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倾盆……5月21日夜间,一场雷暴降临东莞。次日,东莞多个地段内涝积水,地下车库浸水,公交车改道绕行……“史上最强降雨”的消息刷爆了东莞人的朋友圈。
据统计,此次3小时强降雨打破东莞历史纪录。每小时降水量,超过市政排水200年一遇标准。东莞进入“龙舟水”季节,一轮又一轮强降雨将接踵而至。
预计5月25日至26日,广东将出现今年第二场“龙舟水”,与第一场龙舟水雨区有所重叠,东莞处于两场龙舟水强降雨重叠区,需更加注意防御城乡积涝、滑坡、山洪、强风等灾害。
史上最强龙舟水来袭,东莞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全市党员干部紧急行动,应急管理、城管、水务、公安、消防、交通、住建、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积极动员,开展项目隐患大排查,盯守城市内涝风险点,打响一场抵抗龙舟水的阻击战。
这是一场对东莞城市建设和应急管理水平的大考验,也是一场对东莞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大练兵。正在建设中的“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是如何有效应对史上最强龙舟水考验的?
暴雨来袭:预警及时为应战暴雨做好准备
5月22日,很多东莞市民一早醒来,发现自家楼下变成了“水上威尼斯”:城区多处内涝,部分车辆被水浸泡,市民们出行不便。
21日夜间至22日早晨,东莞市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并伴有强雷电和局地9级短时大风。
据东莞市气象台统计,21日7时至22日8时,全市共30个镇街降雨量超过50毫米,23个镇街超过100毫米,8个镇街超过250毫米,降雨量最大为高埗402毫米、其次为东城395.7毫米、万江377.9毫米,最大阵风为中堂24米/秒(9级)。市气象台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城录得最大3小时雨量351毫米,为有气象纪录以来历史最高纪录,1小时最大降雨量也达到157.1毫米,历史罕见。每小时降雨量超过市政排水l两百年一遇标准。
这些降雨量数据意味着什么?广东省气候中心相关专家介绍,在气象上,24小时内下了50毫米雨,就可以叫暴雨。东莞3小时下了351毫米降雨量,属于短时极端强降雨,打破了广东“龙舟水”期间的3小时历史极值。这样的雨强放在全年中比较,也能排到历史第三名。
该专家说,短时极端强降水容易导致滑坡、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目前广东已进入“龙舟水”降雨集中期,公众需多加防范。
此次龙舟水为何如此凶猛?广东省气象台相关预报员介绍,造成此次龙舟水的原因有三:其一,来自南海的西南暖湿气流明显加强,并在广东被其他天气系统阻滞,提供了水汽;其二,大气低层的西南低涡和切变线(天气系统)东移南压至广东,提供了动力;其二,今年广东气温显著偏高,高温少雨造成大气状态的不稳定性,加剧了此次降雨的强度。
突如其来的史上最强龙舟水,给东莞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在龙舟水降临之前,东莞各类预警系统相继发出警报,为应战暴雨做好充分准备。
5月21日22时,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0分钟后,市水务局发布内涝预警信息;22日0时,市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其后发布分镇暴雨红色预警信号;22日1时,市水务局启动市区内涝Ⅱ级应急响应;22日3时,市水务局升级为市区内涝 I 级应急响应。
形成合力:多管齐下,联合防御强降雨
5月25日,新一轮的暴雨如期而至,东莞全城严阵以待,应对暴雨的节奏显得有序。24日晚22时,东莞市三防指挥部决定启动防汛IV级应急响应,吹响了战斗的角号。
为打一场有准备的仗,东莞各镇街(园区)、相关部门通宵达旦开展雨前安全风险检查、易涝点清理维护,并做好雨中易涝重点区域值守、雨后应急处置等工作。
24日深夜,执勤人员依然在忙碌在一线,检查易涝点、隐患点,督导隐患点整改。在莞城街道,执勤人员深入巷道,了解落实防范措施情况,并现场指挥西正路、市桥路等垃圾清理工作,以尽快恢复城市环境秩序。
在今年“龙舟水”强降雨到来前,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进入战时状态,严格落实防御各项措施。5月20日,东莞市三防指挥部通报,东莞进入“龙舟水”集中降雨期,5月20日夜间到22日受低涡切变线影响,有多轮暴雨、局部大暴雨降水。市三防指挥部要求各镇街(园区)和各单位要做好当前防汛工作,进一步压实防汛责任,注意防范雷电灾害和短时大风导致的厂房工棚、临时构筑物、户外广告牌、树木倒塌,确保人身安全。
东莞这样应对“史上最强龙舟水”考验。
“这里的下水道是否畅通,现在积水多深?”“强降雨应急处置一刻都不容放松……”22日凌晨,暴雨侵袭,茶山应急管理分局相关来到内涝严重区域指挥应急处置工作。茶山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积水情况,该镇相关部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察看,对低洼易涝点进行巡查,清理路面、下水口堵塞物,搬运沙袋等,全力筑起安全防线。
这是东莞各镇街(园区)、部门做好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防御工作的写照,严格落实风险防范措施,组织力量对所管区域和负责领域内开展风险隐患排查。
