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小心“预存话费送手机”消费新套路!

佛山市场监管
+ 订阅

“预存话费送手机或平板电脑”!

看到这样的广告标语你心动了没有?

这样极具诱惑力的宣传语,

隐藏着的却有可能是消费陷阱,

市民需提高警惕。

案例回顾

近日,市民何女士路过狮山官窑一家新开张的手机店,店员在店门口以送公仔名义吸引何女士进店,并告诉何女士,运营商积分达到一定分数以上的客户可用中国电信或中国移动的积分来兑换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当查看了何女士的运营商积分后,该店员“惊喜”的告知何女士,她只需先交58块“手机维护费”并填写申请表,就可以“赠送”一台“厂家5G定制优惠机”。

当何女士以为自己马上可以将新手机带回家的时候,店员告知何女士,其个人信息已经被运营商审核通过,现在有两个方案可以选择。

方案一:何女士每个月5日、15日、25日接听店家宣称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或“中国电信”等官方运营商“厂家”的电话,如果没有接听到就要对消费者进行扣费处罚,每一次会被扣掉几百元的费用。

方案二:“预存话费送手机”。何女士预存4999元话费到店家所称的“官方运营商”,并向何女士表示其预存的话费会每季度返还一定的数额,剩余话费第13个月直接一次性返还。

店员告知何女士必须选择上述方案中的一种,如不选择就会被官方运营商拉进征信失信黑名单,从而影响消费者的个人征信。随后,该店员在何女士还未完全清楚规则的情况下,使用她的支付宝中的“花呗”借出了一笔贷款,用于支付预存话费。

何女士回家后,细想觉得自己可能被骗了,随即向12315投诉举报中心投诉,在工作人员调解下,商家同意退款给何女士。

 立案调查

据12315投诉举报中心统计,自2019年以来收到涉及预存话费的投诉举报达40余宗,投诉举报人多为中老年人或学生,在各镇街主要商业区周边的手机店均有发生,其模式也非常相似。

套路

——商家一般利用进店送小礼品等活动吸引消费者查询手机号码积分,积分达到推销套餐优惠后,充值一定金额话费就送电子产品,消费者需在微信、支付宝等网络平台进行借贷充值话费;

——以抽中奖品等形式吸引消费者进店,称消费者中奖并获得参加预存话费“免费”送手机的活动资格,只要预存数千元话费,就可以免费获赠一台5G智能手机,且预存的话费分期返还。

——如果消费者表示资金不足,有个别店员会怂恿消费者通过网贷平台贷款消费。

目前,针对何女士所遭遇的情况,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启动“诉转案”程序,对该手机店涉嫌假借三大运营商名义开展虚假宣传的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

 提醒

因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消费者因“眼前利益”直接“冲动消费”。为此,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消费者,面对预存话费“免费送手机”的“馅饼”,消费者切勿因贪小便宜而掉入陷阱!

01

要检查清楚产品或服务是否与经营者的宣传、说明相符,了解清楚手机产品的实际价值,了解清楚预存的话费或套餐费用实际收款方是通信运营商还是经营者。

对于不清楚的细节,可以拨打10086、10010、10000等三大运营公司的官方客服热线咨询,不要轻信任何非正规渠道所提供的促销活动信息、中奖信息,不要轻易泄露身份证信息,手机客服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

02

要结合自身消费情况和承受能力选购产品,切勿轻信商家的花言巧语,轻易贷款高额消费。

03

预付有风险,消费需谨慎。进行预付类消费时,应该按照自己实际需求充费。不要被商家宣传优惠折扣而冲动消费,尽量不要一次冲入过多金额,以免商家停业走人、携款潜逃导致损失。

04

要与经营者签订书面形式的合同或协议,不要轻信口头承诺,签订合同时看清合同内容,书面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为日后可能产生的消费争议提供解决的途径和依据,对不合理的条款内容,要及时纠正。

05

要保留购物小票、支付凭据、合同、宣传册、商品包装等,及时固定证据,如遇消费纠纷,可及时拨打12315、12345进行投诉。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方式付款的,还可以及时向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投诉,要求关闭交易。

市场君提醒大家:一旦发现商家存在非法集资、携款潜逃等恶意侵权行为,根据《刑法》有关规定构成诈骗罪的,消费者可拨打110进行举报。

编辑:冯杏瑜;通讯员:刘斌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