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这座“红楼”,有很多红色的故事从这里发生!

多彩肇庆
+ 订阅

这幢通体被刷成红色、

建于宋重和元年(1118年)的雄伟建筑,

曾是肇庆府衙的城门楼。

没错,这里就是丽谯楼,

原称“御书楼”。

聂伟健 摄

1997年,肇庆曾对丽谯楼的台基进行过维修,并在台基上重建了两层仿明殿宇楼阁;如今,重修后雄伟气派的丽谯楼仍傲立在城中路边上,它见证着叶挺独立团在肇庆的那段辉煌岁月。2012年10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丽谯楼基座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今年4月10日,肇庆市人民政府在丽谯楼正门显眼位置竖立起丽谯楼基座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碑刻,继续加强对该楼的保护。

丽谯楼基座

关于它的故事,

还需你亲自去了解!

铁军”叶挺独立团第一营驻扎于此

走过拥有近千年历史、

由红砂岩券砌而成的拱门道,

这里有一张贴在墙上有关丽谯楼的简介,

上面记载着“民国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一营设在该楼后的院内。”

1925年,

在那个民主革命如火如荼的年代,

享有“铁军”称号的叶挺独立团一营

就驻扎在此。

△梁思立 摄 肇庆市档案馆供图

这里是肇庆政治研究会旧址

这座被当地居民称为“红楼”的建筑,

曾是肇庆政治研究会旧址,

不少思想进步的青年

在这里接受了红色革命教育。

1925年11月,叶挺独立团在肇庆成立后,曾以西江宣传养成所为活动阵地,培养了大批革命积极分子。为把这些学员培养成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骨干分子,叶挺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挑选了30多名思想进步的青年骨干,组成“肇庆政治研究会”。研究会的具体工作由叶挺、吴季严、周士第、李秀文(叶挺的妻子)、董仲明等负责,他们还为会员上课。

肇庆政治研究会出版的会刊《西江潮》。获悉,肇庆政治研究会每周聚会一次,聚会地址就在原肇庆府衙内。授课内容先从革命的人生观入手,灌输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马列主义。此外,肇庆政治研究会还定期出版会刊《西江潮》,由肇庆和发印书局铅印。会员们与独立团的干部战士融洽相处,打成一片。

1926年1月初,高要“领村事件”发生后,叶挺派周士第率第一营的第二、第三连和营部官兵276人出发领村和伍村。经过两个月的英勇战斗,独立团官兵打败了当地的地主民团,英勇凯旋。叶挺独立团出兵处理领村事件,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而“领村事件”发生后,肇庆政治研究会与肇庆的工农兵学各界团体一道,曾派人前往高要领村慰问受难的农民会员和群众。

1926年初,西江宣传养成所结束,学员们回到各县,肇庆政治研究会也随之结束。作为开展宣传活动和培养工农运动骨干力量的阵地,肇庆政治研究会对推动当地的革命运动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肇庆政治研究会及其会刊《西江潮》,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为西江地区播下了共产主义的种子。

丽谯楼正门

这里曾是叶挺办公处

这里有一段

闪耀着煜煜光辉的红色历史。

走进二楼及三楼展厅,

你会发现这里展览着有关红色革命历史的图片,

其中,二楼的展览图片记载着“1925年7月,国民政府委员会为统一军政,将所辖各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其中建国粤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8月26日,李济深设第四军军部于肇庆丽谯楼。叶挺任第四军军部驻肇庆办事处主任,在丽谯楼办公。”

何少丽讲解历史故事。

这里是红色教育基地

肇庆市古城墙管理处(丽谯楼)

讲解员何少丽表示↓↓↓

她在丽谯楼当了两年多讲解员,

接待过不少来自全国及省内各地的游客。

如深圳、东莞等地,

经常有学生组团过来参观。

“每次看到游客对丽谯楼的历史十分感兴趣,我就感到非常自豪!我也会向前来参观的学生讲解铁军在肇庆的红色故事。今后,我会加强学习,收集更多的红色资料,以便更好地为游客讲解,为传承红色文化出一份力。”

△资料图

这里有激情澎湃的红色历史,

这里也有振奋人心的光辉故事!

透过这些文字图片,

希望越来越多的肇庆人唱着红歌、

重温红色历史、追寻历史足迹!

多彩肇庆编辑部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松连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