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流溪河源头,品尝食中珍品——娟鱼

广州从化发布
+ 订阅

广州母亲河流溪河贯穿从化全境,

吕田更是流溪河发源地,

所谓好山好水出好货,

在流溪河流域孕育着

一种鲜美而独特的美食——娟鱼。

跟我们到吕田流溪河娟鱼养殖示范基地,

感受这种名优鱼类的独特之处吧

近日,从化区融媒体中心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同打造《从化乡村小康直通车》节目走进吕田镇水埔村,通过节目向村民传递科学增收信息、特色农业项目、新时代文明建设等内容,并在广州市区融媒体中心客户端“新花城”播出,错过的市民也可以复制以下链接观看回放。

https://huacheng.gz-cmc.com/live/2020/05/22/7ecbcbccd0164968925d9d29cf0561de.html?channel=weixin&from=groupmessage&vTime=26502174

此次直播既是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守稳农业农村基本盘,也是广州市区融媒体中心客户端“新花城”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位于吕田水埔村的这个流溪娟鱼推广养殖示范基地,面积30亩,一共11个鱼池,负责人李观银2015年加入到娟鱼的推广养殖行业,目前养有1.5万尾的娟鱼。

好鱼要有好水才行,娟鱼生长在银泉,这个银泉常年恒温23度,非常清澈,PH值是7.5,弱碱性。娟鱼5、6月份会到上游来吃禾花产卵,8月份就会游到下游去。有人叫它为禾花鱼,学名是光倒刺巴。

娟鱼吸氧量大,喜欢生长在流动的水,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泉水里的丰富的微生物和杂鱼的鱼苗等对它生长是很有好处,也会吃些酒糟,谷芽等比较健康的杂食。

从化流溪娟鱼是流溪河特色鱼类, 曾经受人类活动影响以及非法捕捞的原因,一度成为流溪河的“稀客”。2007年,农业部批复在从化境内的流溪河干流和重要支流,建立起流溪河光倒刺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经过多年的增殖放流,娟鱼再次重现流溪河。与此同时,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娟鱼人工繁殖技术,2015年10月,第一批人工繁殖成功的娟鱼投入到各专业户养殖,李观银就是当时最早的一批养殖户。

娟鱼的养殖一般经过一两年才上市,两斤多,它生长很慢,几十平方就可以养两三千尾鱼苗。娟鱼的外形有点像四大家鱼中的鲩鱼,但细看有很大不同。娟鱼是绿色的,嘴是内收的,眼睛是金黄色的,鱼身有一条金线,穿过23片鱼鳞,鱼背后还有一根倒刺。抓它的时候,这倒刺是会展开的,所以要小心。娟鱼的鱼鳞比鲩鱼的大,是可以吃的,很爽脆的。

从化的娟鱼与其它地方的有什么不同?从化流溪娟鱼头鳞都是呈绿色的,其它的是呈红色的。

2020年,从化流溪娟鱼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具有地域性的名优美食。作为淡水鱼养殖中一个比较新兴的品种,娟鱼养殖不仅为养殖户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也为淡水鱼市场增加了新亮点,让广大的消费者多了一个新选择。

近两年,随着娟鱼全人工繁殖技术取得突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娟鱼也从之前的一鱼难求,到现在在一些定点的餐厅就可以大快朵颐,由于这种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成为不少吃客餐桌上的网红鱼。颐泉农庄就是从化第一家吃娟鱼定点餐厅,师傅说由于娟鱼是生态养殖,所以无论是刺身还是蒸煮,味道都一级棒。

师傅说,养殖三年的娟鱼标准重是大约两斤,而它的宰杀和烹饪方式也相当讲究,必须用活鱼开肚,因为水质干净,鱼肚基本是无黑膜。最经典的做法就是清蒸,在开肚三分钟内必须上锅,才能使它的鳞片竖起来。由于娟鱼肌肉粗蛋白高,富含氨基酸和胶原蛋白,被尊为“食中珍品”,深爱食客喜爱,目前售价上百元一斤。“五一”期间,他们就接待了众多慕“流溪娟鱼”美名而来的食客。

娟鱼可以一鱼五食——鱼生、香煎、香焗、清蒸。其中,最特别的吃法就是吃鱼鳞,娟鱼属鲤科,因此可以像鲤鱼一样,鳞也可以吃,吃起来的口感很脆,通过煎炸可以作为一道特别的下酒小吃。


文字:利嘉娴

图片:部分为资料图片

摄制:巢扬智 汤竞 赖国东

编导:利嘉娴

编审:朱妍

编辑:谢艺诗

初审:陈治

审核:梁伟东

(本文由“广州从化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