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多年肿瘤标志物无异常,为何仍患癌症?

江门市人民医院
+ 订阅

在各大医院的体检中心以及肿瘤科,体检的肿瘤标志物异常却没有患癌症,或患上癌症但肿瘤标志物却正常的患者不在少数……

为此,江门日报社记者采访了我院肿瘤科主任管静主任医师,谈一谈肿瘤标志物和肿瘤之间的关系。

本期医学指导

管静,肿瘤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岭南名医,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江门市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江门市政协第十、十一、十二届常委。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务理事、江门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广东省抗癌协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等学术职务。担任中华慈善总会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GIPAP)注册医师。擅长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熟练运用微创技术诊疗肿瘤,精通化疗、靶向治疗、热疗消融、中医中药等手段,对乳腺癌、肺癌、肝癌、淋巴瘤、鼻咽癌、大肠癌、恶性间质瘤等肿瘤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对中晚期癌症的综合治疗。既熟悉现代医学技术又精通中医理论,善于运用中医的整体观看待肿瘤的诊疗,推崇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学术论点。

日前,80岁的李爷爷(化名)到医院复查,想起自己连续十年肿瘤标志物无激增式异常却仍被癌症“找上门”的经历,仍心有余悸。

李爷爷每年都做全身体检,每次体检报告中肿瘤标志物数值一直正常,虽然偶尔偏高,但并无激增式异常。两年前,李爷爷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发现CA199(消化系统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异常,于是又做了胃镜、肠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在肠子里发现了肿瘤,确诊为直肠癌。

李爷爷并不是个例,在各大医院的体检中心以及肿瘤科,体检肿瘤标志物异常却没有患癌症,或者患上癌症但肿瘤标志物却正常的患者不在少数。为此,江门日报社记者采访了我院肿瘤科主任管静主任医师,谈一谈肿瘤标志物和肿瘤之间的关系。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产生的物质在身体产生的反应,或者是身体对肿瘤的反应。肿瘤标志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被检测出来,常见的是血液检查,还可以通过胸水、腹水、心包积液等途径。

“肿瘤标志物对于肿瘤的检查可起到辅助作用,是一个检查肿瘤的“敲门砖”。而肿瘤标志物轻微升高或者异常,虽不代表一定得了肿瘤,但两者确实存在相关性。也有些人在肿瘤标志物正常的情况下,却患上了癌症,因为有部分癌症发展到晚期时去检查肿瘤标志物的指标还是正常的。”管静介绍,当肿瘤标志物升高至正常数值的一倍以内,通常来说,患癌的可能性不太大,多考虑是一些常见的良性疾病所致。当肿瘤标志物上升到正常值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就需要去做一些后续的检查,例如B超、CT、磁共振等影像学支持,必要时还要做活检来确定是否确实患癌。

值得注意的是,肿瘤的临床症状也是一种重要信号,比如鼻咽癌,临床常表现为鼻塞、流鼻涕、流鼻血、耳鸣、头痛等。

实际上,李爷爷在确诊前,也出现了便血、腹痛等直肠癌症状,这就是肿瘤发出的重要信号。确诊后,李爷爷进行了手术和化疗。两年来,李爷爷在门诊接受抗肿瘤的中药调理,目前没有肿瘤复发的迹象。

“检查肿瘤标志物最方便的地方在于,抽取血液就能检测,对人体没有太大损害,也便于动态观察肿瘤情况。”管静指出,一般情况下,肿瘤标志物异常但病理检查正常的患者,需要持续密切观察治疗,升高时,可利用抗肿瘤的中药帮助病人调理体质。

一旦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建议2—3个月做一次检查,并把每一次的检查结果做成肿瘤标志物曲线图,如果数值在正常值的一倍以内波动,那么医学认为关系不大,但是如果数值呈现“爬坡状”“阶梯上升式”趋势,就建议做磁共振、CT、B超等进行筛查。

理性对待肿瘤标志物异常

事实上,包括肿瘤标志物在内的几乎所有检验指标正常值范围的确定,都是通过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到,这一“正常范围”只是覆盖了95%正常人测量值的浓度范围,因而另外5%的正常人可能会出现测量值不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况。

肿瘤标志物并非肿瘤特有的物质,健康人体细胞也会分泌少量的这些物质,95%的人在正常值范围内,但也有少数人可能会轻度高于正常值。吸烟、饮酒、睡眠不好、炎症等都会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比如100位鼻咽癌患者中仅有80—90位患者肿瘤标志物升高,而其他的10—20位患者则显示无异常。另外,肝癌患者中大概有60%—70%的患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会升高。换句话说,存在30%—40%的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是正常的。

换而言之,肿瘤标志物是根据大样本人群统计得来,基于95%以上的癌症患者病症相似性总结归纳而来。有些人因为肿瘤标志物升高一点而乱了方寸,睡不着觉,焦虑过度;而有些人不当回事,讳疾忌医,没按要求就诊。这两种态度都不正确。对于肿瘤标志物,基本的原则是:个别指标略微升高,不一定得了肿瘤,但应该正视、重视、理性对待。

即使真的确诊为癌症,如果能够在早期被发现的话,积极采取治疗,约有90%的治愈率。一旦发现自己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如排便、吐痰异常,精神不集中,睡不着觉等,尽快找专科医生咨询。值得注意的是,有癌症家族病史的人,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其风险比普通人一般高出好几倍。

来源:江门日报,有修改

整理:陈升 曾冬怡

审核:赵鹏洲

责编:宣教中心

早发现 早治疗 | 江门市人民医院胸外科 “肺癌早筛、肺结节甄别和管理门诊”惠民众!

“中国母乳喂养日|爱他,就给他更多保护~

“防治碘缺乏病日” | 知道这“碘”很重要!

2020年全国高血压健康测试题新鲜出炉|高血压知识知多少?快来测一测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