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角灯亮相“非遗少年说”,“非遗后浪”席卷东莞校园

文化莞家
+ 订阅

5月31日下午,广东“非遗进校园”特别策划——“非遗少年说”优秀作品云展播上线,各路萌娃“云集”南方+喜提六一儿童节,用少年飒爽英姿带你领略“心中最美非遗”!

其中,来自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的张薪元同学在线带大家探秘千角灯,为孩子们送上一份特别的儿童节礼物

千角灯是广东东莞民间工艺的瑰宝。千角灯形似宋代八角宫灯,集书画、剪纸、刺绣等优秀民间手工艺于一体。千角灯历史悠久,体积巨大,工艺精湛,而被称为“千古一灯”。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教育厅、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指导,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的“非遗少年说”首届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演讲展示活动启动以来,4万+人次踊跃参与,争做小小“非遗代言人”。

“非遗少年说”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召集最美非遗“代言人”。参赛者以“寻找心中最美非遗”为题,通过讲演、展演等个人才艺展示,推介自己最喜爱、最熟悉的非遗项目。活动被列入我省“云上非遗工程”项目,自4月启动以来,已吸引超过4.4万人次踊跃参与,点赞量逾3900万。

近年来,东莞非遗进校园活动成果显著,”非遗后浪”席卷东莞校园主持人连线了东莞市文化馆馆长、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介绍东莞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经验

东莞市文化馆馆长、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介绍东莞开发的非遗进校园项目“菜单”。现在,在东莞市非遗中心带动下,全市近20个镇街都有开展相关活动,如桥头镇的莫家拳、东坑镇的木鱼歌、道滘镇的粤剧民乐等,形成东莞非遗进校园“一镇一品”“一校一品”的格局。

东莞如何培养校园“非遗后浪”?快跟小莞家来看看吧!

- 东莞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做法 -

(概要)

(一)市非遗中心从内容、形式、机制三方面做示范。

▍内容上,市非遗中心对进校园的项目和内容进行了严格选择和精心组织,项目内容包括展览、展示、展演、讲座、读本等;

▍形式上,活动举办范围从点到面,时间长短结合;进校园内容和对象从少到多,师生结合;拓展进校园内容,由浅到深,研学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走出学校,走向非遗展馆,由内到外,动静结合;

▍机制上,总结活动经验,打造活动活动闭环、开放、运作等机制和理念,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实施,学校配合”的运作机制。

(二)镇街文广中心做品牌。

在东莞市非遗中心的示范带动下,全市近20个镇街主动启动或开展镇街进校园活动,逐步形成东莞非遗进校园“一镇一品”的格局。如莞城非遗进校园实现全覆盖;桥头镇把非遗项目“莫家拳”普及为全镇中小学大课间活动,东坑镇的木鱼歌成为初中生必修课等。

 

(三)各学校创造性实施。

近年来,在市非遗中心的指导下,东莞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多间学校多点开花、多样发展,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效果良好、影响广泛、值得推广的学校项目。

如东莞理工学院成功申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后,近年来,就莞香制作技艺、非遗数字化保护、非遗文创理论研究等方面,申报十多个省级课题,其中东莞理工学城市学院何帅团队的“东莞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入选国家教育部高校重点课题,在非遗课题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莞城英文实验学校每个年级均设立非遗课程,安排专门课时,专门教师,学期前有计划,学期结束有考评、有总结,还有班级、年级课题研究成果;东莞理工学院粤台学院非遗课程计学分,莞城步步高小学非遗项目渗透各学科等。

END

来源:东莞非遗保护中心、南方+,编辑:欧尼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