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小儿推拿专家教你“推”走积食

三水中医院
+ 订阅

小儿在疫情期间

不能外出锻炼

缺乏运动

难免会出现积食的现象

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治未病科的郑衍庆主任

跟大家来讲讲有关积食的表现和按摩方法

积食的具体表现有:晨起口气重,舌苔比较厚腻,大便臭秽明显、干硬或大便烂或或含有食物残渣,夜睡不安辗转反侧,近期暴饮暴食或进食辅食较多,小婴儿频繁吐奶或厌奶

古代医书早有记载“若要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如出现上述表现家长需警惕,马上帮孩子消食导滞,最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素食几天,控制孩子饮食,让脾胃肠道自己调节。积食初期,通过素食减轻肠胃的消化负担就能起到很好的消积作用。

郑衍庆主任介绍,积食严重一些的小儿,可以通过小儿推拿,药膳方与其它中医特色疗法,如挑四缝疗法、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相结合进行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

小儿推拿方

揉板门300次,顺运内八卦200次,掐揉四横纹5次,摩腹5分钟,按揉足三里200次,捏脊3至5遍。

揉板门300次

顺运内八卦200次

掐揉四横纹5次

顺时针摩腹5分钟

按揉足三里200次

捏脊3至5遍

药膳方

三星汤:

(1岁以上)谷芽10克、麦芽10克、山楂5克

(1岁以内)谷芽8克、麦芽8克、山楂3克

做法:1岁以上的孩子两碗水煎煮成一碗;1岁以内的孩子一碗水煎煮成小半碗;可适当放黄糖调味。

用法:消化不好时,连喝1至3天,配合素食。日常保健时,可1周1次,配合素食。


专家介绍

郑衍庆

副主任中医师

治未病科主任

擅长于运用龙氏正骨手法、脊柱微调手法、海派儿科推拿手法、内经针法、平衡针法等中医传统技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小关节错位、面瘫等疾病和小儿斜颈、积食、腹泻、便秘、鼻炎等小儿疾病。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