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潮州有约|全国重点文物-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

文化潮州
+ 订阅

“春暖花开·潮州有约”栏目将系列推出潮州毓秀山川、文物胜迹、传统文化、工艺美术......希望读者籍此走进潮州、品味潮州。

潮州文物众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本期推出的是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

| 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

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系潮州古城区的十四处传统民居建筑群的总称,面积约1.8平方公里,包括辜厝巷1号林宅、辜厝巷7号德里旧家、辜厝巷22号王宅、辜厝巷10号红栏杆、郑厝巷12号蔡宅、甲第巷12号外翰第、甲第巷18号大夫第、兴宁巷24号大夫第、东府埕2号儒林第、中山路22号卓府、马使埕8号闫宅、青亭巷24号大夫第、上西平路2号黄尚书府和铁巷20号陈宅。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义兴甲三巷历史街区—甲第巷

潮州老城民居建筑群在兴建时间涵盖了潮州传统民居发展的四个最典型历史时期,即明嘉靖、万历,清乾隆,清晚期和民国初期;平面布局上由主体院落、从厝、火巷、后包、书斋、花园等潮州民居基本元素形成的不同组合形式;建宅主人有文武官员、学者名士、富商大贾等不同社会群体;分布方位于潮州市历史城区北、中、南部最重要的历史街区。

民居群主体建筑、院落和装饰基本保持完整,是中国传统建筑技艺和工艺美术的完美结合,是潮州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

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其建筑形式多以 “四点金”和近似“驷马拖车”为主,材料多用灰土闸垒砌,也有用灰沙土版筑夯成,大型建筑都用灰沙土夯墙,贝灰比例较高,有的还添加稻草筋、糯米饭等材料。穿斗与抬梁相结合的木构架,装饰2艺有金漆木雕、石雕、灰塑、嵌瓷和彩画,且部位广,主要在木构架、门窗户扇、墙夹屋脊、外墙檐下……走进这些风格迥异的古民居,能够体会到潮州独特地方文化艺术在建筑载体上的丰厚积淀,而这些都是体现潮州人的审美意趣,也反映出技术进步和文化演进的情态。

辜厝巷22号王宅西侧庭园

潮州老民居古建筑群是民俗的活标本,古民居也是历史的痕迹,更是历史文化名城文脉的延续,蕴涵了潮州的古老和神秘,被民俗专家称为中国古民居的典范,是研究我国古建筑不可多得的实体。


来源:市文广旅体局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