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四十,水润鹏城 | 从治标到标本兼治:6.94公里福田河“逆袭”记

南方+ 记者

沿深圳河一级支流福田河溯源北上,经人口稠密、高楼林立的福田中心区,穿中心公园、笔架山公园两大市政公园,过上游暗渠,到源头梅林坳,逢见葱郁环山、层绿绚彩的自然生态保护区。

1

1

30余年间,从污水横流、河道黑臭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从水质初步改善到水质基本稳定达标、逐步提升,从治标解表到标本兼治,这条全长仅6.94公里的河流不仅见证了深圳中心区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生动演绎了深圳治水的“逆袭”篇章。


image.png

漫步在福田河中心公园、笔架山公园段,清澈见底、潺潺细流的河水沁人心脾,成片的水生植物在河道里摇曳生姿,市民或站在木桥上远眺休憩,或在两岸踱步、骑行,孩童的欢笑声、嬉闹声,凉亭传来的萨克斯声,不绝于耳。

这道繁华都市里山水草木、花鸟鱼虫和谐共处的风景线,来之不易。

1

“改革开放以来到80年代末期,福田河沿河两岸土地不断开发,区域地表径流发生改变,导致中下游片区内涝不断。此后随着城市建设加速,大量污水直排入河。据2004年调查,全河段存在38个排污口,共249个污染源。”深圳河湾流域管理中心副主任曹世锋介绍。

如何破局?一方面,不断提升福田河防洪能力,从“10年一遇”提高至“100年一遇”,城区水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沿河敷设6.78公里的截污管涵,入河初期雨水污染和旱季漏排污水得到拦截和收集,并送到水质净化厂处理。

1

与此同时,水务人利用防洪堤岸建设的沿河绿道,下穿打通两大公园4处市政道路的隔离瓶颈,激活两大公园共18公里的人行步道,使294公顷的市政公园融入城市绿道系统。增设8座跨河桥梁,打造11个亲水平台,市民游公园、行绿道的亲水兴趣渐浓,逐渐汇成今日里的风景线。

image.png

在对福田河进行初步整治后,水务人依然难以“高枕无忧”。旱季里,河水清澈,水质达标,市民在公园里亲水、戏水,在绿道上骑行、散步,风和日丽、不亦乐乎。可是在暴雨过后,河水却又往往变得浑浊。一位基层水务人直言:“最怕暴雨!”

1

福田河沿河共有45个排放口,其中7个位于北环以北暗渠段,早期为保证明渠水质,水务人在北环暗渠出口处设置总口截污闸,将暗渠污水截排至水质净化厂。这一措施,尽管实现了旱季污水不入明渠,但是遇到暴雨天,雨水携带着污水溢流而出,造成中下游河水短期恶化。

与此同时,沿岸的小区和城中村在彻底实现雨污分流之前,每逢降雨期间,随着降雨径流的不断汇集,超出截污管涵输送能力的部分水量溢流进入河道,也将造成对河道的污染。

面对治本的目标,水务人的担子依然不轻。

image.png

污染在河道,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为解决“最怕暴雨”的问题,2016年起,福田区将目光投向全区2114个排水小区,排查梳理后发现1401个小区需进行“正本清源”改造。时移世易,截至目前全区已基本实现“正本清源全覆盖”。这期间,福田区下了不少功夫。

“排查人员要通过一个一个的打开排水检查井,来分辨雨污水管的错接乱排情况。”福田区水务综合事务中心工程管理部部长梁文豪说,一个小区少则数十个,多则过百个检查井,有时一个井要先后打开多次,只有通过这样反复细致的工作,才能将错接混接的污水来源彻底调查清楚。

1

排查完毕,接下来就是科学规范合理制定改造方案和实施。“管道的改造需要临时占用小区的一些基础设施,水务、街道、社区、物业等部门在向市民做好宣传解释的同时,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全力缩短施工期,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梁文豪说。

image.png

“福田河暗涵在治理之前,总口截污将跑冒滴漏的污水进行拦截,又黑又臭,被称为‘城市隐脉’,经过的人要么屏着气要么捂着鼻。”提及整治前的福田河暗涵,福田区水务局水污染治理科科长龙峰如是说。

暗涵治理看似简单,实则并不轻巧。福田区水务局副局长尹学康告诉记者,暗涵长年封闭,涵内淤泥厚、水位高,人员出入困难,施工作业空间狭窄,同时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聚积,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整治起来非常棘手。

为此,暗涵整治需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程序,采用清淤、截污双管齐下的施工工艺,实施清污剥离,提升河道水质。

1

福田区水务综合事务中心副主任张红亮回忆,福田河暗涵整治采用机械清淤和人工清淤相结合的方式,人力肩提手扛、机械运,2018年12月开始清淤,2019年2月份基本完成,直至11月截污管全线贯通,将跑冒滴漏的污水输送至水质净化厂处理。“12月底,我们把总口截污闸全面打开,上游的清洁基流终于得以回归河道,清如许的福田河又找回了她的源头活水。”

如今再站在福田河暗涵的出口,一股清亮的水流从河道中缓缓流出,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沿着暗涵一路向上,沿途都安装了照明设施,一块写着“福田河上游2292米,下游50米”的黄色反光牌悬挂在墙上,巡查暗涵的河道管理人员指明方向,福田河暗涵“亮”了。

1

image.png

走进福田区百花园一期小区,地面上的井盖独具特色——在不同的井盖外圈,分别涂着蓝色颜料与红色颜料,这是小区雨污水系统的标识。在红蓝两种标识之外,日常排水管理的重点检查井则采用另外3种标识,用以区分市政接驳井、立管接驳井、经营户接驳井。

1

这一系列特殊的标识源于小区被选为福田区第一个排水管理进小区的试点。福田区水务局副局长王子苗说,2019年7月,福田区政府协调深圳水务集团,选取百花园一期作为试点小区,从全面梳理小区排水现状、全面开展排水设施整改、全面规范排水许可办理、全面加强排水户管理四个方面成功完成了创建,同时大力推进小区排水设施专业化管理工作。

福田区水务局局长何如表示,随着福田河沿岸小区正本清源和上游暗涵治理工程措施的完工,再加上小区排水设施的专业化管理,原本易受降水冲击的福田河,韧性变得更足,河流水质更加稳定。今年以来水质监测显示,福田河水质已经基本稳定在地表水Ⅳ类标准,主要指标达到Ⅲ类。

1

【见习记者】张大川

【图片/视频】朱洪波


相关报道>>

特区四十,水润鹏城 | 从污水横流到白鹭翻飞:大沙河见证深圳治水蝶变


编辑 胡佩瑶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