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政观丨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代表委员们这么说

阅政观
+ 订阅

全国两会大幕已启。

会期适当缩短、采访方式转变……这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特殊的两会”,各方普遍关注。

当前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疫情反弹的风险始终存在,疫情防控这根弦必须绷紧。

如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特别是重点地区、重点群体防控,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为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阅政观连线了正在北京的在粤全国人大代表和住粤全国政协委员,来听听他们的看法。

让重点人群服下“定心丸”

目前,全省大部分中小学生已陆续分批次返校上课。“神兽”返校园,家长们在松一口气的同时,心又悄悄地悬了起来:孩子在学校安全吗?学校的防疫措施足够吗?

5月11日,东莞南城阳光二小,老师给学生上校园防疫的课程。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5月11日,东莞南城阳光二小,老师给学生上校园防疫的课程。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我是一名中学老师,比较关注校园防疫工作。”全国人大代表、台山市李树芬纪念中学教师吴玉莲建议,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管,做到常态化监督,各学校严格落实校园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规范教学、住宿、就餐、出入学校等管理,实施错峰上下课,错峰放学,引导学生做好个人防护。

“校园防疫教育与防疫宣传也要形成常态化。”吴玉莲提议,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校长、老师可带头向学生宣传防疫知识,将防疫知识融入班会课或其他课程,时刻紧绷校园防疫这跟弦。“同时,也可通过家委会、家校微信群向学生家长做好防疫宣传,邀请家长参与监督,家校合力推动校园疫情防控常态化,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

阅政观认为,疫情防控常态化,意味着要加快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常时秩序”,让包括医卫人员、学生教师、公交司机、保洁保安等在内的重点人群服下“定心丸”。

同样关注校园防疫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教师李杏玲。她提出,建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学生健康档案,从系统层面防范重大传染病在校园发生。

“目前国内学生的学前体检是断层的,并没有连续汇总成档案,不具备参考性。”李杏玲认为,学生的体检表和相关健康状况证明应随学生学籍卡一并装入学生档案,在电子档案中体现学生成长过程的健康状态曲线,实现学生成长过程的健康情况系统性信息和动态报告的呈现。

李杏玲说:“通过健康档案进行每日健康监测外,学校还要做好疫情应急处置,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开展疫情处置,配合疾控机构做好防疫工作。”

为突发状况备好“安全垫”

疫情防控常态化,也意味着要准备好应对突发状况的“战时力量”,这是防范疫情反复发生的“安全垫”。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有多项基础疾病的90岁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竖起拇指为医生点赞,医生也竖起拇指为他加油。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有多项基础疾病的90岁危重症患者转危为安,竖起拇指为医生点赞,医生也竖起拇指为他加油。

“加强区域疾控中心建设应该提上日程。”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刘冠贤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分片区建立若干个高水平的区域疾控中心,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同时,要把加强疾控体系建设提高到关系国家安全的高度,在人员待遇、工作经费、运行经费等方面充分保障。

传染病学科是救治中的“主力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主力军”仍不敢懈怠,需时刻练兵。

刘冠贤认为,广东应进一步加强传染病学科的建设,对综合医院要加强传染病学科建设,对传染病医院则要加强重症学科等综合学科能力建设。

例如,在综合医院建设“平战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专科楼,配备符合标准的隔离病房和负压病房,平时可以收治其他患者,一旦发生疫情就可以腾出来救治患者。

宁愿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这是一线战斗者们得出的经验。

长期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国政协委员、东莞疾控中心主任张巧利深知防疫物资的重要性。她建议,要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滚动式储备机制,减少防疫物资的损耗。

“比如说,某地需要储备价值1000万元的装备,而防护用品的保质期大概在三年左右。”她举例说,“通过建设科学的管理体系,我们可以按每年三分之一,即价值300万元左右的频率,对库存的装备进行更换,把旧的物资灵活使用到医护和防疫一线,再动态补充新的物资,以减少储备物资的无谓损耗。”

借大考织密织牢“防控网”

集体力量很强大。在这次战“疫”过程中,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发挥了巨大作用。

深圳市坪山区龙兴南路,工作人员对过往的车辆内人员测量体温。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深圳市坪山区龙兴南路,工作人员对过往的车辆内人员测量体温。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以东莞市横沥镇为例,抽调了专职人员落实防控措施,在社区建立了实时信息交流平台,还发动基金会等社会力量支援社区防疫。”全国人大代表、东莞瑞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曾香桂说。

曾香桂介绍,横沥镇辖区内各种类型的楼盘小区有41个,人口超过6万。横沥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积极探索党支部、物业公司、业委会、妇委会、志愿者组织等多方主体参与的共治模式,着力推进公共资源联动、共治力量协同、共建平安和谐小区。

这场疫情“大考”,可能成为社区治理体系的一次“升级”契机;疫情防控常态化,则有望把这些经验凝练成方法论。

“借鉴社区抗疫的经验,可以将物业企业纳入社区治理体系。”曾香桂建议,建立政府、社区与物业服务企业的实时信息沟通平台,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居民组织建设阵地,提升社区内居民的网络组织化程度和交往能力,创新社区治理方式,“同时,还需要国家不断增强对社区建设的资源统筹保障力度,需要以社区为单位吸引社会各界资源,促进多元力量协同创新开展社区建设。”

【主笔】钟哲 韩安东 李秀婷 尚黎阳 朱晓枫

【主持人】胡良光

编辑 李珩丹
校对 洪江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