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陶谷丨意境+创意十足!齐来探索陶艺创作的“后花园”吧

中国陶谷
+ 订阅

在中国陶谷,

我们所见到的那些精美的陶瓷器物,

大多数都不是来自工厂的流水线,

而是来自于陶艺家们创作的“艺术小屋”。

在这间小屋里,

没有大厂房机械的轰鸣声,

只有艺术家用陶塑工具,

奏响的奇妙乐声。

今天就跟小编一起,

探一探陶艺家们的创作“小屋”吧!

封伟民陶艺工作室

封伟民的工作室位于南风古灶附近,

从门口望进去,

镂空木架子犹如屏风一般,

将工作室与外界隔离开来,

柜子上的几尊观音雕像,

在几株干枯梅枝的衬托下,

透露着隐隐的禅意。

与一般正经利索的工作室不同,

封伟民的工作室十分注重“意境”的呈现。

旁人看起来零碎干花、枯叶,

在封伟民的雕琢之下,

与工作室的一桌一椅、一柜一屏,

组合成一副清新雅致的画作。

工作室中所摆放的瓷器,

也并非一成不变。

他时而会展出自己的新作品,

时而会展出与其他陶艺家合作的陶艺品,

每一次走进去都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在陶艺创作的空余时间里,

封伟民也喜欢手绘画画。

工作室的墙上,

用彩色的画框装裱的钢笔简笔画,

不仅没有打破工作室的色彩平衡,

反而平添了一种动态之感。

红砖与水泥墙带来了原始的复古气息,

陶瓷与书画艺术的融合,

呈现无法抵挡的艺术张力,

这是封伟民工作室带给人的别致感受。

工作室地址:

佛山市禅城区封伟民陶艺工作室

(南风古灶正门对面)

黄志伟艺术馆

与前者相比,

黄志伟艺术馆的布局更现代化,

但在红白、灰白相间的砖墙的映衬下,

流露着丝丝古典气息。

黄志伟艺术馆占地约为3000㎡,

首层展示的是部分代表性陶艺作品,

二、三层是研创生产基地,

第四层的艺术馆展出了黄志伟及其徒弟创作的

石湾陶艺、浮雕和国画作品。

既然来了,就一定不要错过,

黄志伟大师的经典之作——线塑作品。

他运用中国画线描“十八法”,

将陶泥捏成现状,赋予陶塑作品灵魂,

让作品的线条形态更加有风韵。

黄志伟手中塑造的和尚,

多为坦胸露乳,笑容可掬,

线塑运用将和尚衣襟的褶皱、重叠处,

展示的生动灵巧,

视觉效果上,弱化了陶泥的重量,

刻画出禅衣轻盈飘逸之感。

而另一经典之作《春夏秋冬》,

也是艺术馆的“镇馆之宝”。

黄志伟与父亲黄松坚用贴塑的艺术手法,

创作的《春夏秋冬》,

将石湾传统“瓦脊公仔”

古装仕女的优雅、婉妙展现得淋漓尽致。

陶塑公仔的豪放与灵动,

与之传递出来的闲逸、率真,

是黄志伟艺术馆所表现的意趣和文化内涵。

艺术馆地址:

佛山市禅城区青柯街20号黄志伟艺术馆

潘汾淋艺术馆

走进潘汾淋艺术馆,

仿佛走进了一个微缩的世界。

潘汾淋以“小小昆虫世界”

生动地刻画出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老树干上的新芽、果盘上的蚂蚁、

朽木上的蜘蛛、螳螂等,

将自然的韵味,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

《团结拼搏》

艺术馆中陈列着许多陶瓷精品、原作孤品,

每一件陶艺都像是一个自然的标本,

被珍藏于玻璃柜中。

《赏花赏月·水中央》

夜幕降临,

小虫悄悄攀出,静静地爬在花丛中。

在夜空的映衬下,池中的水更显澄净清透。

薄而轻盈的花瓣、虫子的触角、

池水的深浅浓淡,

通过变幻的釉色、捏陶手法,

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来源:潘汾淋文化艺术馆

夏天是荔枝的季节,

树枝上一串串如亮眼的红色,

惹得人直流口水!

垂吊在最下方的荔枝,

不小心被擦破了皮,露了雪白的果肉,

贪心的蚂蚁顺着香气爬上枝头,

尝起了鲜。

图片来源:潘汾淋文化艺术馆

这件名为《甜美的季节》的作品,

是艺术馆的“镇馆之宝”。

如果想要看的话,

可得好好的观察、细找一下啦~

艺术馆地址:

佛山市禅城区潘汾淋艺术馆

(南风古灶正门对面)

在中国陶谷,

有很多藏在街头巷尾的陶艺工作室,

如湾溪刘氏工作室、潘超安陶艺馆等,

看起来并不起眼,

但只要你推门走进去,

定能发现一个别样的“陶花园”。

原创编辑|中国陶谷微信编辑小组 念响新媒体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