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字数:1985阅读时间:4min
与其说广东人爱吃暗黑料理,不如说在信息流传的过程中,这个事实已经异化成为一个标签,以讹传讹了。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广东人为什么偏爱黑暗料理。
▼
(视觉中国 / 图)
因为席卷全国的疫病,嗜吃暗黑野味的行为成了被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捎带着,人们也不忘调侃一番“爱吃福建人”的广东仔。
大家都吃,广东更甚
龙虎斗(猫蛇肉)再到蛇羹汤,这都是传统粤菜里的重头菜。单从字面上看,广东人实在洗不掉自己与暗黑料理的悠远情谊。甚至有好事者臆断,广东地处岭南,历史上属于蛮夷之地,吃点暗黑的料理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等等,说出这番话来,恐怕不知道身处金陵的贾宝玉,吃过风腌果子狸吧。没错,就是那个曾经跟非典牵扯在一起的动物。果子狸在清代是全国公认的美食,不仅仅是广东人在吃,《红楼梦》以及《随园食单》等多处都有记载。最早从唐代开始,它就作为一种珍馐出现在王公大人的宴席上了。
虽说宋朝人就认为岭南人“不问鸟兽蛇虫,无不食之”,但彼时全国各地的人,也是什么都敢往自己嘴里塞。彼时,闽浙等地的人爱吃蛤蟆青蛙,江西人尤爱穿山甲,中原地带的人,什么蝗虫、知了等物也都能大快朵颐。这还不算,猫头鹰、猫和黄鼠,还曾出现在皇家的宴席上。古人相信,猫头鹰作为一种凶鸟,只要吃掉它就能去凶化吉。
看来不单是岭南人,古代其他地方的人们对于暗黑的料理也是来者不拒。现代人可能有些不理解了,放着猪牛羊这些肉不吃,为何偏偏要吃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呢?
一方面是因为在吃肉的问题上有规制。《国语·楚语下》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礼记·王制》也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吃什么肉除了有身份等级之外,还有特定的时间限制。所以古人要是馋肉了,就会吃一些不在规定之内的野味来补充蛋白质。
或许这样的规制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变成了一纸空文,可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下,饲养牲畜家禽十分不易,相反一些野味反倒能唾手可得,于是乎也就不吃白不吃了。
岭南在古代历来被称为蛮瘴之地,但气候适宜,动植物种类相比内陆地区要丰富许多。所以客观上看,各种野物所做成的暗黑料理的种类也较而言比较多,这一定程度上这强化了暗黑料理在本地食谱上的地位。
(IC photo / 图)
徒有其名的暗黑料理
不过,从客观上来看,广东本地的某些暗黑料理如今也失传了,技艺的传承上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何况还有不少所谓的暗黑料理,仅仅是徒有其名罢了。
比如鸡屎果,名字听起来惊艳四射,实际上只是广东人对番石榴的别称。再比如油炸鬼,听起来以为是什么恐怖食物,然而就是普普通通的炸油条罢了。所谓油炸鬼的名称,最初被叫做“油炸烩”。当年秦桧杀害岳飞,民间激愤,于是也就有了油炸秦桧这个名称。不过名称在四处流传的时候,会异化加入本地的语言元素,油炸烩也就变成油炸鬼了。
至于屎坑粥,外地人听了可能觉得反胃,它也只是一碗在岭南常见的虾蟹烧骨粥。肇庆市里有一家大排档,旁边有一间废弃的公厕,往往食客多了,店老板便将桌椅摆出到厕所旁。因而,食客印象中只记得那里有间公厕,还有那里的粥特别好吃,至于大排档叫什么名字倒没多少人记得。时间一长,“屎坑粥”的名声便在肇庆渐渐流传开来了。
食物名称的取法往往直抒胸臆,类似于还有牛欢喜(母牛生殖器)。这种简单粗暴的起名方式不单单在广东,全国其他地方很多食物也都存在就地取名的现象。笔者家乡的油条,有的状如柴扉,本地人就形象的称呼它为“柴圈门”。
所以单凭叫法,很难区分一种食物是否是暗黑料理。再者,即便一些货真价实的暗黑料理,绝大多数的广东人也是不碰的。胎盘所谓的滋补效果不但在广东本地流传,全国其他地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深信不疑。
可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暗黑料理,现如今不但在公开场合彻底销声匿迹,哪怕在其广为流传的时代,多数人也只是闻其名声而未见其形。或许它曾经出现在某个犄角旮旯里,而其后经过口口相传,它的面纱也越来越厚。
存在不一定被大众化
因此,某些暗黑料理的存在与否,以及其被食用的程度,单从信息的流传上很难做出公允的判断。毕竟,传闻广东人还“吃过福建人”呢。
与其说广东人爱吃暗黑料理,不如说在信息流传的过程中,这个事实已经异化成为一个标签,就像粤犬吠日与河南人爱偷井盖一样,存在以讹传讹。尤其改革开放后,广东作为经济发展的桥头堡,省内的言行、文化、习俗统统被放大和聚焦。经济发展带来的高关注度,进一步强化了暗黑料理的存在。
而事实上,某些千奇百怪的食物,一方面因为传承即将中断的原因而愈发边缘化,另一方面,它本身的稀缺性,又招揽来了一些猎奇的食客。物以稀为贵,类似那些真正的暗黑料理,它们就这样在即将消失和又被抬升之间矛盾的存在着。
存在,却不一定会大众化。大众的食谱,还是基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至于那些名实相符的暗黑料理,小众享受即可。
所以,福建人不必瑟瑟发抖。
▼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