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工作法聚力服务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广东政法
+ 订阅

一、项目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精神疾病患病率及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据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统计,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其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下简称严重患者)达到1600万。严重患者的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给患者和患者家庭造成极大痛苦和负担,发病时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国家将严重患者管理与服务工作纳入综治工作范畴;广东省综治办等11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八应八尽”工作要求,构建了救治救助工作体系;广州市进一步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补助、突发案(事)件处置、临时救治救助、社会化服务系统等工作机制,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

越秀区是广州市的老中心城区,面积33.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17万,来穗人口31万,全区登记在册精神疾病患者7019人,严重患者5553人,具有年龄偏大、家庭贫困、合并躯体疾病及非户籍患者数量大等特点,服务管理任务重、压力大。为贯彻国家、省、市关于严重患者服务管理的工作要求,破解严重患者服务管理难题,提升服务管理水平,越秀区形成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卫生健康、公安、民政、残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来穗、街道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的“1234”服务管理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筑牢一个基础

越秀区将“底数清、情况明”作为最关键、最底线、最基础的工作来抓。

第一,落实滚动排查做到底数清。街道、卫健、民政、来穗部门分别牵头负责居家患者、就医患者、流浪乞讨人群中患者、来穗患者的滚动排查发现、信息采集,逐一登记建档,分门别类纳入综治、卫健、公安的信息系统;开展全区出租屋管理员精神障碍患者发现、甄别培训,不断提高来穗人员患者发现率,做到对全区严重患者数量、分布一目了然、把控精准。

第二,落实确诊分类做到情况明。以社区精防医生为主,委托省、市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定期巡诊为辅,对排查发现的疑似患者进行评估分级和分类管理。健全追踪访视、指导服药、康复督导和双向转诊等社区管理服务,准确掌握患者病情和服药、监护情况。2019年上半年,掌握迁入、初发病、新发现登记精神疾病患者93人,全区参加社区服务管理患者6457人,住院1038人;面见访视2385名严重患者,免费健康检查1195名严重患者,免费住院患者236人次,免费门诊服药患者7586人次。

(二)用好两个抓手

越秀区找准家庭监护和政府服务两个关键环节,用实用足“好政策”,全面提升患者监护和服务水平。

第一,以“以奖代补”政策为抓手,提高全区监护能力。2019年上半年,组织监护补助政策和监护知识培训21场次,培训监护人1211人。广泛宣传“以奖代补”及广州市精神卫生优惠政策,指导监护人做好严重患者日常护理、服药督促、突发案(事)件处置等工作;上半年全区拟签订监护补助协议4648份,发放监护补助金480余万元;制作并向监护人发放监护知识手册、抗精神病治疗信息卡、监护人看护信息记事本等相关资料4万份,达到思想上提高认识,资金上落实帮扶,监护上给予指导的效果。

第二,以社会化服务系统应用为抓手,提高全区服务水平。在市委政法委的指导下,全面运行广州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化服务系统,全区各街道建立社区精神健康服务工作站,安排1名以上专职精防医生、1名专职社工、1名综治干部负责服务系统应用、上门访问、社区康复等工作。各社区成立严重患者服务小组,由社区主任负责,精防医生、社区民警、民政专干、综治专干等组成,逐一走访居住本地患者,了解患者病情和服药、看护情况。组织区、街精神健康服务工作站人员开展2期精神健康急救知识培训,有力提升其识别精神健康问题和为有心理疾患人员提供初步援助的能力。全区基层严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有专门场地、专职人员、专业化平台,实现“市—区—街—社区”四级联动及多部门信息实时互通的患者智能化管理。

(三)健全三个机制

越秀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工作原则,聚合党委、职能部门、街道三支主要力量,建立健全“三个机制”。

第一,健全区街两级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区街两级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严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了区街两级沟通平台,形成患者基础摸排、风险分级、动态管控、预防处置的一体化、信息化监控体系。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分析工作形势,研究工作方法,部署重点工作。

第二,健全工作联动机制。严格落实《越秀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突发案(事)件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健全以街道党委、综治、派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政、残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严重患者突发案(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建立街道应急处置专班和应急处置队,成功处置精神障碍患者突发滋事和病发事件17起。

第三,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将严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作为全区平安建设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工作的总体规划;采取日常督导与明查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部门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不力、造成肇事肇祸的严肃问责。

(四)突出四个重点

越秀区明确严重患者“3级以下做好服务工作、3级以上做好管控工作”的工作思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主要精力用在重点上。

第一,兜底线,着力保障患者生活与救治基本需要。将精神障碍患者纳入残疾人管理,享受残疾人康复资助,2019年上半年协助申请免费门诊1653人次,康复资助金额122.8万元;申请住院治疗174人次,康复资助金额6.5万元;将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发放低保金;进一步健全医疗救助制度,资助生活困难患者参保,并对其自负医疗费用予以补助,保障其基本医疗权益。

第二,善借力,健全患者医疗救治网络。组建精神病防治科,配备4名专职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全区精神卫生技术管理和指导;委托省、市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参与辖区临床诊疗评估、技术指导、对口帮扶和双向转诊应急医疗处置,落实精神病专科医院点对点帮扶措施,每月至少1次基层巡诊;与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签约,委托其为辖内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残疾评定及咨询,安排2名专科医师对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甄别诊断,每月不少于4人次;合理设置服药点,区内患者就医乘车路程不超过20分钟。

第三,严管控,着力防止肇事肇祸。对危险性3级以下患者,定期随访,明确监控人员,落实监护责任;对危险性3级以上患者,落实精防医生、社区民警、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工、监护人和患者在内的“五加一”工作机制,每月不少于1次上门走访,发现患者肇事肇祸苗头,迅速介入处理,坚决防止肇事肇祸。

第四,优服务,着力引导患者融入社会。与广州市惠爱医院(江村院区)及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签约,以预约等形式为越秀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加强双向转诊;链接越秀区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在患者走访、应急处置等工作中,安排心理学专家、心理社工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稳控,成功化解一起严重患者滋事拒绝治疗事件。着力解决生活困难患者就医困难,2019年上半年实施常住高风险严重患者临时救治救助23人,救治流浪精神障碍患者4人;建设好越秀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和康园工疗站,2019年上半年服务全区精神康复对象及家属6215人次,133450小时;全区23个康园工疗站服务在册精神障碍学员194名,其中194名精神障碍学员能通过手工制作为自己创造收益。

三、工作成效 

越秀区“1234”工作法进一步创新重点人员防控网络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心理体系建设向前发展。2019年以来,全区未发生严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患者检出率、管理率、治疗率均位居广州市前列,严重患者报告率(检出率)达4.78‰,高于广东省(4.6‰)、广州市(3.66‰)平均水平;管理率达92.87%,高于广州市(91.97%)平均水平;规范管理率达91.16%,高于广州市(90.14%)平均水平;服药率达81.87%,高于广州市(81.73%)平均水平;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率达84.58%,高于广东省(83.31%)和广州市(83.00%)平均水平,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来   源:广州市委政法委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