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志(1902—1991),字有竟,广东海丰人。1902年5月生,在汕尾高小毕业。于19岁考进海丰中学后,其父托本地一名律师介绍,转至佛山镇华英中学(今佛山一中)读书。1923—1927年就学于岭南大学。1928年受中山大学和中央研究院指派,赴云南调査少数民族情况。后来深入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调查研究奴隶社会结构及彝族生活情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化特征,写出《云南民族调査报告》、《罗罗族巫师及其经典》、《罗罗太上消灾经对译》等专著,这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学田野考察著作。返校后,由中山大学派往法国留学,获巴黎人类学院高等文凭和巴黎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1934年在伦敦参加首届国际人类民族科学大会,并演读了论文。20世纪30-40年代,任中山大学教授及研究院秘书长、文科研究所所长、人类学部主任、人类学系主任等职。发表《广东人民与文化》、《人类科学论集》、《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广东北江傜人调查报告》、《海南岛苗黎调查》、《广西苗瑶侗壮访问记》等专著及调查报告。1944-1946年,选派赴美国,考察印第安人保留区,发表论文数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到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后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兼文物室主任。曾参加《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图》、《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简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旧有政制概况》及《瑶族简史简志》的编写工作。曾参加中央民族访问团中南访问团广西分团工作,任广西分团联络组组长;1956年参加“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工作,任瑶族分组组长。
1948年6月,杨成志教授建议在国立中山大学设立人类学系,同年8月,教育部予以核准,并从1948年度开始招生。这是全国高等学校首个设立的人类学系,也是杨成志在国立中山大学任教第21个年头对学校学科建设的一大贡献。
杨成志教授
1938年10月21日,日寇攻占广州之时,国立中山大学在枪林弹雨中迁离广州,1939年3月在云南澄江县继续办学,此时杨成志被聘为史学系教授,仍为历史学部指导教授兼研究院秘书。1940年8月,国立中山大学在许崇清代理校长主持下,迁回广东北部山区坪石办学后,1941年9月,杨成志被代理校长张云聘为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主任。1943年12月,杨成志获准离校学术休假,赴美国进修,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立中山大学从粤东、粤北各地迁回广州原校址,杨成志回校复任原职。1946年度起,根据教育部文件,取消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成立研究所划归各学院管理。文科研究所归属文学院后,于1947年2月分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下设历史学部和人类学部,杨成志被王星拱校长聘为人类学部主任。杨成志以人类学部为基础,1948年6月建议设立人类学系,1948年8月获教育部核准成立,同时被代理校长陈可忠聘为人类学系主任。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杨成志入南方大学学习八个月,在此期间参加了中央中南访问团,任第一分团广西联络组组长。1952年10月院系调整时,带人类学系调入中央民族学院任教授兼文物室主任直至1984年。
杨成志担任史学系副教授后,为该系及文学院其他学系讲授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与民俗学、考古学及考古实习、人类概论等多门课程。
他担任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历史学部指导教授开设的课程更多,如社会起源、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史学理论及方法、史料整现法、断代史、专门史、民族史专题研究、民族学专题研究、中国边疆研究、文化史专题研究、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人类学理论及方法等。
在坪石办学期间,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主任杨成志教授,于1942年2月至6月间,偕同技术员顾铁符到海丰“搜掘古物以为考古物证”。此次收获极为丰富,“可为华南古物研究别开一生面”,共发掘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片大小4000 余件,将其整理、考证,编写研究报告。海丰新石器时代石物的发现,关系中国史前文化研究甚大,“就史籍所载,赵佗来至广东以前,所谓‘广东无文化皆蛮族’之旧观念,至此不攻自破。”[1]及后,杨成志还偕同研究生梁钊韬、王启澍及技助顾铁符等,对粤北瑶山的过山瑶的体质特征、社会历史、经济和政治制度、语言、房屋、工具、衣饰、婚姻家庭、宗教信仰、传说、歌谣和风俗习惯等,进行实地考察;民俗学会还集体调査坪石民俗。
