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微博爆出个惊天大瓜:
台湾明星罗志祥,被前女友官宣分手。
黑历史,被一口气踢爆。
关键词:两部手机、侮辱女性、黑眼圈...
每一个都无情地锤出他八爪鱼劈腿的骚操作。
电影《美人鱼》片段
而女方发出的一连串灵魂拷问,更让这位陪伴90后整个青春的偶像,人设瞬间崩塌:
划重点:哪儿来的时间呢?!!
41岁的男人,白天极限挑战,晚上挑战极限。
把时间用到了极致,绝不浪费一分钟。(没有X生活的单身狗抱头痛哭!!)
这是怎么做到的!
被网友调侃的同时,一个词也跟着火了——
时间管理。
于是,魔幻的事情来了。
罗志祥有了个新封号:平平无奇的时间管理小天才。
各位吃瓜群众,似乎又找到了一个“励志榜样”。
看到这,我笑了。
时间管理,做了20多年医生的人都还没说话呢!
怎么跑赢死神,怎么更快地治好病、救到人。
这些老生常谈就不说了。
看到拖拖拉拉的病人,他们甚至会不顾形象,“呵斥”对方。
这是宠粉的明星打死都做不到的。
很巧,深圳一部医疗纪实片《我的白大褂》,最新一集就记录下了这一幕。
播出后,这剧的豆瓣评分,最高冲上了9.0。
很多人看完后,都恍然大悟——
那些年“凶”过自己的医生,可能真错怪他们了!
小孩磕破头“痛得鸡叫”,他却说:
做医生,有时候要心狠手辣!
急诊外科,一如既往地热闹非凡。
待不住的神兽,常常会搞到自己头破血流。
摔断腿、磕破头、见血见光老子就不怕。
被爸妈送到医院,看到白大褂、大针头——
秒怂。
医生稍微碰一下,都会哭闹不止,痛得鸡叫。
初出茅庐的蔡婉娜,最受不了这种。
有一次,一个磕伤头的小孩在缝针时一直哭,陪同来的外婆因为内疚,也哭了,后来孩子妈也哭了。
正在默默缝针的蔡婉娜,看到大家都在哭,自己也差点缝哭了。
带教老师蒋熙攘听了后,一针见血地说:
有时候做外科医生,必须得“心狠手辣”。
对哭闹不止的小孩,他也是这么耿直地和家长说。
“现在不是心慈手软的时候,想她以后留疤小,必须得心狠手辣。”
然后,马上给家长示范怎么在孩子缝针时,好好“抓”稳。
在传授经验的时候,他也自爆——
有时候,对于六神无主的病人,自己还会“呵斥”一下。
没有恶意,只是心急。
还有一点点“私心”——
这番话,一经节目播出后,就上了知乎热榜,引来104万热度。
很多人都表示墙裂支持。
或许对医生来说,“时间管理”就是一种策略:
痛并不是他们主要考虑的事,怎么快速解决才是。
但在现实中,却不是什么问题,都能快点解决的。
比如说下面这位——
35岁好不容易怀上二胎
胰腺炎却要拿她娃的命!最后...
这是个揪心的案例。
一位35岁的妈妈得了胆囊炎。准备手术前,突然发现怀孕了。
这让她既开心又害怕。
开心,是因为自己备孕了两年,她终于怀上了二胎。
害怕,是因为一治这病,可能就会影响到孩子。
她想去医院找医生解决下这个问题。
没想到,再次被老天玩弄了一把:
原来,自己已经恶化到胰腺炎了。
还是很严重的那种。
她直接缩在了诊室角落,离得医生远远。
仿佛不想听到这个消息。
当医生说她应该还要做个CT时,她的表情更凝重了。
因为CT有辐射,3个月内的胎儿很容易会有畸形。
丈夫想了想,问能不能等3个月后再做。
对时间异常敏感的医生,很惊讶地说:
“还等?!3个月要不病好了,要不人没了!”
明确提出孩子很难保住后,他转过头问妈妈:
“你有没有思想准备?”
妈妈第一反应——能不能大小都保?
