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竹子,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在始兴,无论山地丘陵,还是村头村尾,毛竹的身影随处可见。一根毛竹全身都是宝,竹叶清热解毒,竹竿和竹根可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和日用品,竹笋更是营养丰富。
北山万亩竹海
始兴县历来有这么一句话,“南山木,北山竹”,意思是始兴的南部山区盛产木材,北部山区则盛产毛竹,其中,北山毛竹更是远近闻名。北山,属太平镇辖,距离始兴县城20多公里。沿着蜿蜒盘旋的公路前行,随处可见竹子依山而生,一路上竹林似海,微风吹过,起伏荡漾。高高低低的山峦间,布满了郁郁葱葱的竹子,层层叠叠,密密匝匝,被誉为万亩竹海。据统计,始兴县现有竹林面积24.8万亩,占全县林地面积近10%,主要分布在太平、马市、罗坝、澄江等乡镇,其中毛竹林21万亩,毛竹立竹量近8000万根,年产毛竹700万根,杂竹林3.5万亩,立竹量1200万根,产值8万吨,全县原竹销售年产值8200万元,加工企业年加工毛竹约500万根。
北山万亩竹海
从这些数字上可以看出,始兴毛竹的销售、加工与存量相比差距较大,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始兴县的毛竹产业管理粗放,加工企业少,综合利用率低,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和产业集群等现实状况。
精细化种植,实现全县竹产业大发展
如何立足当地丰富的毛竹资源,做足毛竹产业这篇文章?契机出现在2018年。
这年4月,始兴县被列为全省唯一的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该县充分利用这一契机,紧紧围绕完善林权流转管理制度、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创新森林经营管理制度、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集体林业发展模式等四个方面开展改革试验工作,选取了24个试点,涉及10个乡镇、3个村,3个家庭林场、5个合作社、3户林农,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深化改革,探索出林地流转+林果基地、林地流转+家庭林场、“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林业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了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并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正是竹子生长的关键时期,一定要让土壤保持湿度,还要定期给竹子松土、施肥,特别是在干旱的时候还要进行滴灌。”太平镇奇心村新屋场的村民李银山,有200多亩竹山,去年听说政府出台了发展家庭林场的政策,于是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申请成立了始兴县翠竹家庭林场。
通过定期滴灌除草等精细化种植方式,毛竹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
李银山告诉笔者,他们从原来不管不问的粗放型管理到经过改良的精细化种植方式,毛竹的产量由以前20条每亩,增产到60多条每亩,而且成品竹的品质比以前更好,效果明显。“我去年把山上的杂草全部清理掉,竹子长得好,冬笋还收获了600多斤。今年不仅长竹子的春笋比往年多了三倍,毛竹也更高大笔直,成材率更高。”李银山高兴地说。
通过定期滴灌除草等精细化种植方式,毛竹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
经过这一年的试验,李银山发现改良后的精细化种植方式使效益明显提升,李银山表示自己想扩大面积,带动群众一起种植。
“翠竹家庭林场是始兴县毛竹高产示范基地,是推进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一个项目。”始兴县林业局副局长邓明乾告诉笔者,根据林业部门的调研,始兴毛竹的生产与所处地理位置和土壤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在施肥、抚育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到位的前提下,亩产毛竹一年可达到 60-80 根,然而,目前全县毛竹林每年开展抚育的面积不到一半,亩产毛竹一年平均才30-40根,竹笋则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毛竹产量产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现状,该县编制了《始兴县森林经营精准化提升实施方案》,推动企业自主流转土地,积极培育股份制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竹林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公司+基地”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体系。探索建立毛竹高产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利用滴灌生产、抚育技术提高竹笋及毛竹产量,建立材用林、笋竹两用林、笋用林,同时探索发展毛竹林下套种中药材、菌菇等“一亩山万元钱”复合经营路子,并通过一户典型带动一个村,一个村带动一个镇,一个镇带动整个县,实现全县竹产业的大发展。
“除了精细化的管理以外,清理杂草后的毛竹林地还可以发展种植林芝、九节茶以及养蜂等林下经济。”邓明乾表示,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有力推动了始兴林下经济的发展,接下来林业部门还会继续加强技术的指导及跟踪服务。
提升竹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为了立“竹”资源,做“竹”文章,始兴县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把竹产业作为该县重要林业产业来抓,积极向全国发展竹产业先进地区看齐,充分认识竹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增收潜力,切实用好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探索成立“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快制定全县竹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及毛竹深加工招商引资的思路方向,根据“主竹-竹壳-竹梢-尾竹-竹废料”全盘利用原则,有针对性引进一批产业链完整、竞争力较强和知名度较高的高端毛竹深加工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和发展竹产品一体化的龙头骨干企业,形成集竹浆、竹纤维、竹建材、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竹笋食品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通过深化毛竹深加工,提升竹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激发毛竹市场的活力,提高竹农生产的积极性。目前,始兴县有国家级林下示范基地1个,省级林下示范经济基地4个,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个,林业特色经济林3个,全县林下种植面积达到5.1万亩,年产值可以达到11.5亿。
发展养蜂等林下经济
“平原不可望,波澜千里直。”除了在一产二产发力以外,始兴县还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及北山万亩竹林景观,擦亮“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品牌,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结合北山当地古道、古树、红色革命等资源要素, 把北山作为一个竹海大景区来规划打造,谋划将竹海景区建设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融合点,充分挖掘竹子生产、科普、文化等地域特色,发挥其多重功能和多种作用,推进竹林观光旅游向养生、度假、体验、康养等新业态转型,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从而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北山万亩竹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始兴县立足资源,做足文章,在完善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制度、有效稳定集体林地承包关系,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激发集体林业经营活力,创新森林经营管理制度、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林业经济促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今的始兴,不仅越来越有“面子”,也越来越有“里子”。
【记者】范永敬
【通讯员】廖向荣 赖金艳 杨兰 曾卓
【摄影】廖向荣 赖金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