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记者 
                                        
                            
                
            “客家人有一句祖训:‘年深客地成吾地,日久他乡变故乡’。对深圳来说,我就是一个‘新客家人’,我希望这个纪录片向更多人传递‘家园’的观念。”王兆宇说。

深圳摄影家王兆宇
作为一名人文摄影家,王兆宇最近因在“爱乡宝”网络平台上众筹拍摄深圳鲜为人知的抗战飞行员纪录片,引起社会关注。
在龙华区樟坑径社区上围艺术村,有一对飞行员兄弟在70多年前曾血洒长空为国捐躯,他们是电影《无问西东》中“沈光耀”的战友。而这个故事背后的陈姓家族,以及一个世纪前就对外开放的深圳古村樟坑径,也由此进入公众视野。
上围,是深圳龙华樟坑径古村的一部分,如今是小有名气的艺术村。

▲樟坑径飞行教官陈桂林征战起飞前驾驶的缅甸号飞机(陈智常 供图)
王兆宇5年前把家和工作室都搬到了上围村,在和房东陈智常老人的交谈中,王兆宇偶然得知,他所住的樟坑径76号,曾经走出过一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飞行员英雄:陈桂林和陈桂民。
而这对兄弟后来阵亡的消息,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最先接收的,因为他们是其“名誉家长”,电影《无问西东》有一个情节就还原了这段真实的历史。
这对飞行员兄弟,见证了中国航空救国最辉煌的瞬间,然而文献和史料却记录甚少,这让王兆宇感到遗憾,他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这些英雄事迹,让深圳本土的历史传承下去。

樟坑径航空副中队长陈桂民(陈智常 供图)
2017年开始,他到处讲述陈桂林和陈桂民的故事,引起了深圳本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随后又引起上围古村所在的观湖街道办注意,在当年的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期间做了一场重头学术活动《在上围聊聊民国那些事儿》,让陈桂林和陈桂民的故事在小范围内传播开来。
“但这些采访都是片段,缺乏系统的人物介绍,不免可惜。”王兆宇希望让更多人知道并能记住如今来之不易的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他尤其希望孩子们能告别手机游戏,去了解中华民族英雄的伟大,去了解身边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真实历史。
用什么样的形式呢?王兆宇萌生了拍摄一部抗战飞行员英雄故事纪录片的想法。
4月28日,王兆宇联合社区代表、艺术家、民间热心人士、樟坑径社区支书村长和陈氏后人,在爱乡宝平台上发起了“深圳鲜为人知的抗战飞行员英雄故事纪录片”的众筹项目,短短一个月时间就筹集到了188574元。
其中,浙江某艺术基金会会长代表基金会一次性资助15万元,更有渴望传承家史的陈氏族人,龙华区新联会会长付德梅、樟坑径村村长房镜清,以示对打捞、挖掘、保护文化遗产的支持。这一事件持续发酵,还引起了观湖街道办的重视,目前,王兆宇正在申请政府的专项文化扶持基金。
在王兆宇的计划中,这部纪录片将采取两条线索并行讲述的方式。一条以王兆宇寻找和发现客家村落樟坑径一对英雄飞行员为线索,一条通过樟坑径76号旧主人——英雄飞行员的故事展现。故事从樟坑径76号开始,在76号结束,把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串联起来。
这部纪录片拍完以后,王兆宇还想把樟坑径的传奇故事搬上话剧舞台,进而拍成电影,让深圳本土的历史走进中华民族的史篇,让子孙后代铭记英雄事迹。
【记者】吴永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