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交通大会战”已轰轰烈烈展开
交通建设已上升到中山市打赢交通翻身仗、重振虎威战略布局的高度。
2019年12月3日,中山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交通建设大会战暨征地拆迁攻坚工作现场会,明确要下定决心破解征地拆迁等难题,用三年时间打好交通大会战。
2020年3月5日,中山市召开奋战2020年工作动员大会,再次强调全力推进“交通攻坚年”,克服交通瓶颈这个制约中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2020年3月11日,中山召开交通建设总指挥部第一次全体会议暨“交通攻坚年”推进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沿江路、西二环(南外环延长线)、西环高速大涌预制梁厂等项目工地实地督战,并就全面打好交通大会战作出动员部署。
一场交通大会战轰轰烈烈地展开。
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从交通建设发展的脉络中梳理出中山高速、快速路网的发展轨迹,将在其公众号连载“中山高速快速路网发展实录”,中山画刊公众号将连续关注并转载,共同向大家展示中山交通发展的历史与未来的蓝图。
中山第一条高速公路,盼了5年才开建
1999年,中山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广珠段(G4w,又名“广澳高速”)开通。
随后的2002年至2012年,十年间,中江高速公路(后来“深罗高速”或“深岑高速”的一部分)、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相继动工并建成。
到2013年初,中山有了一个“井”字形的高速公路网。
广澳高速公路、翠亨快线、广珠城际铁路与博爱路、南外环路交汇处。拍摄于2018年5月。摄影|黄春华
广澳高速公路坦洲镇裕洲段,图中左上角建设中的是与香海高速公路交汇的立交。拍摄于2019年8月。摄影|黄春华
广澳高速公路与翠亨快线在南朗镇相交。建设中的是南朗快线。拍摄于2019年8月。摄影|黄春华
让我们坐着时光穿梭机回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中山的交通网仍有两大遗憾:缺少高速公路和铁路。
中山对高速公路的强烈期盼燃起于1992年,也就是中山市组织各部门领导考察山东六市及辽宁大连之时,当年6月28日《中山报》试刊一号头版大篇幅刊发了考察的成果和对建设高速公路的设想,到1997年8月15日“京珠高速”坦尾至新隆段动工之时,这份期盼已经等待了不止5年。
1999年6月,京珠高速公路番禺坦尾至中山城区段通车典礼,这是中山境内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摄影|黄春华
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现名“广澳高速”,G4w),原来规划是穿越五桂山经三乡、坦洲进入珠海市,后来考虑到五桂山区的生态保护等因素,调整为从火炬开发区经南朗镇进入珠海。
从1997年8月动工到1999年12月6日通车,“京珠高速”广珠段第一期工程历时2年多,以广州市番禺(现归属南沙区)的坦尾收费站为起点,经灵山、横沥,再跨过下横沥水道和洪奇沥水道进入中山市三角镇,经民众镇浪网、港口镇新隆至火炬开发区的宫花,再利用改造后的逸仙公路中的一段,经南朗镇翠亨村到达珠海市的外沙,全长56.5公里。
“京珠高速”广珠段的建设是完善国家公路主骨架及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的需要,在整体交通规划上,它与广深高速公路、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以及中山至江门高速公路连成网络,增强沿海经济向内地纵深辐射的力度,延伸扩大广东省沿海主要港口的经济腹地范围。
新隆立交桥,广澳高速公路与深岑高速公路(“深罗高速”“中江高速”)交汇于港口镇马大丰村。拍摄于2018年10月。摄影|黄春华
之后,“广澳高速”中山段还有几件大事:
2013年8月5日,广澳高速广珠段海隆大桥(浪网至“中江高速”入口区段)进行大修,为期一个月,施工期间只允许一条车道通行,途经车辆需绕行。
2018年10月10日,“广澳高速”中山民众服务区开始升级改造工程,2019年春运前完成。2018年“广澳高速”日均车流量22万车次,是开通初期的10倍。单边服务区每天停靠车辆约1.1万车次,客流量约2万人次。改造升级后,民众服务区停车位从原来的68个大幅增至280个,可满足车主在节假日车流高峰期间的停车需求。新建的2栋双层服务楼,楼内设有手扶电梯;改造后的卫生间男女厕位大幅增加;服务区加油站扩建后单边有7台加油机,并预留充电车位49个。
广澳高速公路海隆桥。拍摄于2019年7月。摄影|黄春华
广澳高速公路中山民众收费站与服务站。拍摄于2019年7月。摄影|黄春华
中山营造“半小时生活圈”
中山市域面积虽然只有1800平方公里,但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水网密布,河流纵横交错,交通建设滞后,许多相邻的镇区(早期曾称公社)之间仍未通公路。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2000年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068公里,公路密度为59.3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一级公路达159公里。其时,中山的中心城区与各镇区间的“一小时生活圈”变为现实。
