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物“戏精”南下广州…收好这波表情包|睇show

南方+ 记者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文物陶俑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文物陶俑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文物陶俑

又一波文物“戏精”南下广州——

5日起,“齐鲁汉风”展览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展出来自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长清博物馆、章丘博物馆、淄博市博物馆、齐文化博物院、巨野博物馆等8家单位收藏的精品文物共354件。其中,一级文物45件,二级文物49件,三级文物60余件。

戳视频,看现场↓↓

睇show|2000年前的“手枪”长这样...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介绍,齐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本次展览的文物中一窥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而汉文化也体现了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多元包容”的主题。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据悉,本次展览的合作单位之多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历次展览之最,是继2016年举办“大汉楚王与南越王”“中山王与南越王”文物特展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汉代诸侯王系列展览的再度“上新”。

展品出自10余座汉代诸侯王墓

小南看到,本次展览分为“赫赫威仪”“民熙物阜”“黄泉碧落”三部分。

策展人李光辉介绍,徐州、河北、山东、岭南都是重要的汉代历史文化区,在这些区域内,诸侯王跨州兼郡,营建了庞大而复杂的陵墓,随葬大量的礼乐器、饮食器、金玉珠宝、车马器等,留下了丰富珍贵的文物遗存。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文物

作为目前发掘汉代诸侯王墓最多的省份之一,山东已发掘十余座诸侯王陵墓,本次“齐鲁汉风”特展以临淄大武齐王墓、巨野红土山昌邑王墓、长清双乳山济北王墓等汉代诸侯王墓出土文物为主。

△铜骰子

△铜骰子

琳琅的美玉与华贵的车马器既是汉代诸侯王高贵身份的象征,也是我国古代精湛手工业技术的代表。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文物

有趣的是,小南在展厅还看到各种铜弩机。据介绍,在汉代高等级墓葬中,常出土箭镞、弩机、戈、矛、戟、剑等兵器。

以临淄大武汉墓为例,墓中出土武器甚多,仅箭镞就有千余件,与之配合的弩机有72件,可见汉初的诸侯齐国军事实力雄厚,齐王将一支十分强悍的弩射军队用于随葬,以作护卫。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文物

陶俑、兵器、博山炉等随葬品,则营造出汉代诸侯王理想中的冥界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事死如事生”的传统观念。在古人心中,墓葬不仅是用来安放死者遗体的空间,而且是供死者灵魂继续“生存”的所在。

“银豆”VS“银盒”

看这件银器有没有觉得很眼熟?和南越王墓出土的银盒造型极为相似。

△银豆

△银豆

这是1978—1980年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窝托村西汉齐王墓随葬坑1号坑出土的一件裂瓣纹银豆。裂瓣纹又称蒜头纹,这种纹饰由锤揲的方法制成,曾流行于古波斯安息帝国(公元前247—公元前224年)的银器上。所以这类裂瓣纹银盒或银豆,通常与海外文化有关。

△鎏金蒜头壶

△鎏金蒜头壶

这件鎏金蒜头壶同样以壶口部似蒜瓣而得名,这种壶口蒜瓣式凸起采用锤揲工艺,这种工艺或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壶身鎏金、铺首装饰又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推测是在吸收外来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工艺制作的产物。

专家介绍,山东地区三面环海,港口、渔场、盐场遍布,有着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航海技术显著提升,为人们进一步开拓海洋奠定了基础。据记载,汉武帝曾七次东巡海上,大力开发海洋交通。本次参展的博山炉、银豆等文物,体现了汉代山东开放的海洋文化。

△鹤踏龟背铜博山炉

△鹤踏龟背铜博山炉

魏家庄汉墓出土的一件鹤踏龟背铜博山炉描绘了一只仙鹤立在龟背上的形象,造型精巧别致。在古代传说中,蓬莱、瀛洲等仙山由巨龟背负着在海上漂浮,仙鹤则是仙山上常见的灵物。

馆方表示,南越王墓作为目前岭南地区的代表性汉墓遗址,与其他地区发现的汉代诸侯王墓渊源久远,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作为汉文化遗址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向广大公众展现我国历史上最富魅力的汉文化全貌。

【看展TIPS】

展期:2020年6月5日至9月5日

地点: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记者】黄堃媛

【图片】部分由馆方提供

【视频】黄堃媛


编辑 徐子茗
校对 洪江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