这期间,杨成志常应邀作学术演讲。《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41年9月30日报道杨成志博士将赴韶作公开学术演讲:“本校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主任杨成志博士,为国内民族学专家。曲江青年会近应各方之请求,将敦请杨博士赴韶作公幵学术演讲,闻讲题经定为《西南边族同化问题》,共分三讲,由十月三日至五日分三天讲完,每天下午六时开讲。有志民族学研究者可按时前往听讲云。”此后,杨成志于1942年6月8日在学校举行的纪念周报告《往海丰发掘古物经过》,同年12月12日在文科研究所演讲《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其文化趋势》。1943年3月20日在文科研究所演讲《广东名胜古迹的文化象征及其分类》;同年10月28日在文科研究所演讲《广东人民之构成及其文化》。
在坪石办学期间,杨成志教授还以文科研究所主任身份,于1942年9月30日,函请院长转代理校长金曾澄聘请陈寅恪为该所教授。其函云:“查本所为加强研究风气及指导研究生工作起见,除积极扩展各项工作外,亟拟聘请为教授,共商推进。兹访得部聘教授陈寅恪先生,学长文史,名斐中外,为我国文史学家之威权者,拟聘为本所本年度教授,每月致送讲学礼金国币四百八十元,每学期来所讲学一次,由积存礼金一次过致送讲学旅费,国币贰千肆佰元,余款作为招待之用。为此函达,恳请钧长转函校长,颁发陈先生为本所本年度(八月起薪)教授聘书,以便早日致送为荷,实为公便。此致崔院长。”代理校长金曾澄接杨成志函后,即函电聘陈寅恪来校任教授,陈寅恪也应允受聘。后因战时交通梗阻,搬迁困难,费用也大,陈寅恪已改就国立广西大学中英庚款特约讲座,经商议,改聘陈寅恪为文科研究所特约教授。特约教授陈寅恪于1943年6月底至7月上旬到坪石为文科研究所讲学一周,其详细情况见《陈寅恪与中山大学》一文。
中山大学迁至坪石后的院系分布图
1943年12月杨成志赴美学术进修期间,“在华盛顿逗留3个月,访问民族学研究院,参观国立人类学博物馆,谒见专家教授,参加人类民族科学座谈会,访问黑人大学和华侨团体,在建筑宏敞、设备完整的国会图书馆阅专书并参观其中国库书中蕴藏丰富的中文书籍,珍贵文献和档案资料。”在纽约,“以纽约自然博物院人类学部为调查重点,参加了人类学界研谈会,访问了大学人类民族科学的教研人员,注意了人类学界主办的各种性质的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语言、考古、民俗、社会、心理、地理学专刊。在纽约语文学会,报告了《中国语文概况》。在唐人埠访问了侨胞状况,还参观了黑人聚居区,考察了在白人种族歧视压迫下黑人成为二等公民的因素。”杨成志“在3种杂志发表关于《中国书法》、《台湾人民》和《广西兄弟民族》3篇论文后,离开纽约到波士顿参观哈佛和耶鲁大学,到芝加哥访问自然博物院人类学部。”他用一个月时间“调查新州的印度安人保留区,对披屋波鲁村寨(Pueblo)、猎伐户(Navaho)、祖尼(Zune)和平4个部族获得直观概况。”[2]
杨成志教授返校后,进一歩发挥其业务专长,开展各种学术活动。1946年7月1日,在文学院讲演游美两年观感,介绍考察美国教育文化情形,并为文科研究所演讲《美国民族学的新趋势》。1947年1月29日应法学院经济学会之邀,为该会演讲《原始经济与现代文明》;1947年5月8日应理学院地理学会邀请,前往演讲《美洲印第安人与亚洲蒙古利亚人之关系》。
杨成志返校后,由于担任历史学研究所人类学部主任,故中国民族学会西南分会于1948年5月9日起,在中山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研究所人类学部举行,由杨成志主持并义读其论文《美洲印第安人考察观感》,在年会宣读论文的还有中大医学院梁仲谋,工学院龙庆忠,法学院岑家梧诸教授。会上,杨成志与黄文山、岑家梧、林惠祥被选为理监事,并决定在广东日报出版《民族科学》专刊及刊印年会专刊等。杨成志还应邀出席1948年12月19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国社会学社广州区第九届年会,并被选为广东分社监事。
1948年8月11日至12日,杨成志为中大与省巿教育厅局联合举办的学术演讲会,在中大附中礼堂演讲《现代人类科学发展的趋势》。以杨成志为主任的人类学部还于1948年12月21日请北京大学余天休博士演讲《中国秘密社会》,请法学院社会学系周信铭教授演讲《社会心理学中与人类学有关的问题》,并请商承祚、岑仲勉两位著名教授为人类学部作专题演讲。
杨成志经过长期的教学和学术活动的实践,与对国内外人类学及相关学科的了解,于1948年6月间建议成立人类学系。
杨成志教授是一位名扬国内外的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专家。一生著述甚丰,除上述他在留学法国之前所介绍的论文、译文目录及译著、专著外,自此后直至1952年调入北京中央民族学院期间,他在国内外(包括校内)各种专业刊物发表的论文、译文约共70篇,用中文或中外文发表的专著多部,如Manueript e tiecriture loios(《罗罗经典及文字》,日内瓦出版)、《粤北乳源傜人调查报告》、《人类科学论集》、《广东人民与文化》、《广东北江傜人调查报告》、《中国西南民族中的罗罗族》等。他的著作在《国立中山大学日报》曾作介绍,并得到教育部嘉奖。杨成志后来还获教育部给从教20年以上的教授的嘉奖。
现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办公楼马丁堂
注释:
[1]《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海丰考古团返校》,《国立中山大学日报》1942年6月11日。
[2]《杨成志自述(代前言)》,刘昭瑞编《杨成志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由南粤古驿道网补充。)
(本文摘抄于黄义祥所写《倡办人类学系的杨成志》一文,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南粤古驿道网联系。)
来源:南粤古驿道网编辑:黄叙浩 周妙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