位于顺德与中山交界的细滘大桥,是1984年广珠公路通车的“四大桥”之一,现在,当年的单桥已变成了双桥。拍摄于2019年7月。摄影|黄春华
番中公路十顷大桥路口。拍摄于2019年4月。摄影|黄春华
2002年,中山市委、市政府在决策兴建南、北外环路时,明确提出要营造“半小时生活圈”。其后,在制订2006年至2010年的“十一五”规划时,中山提出要实现市域30分钟生活圈,镇区15分钟上高速公路的“3015”工程。
及至2013年1月25日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第三期工程通车,中山市所有镇区在十多分钟车程的半径范围内都有了高速公路出入口。
2012年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207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条,共117.44公里,一级公路372.43公里,公路密度11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大幅增加的压力下,交通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与深岑高速公路(中江高速公路)交汇处互通立交。拍摄于2019年6月。摄影|黄春华
位于坦洲镇月环村的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及广澳高速公路的互通主线桥。拍摄于2017年5月。摄影|黄春华
中山市2003—2012这十年间的道路交通发展,主要呈现出两大特点:
一是高速公路、市域快速路组建成网,从原来只有南北向一条变成多条纵横互通交错分布,让东南西北中各个镇区都受惠;
二是从中心城区到各个镇区的车程耗时从原来的一小时向半小时逐步迈进。
北外环路与东明北路交汇处互通立交。拍摄于2019年6月。摄影|黄春华
“中江高速”辐射力延伸,跨过珠江口,跨越省界
中江高速公路的建设在2000年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中山市交通局在当年的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做好这条高速公路中山路段的配合工作。
2001年,由于需要降低造价,动工暂缓,施工设计继续修改,由中山方面配合协调沿线镇区。
2002年3月26日,中山境内的第二条高速公路“中江高速”终于动工兴建,它从中山港口镇向西经东升镇、小榄镇、横栏镇、古镇镇直通江门市。
中江高速公路新隆立交。拍摄于2005年。摄影|黄春华
2005年11月8日,中山境内的第二条高速公路“中江高速”正式通车。
该路全长32公里,沿途所经地水网密布、软基多,其中有19.7公里为软基路段,软基深度在当时广东省内高速公路中位于前列,路基填土高度为全国之最;跨越中山与江门间水道的西江特大桥,连续4跨120米,且位于主航道,潮位变化大,航运繁忙,施工难度较大。
因此,中江高速公路建设历时3年7个月,总投资达27亿多元。
过去,中山、江门依靠1988年通车的外海大桥和岐江公路、沙水公路(中山小榄沙口至江门开平水口)等连接,“中江高速”的开通结束了两市间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从中山城区至江门城区驱车20分钟可达,比之前节省了近一半时间。
在横栏镇中顺大围西干堤看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中江高速公路)西江特大桥(最近那座),稍远处还有城轨桥和外海大桥。拍摄于2019年9月。摄影|黄春华
中江高速公路港口镇路段。拍摄于2019年2月。摄影|黄春华
中江高速公路港口收费站如今已被住宅小区包围。拍摄于2019年6月。摄影|黄春华
2020年3月,“中江高速”又有新动作。深岑高速公路中山新隆至江门龙湾段改扩建工程(以下简称“中江高速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告发布,向公众征求意见。公告明确,“中江高速”将由双向4车道扩建为双向8车道,设计速度为120公里/小时。
中江高速扩建工程起于中山市港口镇新隆,与广澳高速公路通过新隆枢纽立交相接,终于江门市龙湾立交,与江鹤高速公路天沙河西至共和段顺接。项目改扩建路线总长度为40.051公里,扩建主要以两侧拼宽为主,局部单侧分离加宽。
“中江高速扩建工程”计划于2020年年底动工,2024年与深中通道同步通车,并将与同期建成的南中高速公路对接,通过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公路、“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连接深中通道。
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中江高速公路)中山小榄收费站。拍摄于2017年6月。摄影|黄春华
创造多项纪录的西部沿海游热门高速
在“中江高速”通车一个多月后,2005年12月28日,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中山珠海段通车,途经中山的三乡、坦洲和神湾三镇,在中山境内长约23公里,在坦洲立交与城桂公路二期(沙坦路)相连接。后来,珠海收费站至坦洲月环立交路段成了广澳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坦洲镇路段。拍摄于2019年8月。摄影|黄春华
广澳高速公路中山坦洲收费站,曾是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的一个站点。拍摄于2019年8月。摄影|黄春华
