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哥就是个传奇!

农财宝典
+ 订阅

炎炎夏日心烦气躁,想到买菜做饭真是头疼,这时候,妈妈通常会选择性价比之王“冬瓜”。花两块钱就能做一个菜,买三块钱还吃不完。不用洗菜摘菜,经济实惠又百搭。

冬瓜怎么做?那做法有很多,例如煲冬瓜。老广们看到这里,一定会笑岔气。

今天的故事便从煲冬瓜开始……

其实,煲冬瓜并不是一道菜,广东人说“普通话”三个字,读快点就很像在说粤语的“煲冬瓜”。“煲冬瓜”是“普通话”的谐音,因此得梗。

这个梗怎么都玩不够啊,你要是听懂了,也算是看见粤语的“门”了(ps:还不是入门)。冬瓜无辜躺梗,可谓是“哥不在江湖,江湖上却流传着哥的传说”。不过,

论个头,冬瓜在瓜菜界就是“老大哥”,有哪个瓜菜敢来挑战哥?

论内涵,冬瓜绝对是个有故事的蓝童鞋,这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第十六届广州市农业新优品种(冬瓜)擂台赛增城试验点现场(摄于5月15日)

1、明明是夏令蔬菜,为啥叫冬瓜

“炎炎夏日,解暑补水多吃冬瓜”,冬瓜明明就是夏季的时令蔬菜,为何又和“冬”有关呢?

冬瓜起源于中国南方及印度和马来半岛,日本及东南亚、欧洲也有种植。19世纪冬瓜由法国传入美国,20世纪70年代由中国传入非洲。

南越王墓考古发现了冬瓜的种子,秦汉时《神农本草经》有冬瓜记载,公元3世纪初张揖撰《广雅·释草》有这样的描述:“冬瓜经霜后,皮上白如粉涂,其子亦白,故名白冬瓜”。

的确,炎炎夏日,冬瓜表皮的白霜给人以清冷的感觉,冬瓜其名及其解暑作用也就名副其实了。

宋代诗人郑清之的一首《冬瓜》诗,也描述了冬瓜皮起白霜的特征及作者能容与物的宽广胸怀。

腹内能容数百人

生来笼统君莫笑

霜皮露夜护身长

剪剪黄花秋后香

冬瓜

2、它是胖,它能使你瘦

我国栽培冬瓜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冬瓜自古就是减肥食品。

据唐代孟诜撰《食疗本草》记载:“欲得体瘦轻健者,则可常食之;若要肥,则勿食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冬瓜不含脂肪,含钠量极低,有利尿排湿的功效。

(ps:这一节也很“瘦”)

3、它有最受人喜爱的品格

百搭

如果说颜色里的百搭,是黑色和白色;服装里的百搭,是牛仔裤;那么菜肴中能容纳百味又不哗众取宠宁愿奉献自己也要衬托别人的百搭非冬瓜莫属了。

冬瓜的食用方法很多,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写到:“其中可荤可素者,蘑菇、鲜笋、冬瓜是也。”“冬瓜之用最多。拌燕窝、鱼肉、鳗、鳝、火腿皆可。”

冬瓜老瓜、嫩瓜均可食用,可做汤、炒食。冬瓜做汤类非常适合,配上各种骨头鲜肉海味干货。它本身味道清淡,特别能吸,吸收各种精华,能使汤水更清甜,是属于夏天的美味。

“吸星大法”的终极成品便是冬瓜盅,这是道粤菜名品。

通常家庭很少会买一整个冬瓜,因为几十斤重,如果想吃冬瓜盅这道名菜,一般会去食肆酒楼,在粤菜馆都能吃到,各种雕花考验大厨的刀功,而聪明的商家更会推出冬瓜盅火锅,加入生猛海鲜,直接在原个冬瓜里翻滚,想想都好吃。

图片来自美食家蔡澜微博(2016年),日本的中华料理店还保留冬瓜盅雕花传统。

近年来冬瓜这个寻常蔬菜,也吸引了雕刻艺术家们青睐,创作出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冬瓜皮雕刻完成的烹饪作品“曾侯乙编钟”(2018年,湖北)

4、冬瓜为什么这么大?

我国的冬瓜资源较为丰富,栽培品种的类型很多,按瓜形分为扁圆形、长圆柱形、圆筒形、长圆筒形、短圆筒形、炮弹形6类;按瓜皮颜色和被蜡粉与否可分为黑皮冬瓜和粉皮冬瓜两大类;按瓜型大小可分为小型冬瓜、中型冬瓜、大型冬瓜三大类;按植株熟性可分为早熟、中熟、晚熟3个类型。

(ps:没有拼图,此位专属擂台赛26个品种排排坐,请拭目以待)

现代科学研究终于揭开了冬瓜保守着千年的“大”秘密,2019年11月,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冬瓜基因组和变异组研究成果,阐明了黄瓜、甜瓜、西瓜、葫芦、冬瓜和南瓜等瓜类作物的基因组演化历史,揭示了冬瓜等果实在驯化和育种改良过程中由小变大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瓜类作物的果实发育都经历了由小变大的过程。冬瓜含有27000多个基因,重复序列的大量扩增导致基因组比其他瓜类作物大2~3倍。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科研人员的努力,越来越多的高产优质冬瓜品种选育出来并应用于生产、供应市场,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并为人们的健康提供着营养。

ps:“冬瓜豆腐”也是个典故,冬瓜和豆腐居然也有惺惺相惜的共同点,请自行百科。

想了解国内当下流行的冬瓜品种,想对冬瓜有更深入的认识,请关注冬瓜擂台赛!

作者丨农夫、花立方Jade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