠海建设科技院士行活动”,建设科技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南方日报、南方+: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市住建局开展了哪些工作?
方小勇: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住建局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
一是狠抓全市房屋市政在建工地和房地产物业小区疫情防控,实现全市返岗建筑从业人员“零感染”。
二是全力推进市妇幼保健院将军山医院、中大五院凤凰山病区定点收治医院建设,仅用25天建成国内首个永久结构形式应急医院。
三是推出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运行若干措施、支持建筑企业复工复产“十二条措施”、保障建筑原材料供应“八项措施”等,为珠海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南方日报、南方+:上述提及的住房保障工作。请再介绍一下,2019年市住建局具体如何完善珠海住房保障体系?2020年又有怎样的目标?
方小勇:进一步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市住建局的主要做法,及2020年的目标是这样的——
一是加大保障力度。公租房收入准入标准门槛进一步降低,圆满完成上级部署的保障房建设和补贴发放任务。
二是优化政策体系。2019年启动修订珠海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适当拓宽保障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加强监管能力。
三是规划保障用地。启动编制珠海市住房保障专项规划(2021-2035),梳理调整全市保障性住房储备用地,以支撑珠海中长期人口的保障性住房增长目标。
四是筹集保障房源。制定珠海市2020年住房保障工作计划,将确保筹集建设不少于1.2万套公租房及人才住房。
南方日报、南方+:在百姓最关心的房价方面,促进珠海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市住建局实施了哪些举措?
方小勇:一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总体定位。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会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建立了房价地价联动机制,经过全面施策,全市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量增价稳”的态势,市场趋于理性。
二是推进房地产市场信息化监管。2019年7月15日“珠海市房地产交易监管平台”正式运行,其中房地产中介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也同时上线,实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市场动态监管,对开发、销售、中介等市场行为进行规范。
三是逐步建立有珠海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目前,珠海已初步建立起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保基本、多层次、宽覆盖、能循环、可持续”,具有珠海特色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形成“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扶持、低端有保障”,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双轨运行的住房格局。
南方日报、南方+:解决同样受百姓关注的物业问题、老旧小区加装管道燃气问题上,过去一年工作情况如何,未来还将如何推进?
方小勇:物业管理方面:
一是不断完善制度建设。针对业主大会成立、小区选聘物业企业等监管困难问题,细化珠海物业管理条例细节条款,逐步建立完善了以条例为统领的物业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包括1部地方政府规章、6部规范性文件、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与物业管理合同等示范文本55个。
二是不断加强顶层平台建设。结合当前物业管理难点、痛点,市住建局推进研发珠海市物业智慧服务平台,重点包含电子投票、物业招投标、诚信系统管理类等功能,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为物业管理工作提供方向遵循和路径指引。
三是深入化解物业实际困难。疫情爆发后,市住建局积极协调了12660个口罩、9000支500毫升的酒精消毒液,分发给100多个防疫物资短缺的物业服务企业;同时增强工作人员防疫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缓解了物业服务企业的燃眉之急。
普及管道天然气方面:
加快普及管道天然气是列入2019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的惠民工程,2019年,各区共拨付财政补贴资金约1.1亿元,完成超过5万户老旧小区住宅户外公共燃气管道加建工作,超额完成年度4万户的加建目标任务。
市住建局作为牵头单位,根据市政府统一工作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和督办,积极协调各区进一步简化加建工程建设手续、落实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珠海管道天然气普及利用工作安全、稳步推进。
总体上,自2018年全面启动老旧小区加建管道燃气设施工作以来,珠海各区共累计拨付政府财政补贴资金近3亿元,已完成超过13万户老旧小区住宅户外公共燃气管道加建工作。
2020年,市住建局还将指导各区继续推进具备条件的老旧小区加建户外公共燃气管道工作,进一步推广普及管道天然气。
南方日报、南方+:6月,珠海又进入了暴雨频繁的台风季节。建设海绵城市,过去一年是否有亮点成效?新的一年,又有何工作目标?
方小勇:2016年4月,珠海市成功获得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区面积共51.96平方公里。试点三年,累计完成投资72.57亿元,建成198个项目,试点区域基本上解决了内涝和水体黑臭问题,获得国家海绵城市专家的充分肯定。
一是河湖水质得到改善。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系统治理等工程措施建设天沐河、中心河等河道,有效地改善了河涌水质,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二是生态品质有所提升。打造了金山公园、忆园、中心湖、白藤山湿地公园等一批高品质城市公园和湿地公园,增加水环境容量和自然调蓄空间,有效缓解内涝,区域生态品质得到提升。
三是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将海绵理念纳入老旧小区改造中,对小区基础设施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和综合整治,实现了“美化、亮化、绿化、净化、整洁、通畅”的安居目标。
2020年,市住建局将继续抓好统筹协调,督促全市各区全面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按照国家要求,2020年实现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采写】何丽苑 梁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