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开通后,不仅为中山人提供了前往珠海斗门,江门新会、台山以及阳江市的快速通道,而且成为海岸、海岛旅游爱好者的热门景观大道。
该高速公路还是国家重点公路太原至澳门公路的支线工程,也是珠江三角洲西部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路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粤西地区与港澳、珠江三角洲及粤东地区的距离,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从坦洲镇跨过磨刀门水道,经神湾镇的竹排岛到珠海市斗门区。拍摄于2019年8月。摄影|黄春华
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中山路段从全面动工到建成通车仅用时一年半左右,起点在中山市南朗镇与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交界处的下栅,连接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今广澳高速公路),终点位于阳江市阳东区东城镇奕垌,全长201.194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
其中,位于三乡镇的大尖岭隧道长1058米(现属广澳高速公路),是当时中山最长的隧道,工程月最大掘进长度达248米,创下了当时国内同等条件下隧道掘进的新纪录。
而且它还创造了中长隧道贯通精度的新纪录——横向、纵向贯通误差不到3毫米,高程误差1毫米。
为了使工程顺利开展,中山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召开了20多次协调会议,解决了大量的征地拆迁、优化设计等问题。
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三乡段,现在此路段已属广澳高速公路,图中最右面的是大尖岭。拍摄于2019年6月。摄影|黄春华
从三乡镇古鹤水库边经过的广澳高速公路,曾是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的一段。拍摄于2017年7月。摄影|黄春华
2010年,高速公路线路编号大调整
走高速时经常会迷惑,为什么同一条高速公路有多个名称?
这是因为有的公路同时在地方路网、省高速公路网和国家高速公路网中“入册”,所以有着不同的名称。
2010年,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的统一部署,中山市境内高速公路线路调整了编号。
当年中山市境内有2条国家高速公路:
一条是广州至澳门的高速公路,简称“广澳高速”,路线编号为G4w(后来改为G0425), 包括原来的京珠高速公路中山段、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坦洲月环至金鼎段(珠海收费站)、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支线坦洲月环至珠海南屏段以及珠海南屏至澳门口岸。
(请把手机打横看)
广澳高速公路坦洲月环至珠海南屏路段,刚通车时该路段名为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月环至南屏支线。拍摄于2020年3月。摄影|黄春华
另一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简称“珠三角环线高速”,路线编号为G94,包括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支线坦洲月环至珠海南屏段、当年正在施工的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第三期工程、中江高速公路中山东升至江门龙湾段等,其中港珠澳大桥也是其中一段。
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三乡镇锚山村至八亩段,刚通车时该路段名为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第三期工程。拍摄于2017年7月。摄影|黄春华
中山市境内还有3条广东省高速公路:
一条是深圳至罗定高速公路,简称深罗高速,编号S26,包括中江高速公路以及深中过江通道(即深中通道)。
另一条是广州至珠海西线高速公路,简称“广珠西线高速”, 编号S43。 该线原来是国家高速公路太原至澳门高速的一段,2010年调整编号时改为广东省高速公路,包括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第二期和第三期。
第三条是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简称“西部沿海高速”,编号S32。调整后该路在中山境内长度较短,即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的坦洲月环立交以西路段,以东部分已列入“广澳高速”。
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坦洲镇月环立交至珠海南屏支线,也是广澳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图为近南屏收费站路段。拍摄于2020年3月。摄影|黄春华