难,很难。
看到这对夫妻纠结半天,医生也没催,反而让他们好好考虑。
没想到,妈妈决定冒着自己和宝宝的生命危险,保守治疗。
这也让蔡婉娜很惊讶——
医生没流露出什么感情,只说要请肝胆外科的医生来会诊。
嘱咐夫妻俩去办手续时,他又拿回了单子,在会诊单前面多写了个“急”字。
一个小细节,流露出医生的用意。
这一点,也渐渐被一些年轻医生学到了——
他得了精神分裂
10天不吃不喝也不拉,父母急跳脚
这是一位年轻人,可惜患了精神分裂症。
父母匆匆把他送到急诊,只因为他已经10天不吃不喝,也没拉过,尿道已经感染。
医生给他打营养针、冲洗了膀胱,炎症慢慢缓解了。
但父母还是一直找医生。
因为他还是不吃不喝,干脆插胃管算了。
当时高占良正值着班,听了情况后忍不住“泼冷水”:
没错,很多医疗手段都能快速解决病人当下的问题。
但有时候,这并不是对他们最好的办法。
父母听了后觉得有道理,便再去劝儿子试试。
牛高马大的老父亲,当众弓着腰、握着手,用脸蹭儿子的脸,凑近他耳边,好像在说什么。
可儿子依旧虚弱地摇摇头。
勉强喝了点牛奶和益力多,转身又吐了出来。
老父亲拎着袋子里满满的呕吐物,扬在高占良面前,说:
“我的心都要跳了。”
也许做父母的就是这样,以为给孩子最好的,但却总会有各种问题冒出来。
一直跟在高占良背后的林平娜,也于心不忍。
虽然还年轻,但她也似乎感受到——
父母心急又无奈的心情。
她跑去问母亲,孩子平时都吃什么药控制精神病。
得知药名后,她直接掏出手机,从“腾讯医典”APP上查看这药的信息。
虽然知道心病还须心药医,但她还是想帮上些什么。
在另一头,她的小伙伴也在一路摸索。
在最艰难的时候,意外得到了别人的帮助。
没人敢找她拔牙,堂哥看不下去了
连组“亲友后援会”,上场时反应笑喷
在口腔科规培的周芷伊,一直不是很“顺”。
因为很多病人,都不愿意将自己的一口牙托付给年轻医生。
看到节目播出后,堂哥终于看不下去了。
第二天,带着老妈、弟弟组成个亲友后援会,组团来看牙。
别人家的哥哥系列。
第一个上的小弟弟,反应直让人笑喷。
拔牙前一刻,紧张得东张西望,动来动去,生怕医生来。
他完全忘了,她的姐姐周芷伊,也是一名牙医。
钳子伸进他嘴巴时,条件反射地抓住周芷伊的手。
后者只能屏住气,“温柔地”说不要乱动。
老哥在旁边看着,无情地嘲笑着:
“全身都在拒绝!”
可轮到他拔牙的时候,自己也“怂”了,大呼紧张!
周芷伊也很紧张,但同时又想证明自己。
所幸的是,她顺利地给老哥拔了牙。
围观的前辈忍不住说了一句:
“厉害了,一点也不手软。”
看完他们拔牙,突然觉得这对堂兄妹的感情真够铁。
没想到,另一头的胸外科,也上演着类似的剧情。
他们就是郭燕华和潘正龙,因为规培,他们渐渐成为了铁哥俩。
作为师兄,郭燕华时不时会照顾下潘正龙,给他机会学习,失误时教他“上路”技巧。
比如说在手术中,帮主刀医生扶胸腔镜。
这活儿要像医生的眼睛一样,稳的同时,还要随时变化视野,考的就是扶镜手的注意力、应变力。
可潘正龙刚上手,有时候还是会不小心“糊了眼”。
然后现场的气氛就会很尴尬。
这时候,郭燕华就会帮忙圆场。手把手地教潘正龙。
年轻的师弟也逐渐有了信心,甚至在一场难度很大的手术中,主动提出让自己扶胸腔镜。
吃饭时,郭燕华关切地问他:“镜子扶得咋样。”
潘正龙低头说了句:“不咋样。”
身边的主任王光锁看了他一眼,说了一句:还可以。
听到这句肯定,潘正龙像个孩子一样笑了。
也许,对年轻医生来说,能快点成长就是一件无比开心的事情。
为了成为那样的人,他们都要化作深谙时间管理的大师。
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最有效率的一个方向。
不停奔跑、闯关,直到筋疲力尽。
没有分身术、没有捷径。
但只要不停下来,未来就会充满各种可能。
长按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抢鲜看最新番《我的白大褂》
-End-
【喜欢就点个在看】
来源:“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