从5月21日开始,作为城市大管家的东莞城管部门,投入约3.3万人次城管力量,全力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秩序。东莞城管迅速组织排查城镇燃气场站、控停违建排栅、大型户外广告牌、路灯箱变等设施以及城镇燃气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等施工工地,做好围避、警示、防涝等防御措施,并实定点环卫保洁人员巡查保洁,尤其清理下水口处的垃圾,防止下水口堵塞引起积涝。
24日深夜,道滘城管分局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的巡查监测制度,加强对易涝点、下水道排水口、路灯、户外广告、绿化树木等检查。
25日清晨,暴雨未到来,防御工作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高埗城管分局连同相关管养公司对辖区排水部件及周边进行全面清理,完成了辖区1000多个排水口、278万平方米道路的清理工作。暴雨到来后,东城城管分局立即派员在莞长路易涝点周边值守,及时消除下水口堵塞物,保障排水通畅。
全市城管系统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件的排查和清理,同时做好有关物资保障,确保防御强降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面对这场史上最强龙舟水,东莞火速应战,开启了战斗的序幕。暴雨中的“警”色,成为城市一道美丽的景观。22日凌晨的暴雨导致全市共计上报57个水浸路段,道路设施受损、交通中断,甚至有部分居民受困。这时,东莞公安急群众所急,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22日凌晨,万江公安、交警迅速展开应急巡防,凌晨3时17分,接到报警称辖区某公寓一名老爷爷被困在房间内,派出所民警协同巡警迅速出动特警装甲车,护送老人来到安全区域避险。
东城公安分局派出所接报称在主山银山大街3号店铺有老人、小孩因雨灾被困,在主山银山大街18号店铺有3人因雨灾被困。接报后,民警迅速出警救人,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长效管控:整治内涝点,设计“风险一张图”
强降雨来袭,22日深夜,东莞的11个内涝点,均有专人驻守。
在暴雨黄色预警发布后,东莞市水务局成立了4个工作组,分别赶赴南城、莞城、东城、万江、寮步,对绿色路世纪城、东阳小学,松山湖刘屋巷、雍华庭等11个内涝点进行了巡查。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共出动巡查养护人员885人次,从现场抽查的情况看,应急处置人员均复工值班,巡查车辆和应急处置工具配备完善,暴雨期间出现内涝能及时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东莞这样应对史上最强龙舟水。
市水务局还落实了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人员值班制度,密切监视雨情发展态势,监测和收集江河水库的水情信息。据统计,该局共发布了8次共6187条预警短信。
治标更要治本,根据《东莞市全市易涝点整治近期实施计划(2017-2020)》,近年来,东莞对131个易涝点有序开展整治工作。截至去年底,全市合计已完成82个易涝点的整治,今年将继续完成20个易涝点整治,被纳入市十件民生实事工作任务之一。
东莞防汛工作,还呈现出“智慧化”的发展趋势。
为摸清东莞安全风险与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底数,合理设计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能力评价量化体系,东莞市应急管理局正在组织专家团队,设计“风险一张图”。
专家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急心理行为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杰介绍,东莞正在开展为期一年的应急与风险管理评估评价工作,绘制“风险一张图”,做到全领域、全灾种的管理。
王文杰表示,“风险一张图”首先是评风险,由专业人员和社区居民共同绘制风险地图,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把风险点风险源、致灾要素、灾难后果、自救互救组织等信息反映在区域地图上,将灾害风险可视化、形象化,并与全体居民共享;其次是评能力,找出工作短板,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性制度设计、操作设计、科技应用设计。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挥“数字城管”平台,组织视频巡查组对预先排查出来的333处视频监控点位加强视频巡查,提前对重点区域、高发区域、易涝点及其它风险点进行案件分派、跟踪处理,特别是强降雨期间对重点区域、高发区域、易涝点及其它风险点进行逐一排查,实时监控。
与此同时,为了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东莞加强对主要隐患点排查整治,包括塔吊、脚手架、工棚、广告牌等,做好细致检查工作,严格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在高埗镇,相关部门正全面开展项目隐患排查,水务部门加强芦村段河堤塌方挡土墙检查和加固工作,住建部门加强在建工地的隐患排查,自然资源部门做好地质灾害特别是堆土情况的隐患排查等,确保项目安全有序。
【记者】何建文 吴擒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