地图一般只标注公路最高等级的名称。以中江高速公路为例,就中山市和江门市来说,它叫“中江高速”;就广东省高速公路网来说,它是“深罗高速”(深圳市至云浮市罗定)的一段;在被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后,“中江高速”全线则属于深岑高速公路(深圳至广西梧州市的岑溪)的一部分。其实不管叫什么名字,说的都是同一路段,只是从不同级别的路网角度来看而已。
中江高速公路西江大桥,图中左边是古镇、横栏,桥右边(西)是江门市。中江高速公路又是“深罗高速”“深岑高速”的一部分。拍摄于2020年4月。摄影|黄春华
(请把手机打横看)
中江高速公路古镇段(图右)。中江高速公路又是“深罗高速”“深岑高速”的一部分。图左为中山最高楼古镇利和广场。拍摄于2020年4月。摄影|黄春华
广珠西线高速
结束一批南北部镇区无高速路历史
中山北部镇区无高速公路的历史,于2010年6月25日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第二期项目通车后才结束。
该项目又名太(原)澳(门)高速公路广东省顺德碧江至中山沙溪段,全长45.5公里,北起佛山市顺德区碧江,顺接广珠西线一期终点可达广州芳村,往南经顺德北滘、伦教、大良、容桂进入中山市,经南头、东凤、阜沙、东升等镇区,至沙溪镇接广珠西线第三期的起点。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南头段。拍摄于2019年2月。摄影|黄春华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南头段沿线建起了一批楼盘。拍摄于2019年2月。摄影|黄春华
(请把手机打横看)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跨鸡鸦水道而过。拍摄于2017年6月。摄影|黄春华
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东升段(广珠西线高速公路)。拍摄于2019年6月。摄影|黄春华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第二期在中山境内的南头镇、东凤与阜沙两镇交界处以及东升镇分别设三个互通立交,并在东升镇与中江高速公路相连接,同时实现了与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通过位于港口镇的新隆立交)、西部沿海高速公路(通过锦绣海湾城附近的珠海收费站立交)的衔接。
该高速公路大大缓解了105国道的交通压力,让中山北部的东升、小榄、东凤、阜沙、黄圃、南头等镇区有了更近家门的高速公路出入口,也使中山市与广佛经济圈的联系更加密切。
(请把手机打横看)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中山南头收费站。拍摄于2017年7月。摄影|黄春华
从东升的中江互通立交抵达广州芳村,车程由原来的近1个小时缩短至半个小时。广珠西线高速公路是中山通往广州市的第二条高速公路。
而中山北部镇区与高速公路的第二个交集则在于中江高速小榄收费站2011年9月23日竣工开放使用。该收费站及立交于2009年年初立项,2010年2月动工。其建成投入使用后,市民往返中山城区与小榄镇,可经该收费站并取道小榄工业大道。由小榄收费站至小榄镇中心约20分钟车程,比以往经东升收费站快了不少。时值105国道西区沙朗至东凤细滘大桥段全立交快速化改造刚刚开始,该收费站的开通疏导了车流,减轻了国道改造期间的交通压力。
(请把手机打横看)
中江高速公路小榄收费站位于小榄木林森等公司云集的工业区旁。拍摄于2017年6月。摄影|黄春华
建设中的广中江高速公路中山小榄收费站及立交桥,小榄镇的又一个高速公路出入口。拍摄于2019年9月。摄影|黄春华
在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第二期工程竣工之时,第三期工程(又名G94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已动工半年,但开始时因受到拆迁征地问题的困扰,进度有所放缓。该高速公路连接第二期路段,经过大涌镇、南区、板芙镇、三乡镇和坦洲镇,在月环互通立交与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支线(月环至南屏)相连,直达珠海大道。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第三期工程于2013年1月25日通车,在中山设中山西(西区)、沙溪、中山南(南区)、板芙、三乡、月环(坦洲)6处互通式立交出入口,结束了中山西南部镇区无高速公路的历史。至此,中山市南北两头无高速公路出入口的问题已解决。
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跨沙古公路而过。拍摄于2019年6月。摄影|黄春华
一边是沙溪镇和大涌镇,另一边是南区(右),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跨岐江河而过。拍摄于2019年7月。摄影|黄春华
(请把手机打横看)
G94广珠西线高速公路中山沙溪收费站及施工中的凤凰路和南二环路(南外环延长线),如今凤凰路已通车。拍摄于2018年9月。摄影|黄春华
2013年度的《中山年鉴》在“公路建设”栏目中总结道:2013年1月,中山“实现所有镇区均可15分钟内通达高速公路,中山市民可全程经高速公路通达珠海、佛山和广州等城市”。
当然,这“15分钟”指的是由各镇区中心到最近的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时间。随后几年,交通环境的改善和市民收入的提升刺激了汽车数量的剧增,“市域30分钟生活圈、镇区15分钟上高速公路”的“3015”目标面临新的挑战。
素材来源:中山党史、中山画刊
作者:黄春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