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看两会|制定“家庭教育法”很有必要

叮咚快评
+ 订阅

文|扶 青

近年来,由于监护人失责、蓄意伤害等原因,全国各地未成年人伤害案件时有发生。有网友感慨道:“做父母不用考试吗?”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和委员带来了相关提案。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建议制定“家庭教育法”。“过去家长接受的教育和训练很少,这是家庭教育很大一块缺失。”他希望通过制定家庭教育法,使家庭教育专业化、系统化、社会化。

从家庭教育关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是一个很重要的角度。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是预防青少年走向犯罪歧路的第一道防线。孩子出了问题,多数情况下说明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现在正大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把家庭教育作为了发力点之一。但相对来说,这都是一些原则性规定,效力十分有限。制定专门的“家庭教育法”,是在更高维度上唤起社会重视:家庭教育是不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家长需不需要接受专门的教育?

答案是肯定的。

在广州会展公园草坪上,家长和小朋们一起玩拔河游戏。南方日报记者 张冠军 摄

在广州会展公园草坪上,家长和小朋们一起玩拔河游戏。南方日报记者 张冠军 摄

这次疫情期间,让近2亿中小学生迎来史无前例的在线教育,同时也凸显了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许多家长惊奇地发现,以前总是把问题归咎为“没时间照顾孩子”,但现在陪孩子的时间多了,却发现不了解他们,甚至无法沟通交流。这种尴尬指向的是,大多数人结婚生子后就无师自通,不需要学习就当上了家长。这实际是不够的,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儿童是成人之父”。和孩子相处是个学习和成长过程,家长们不应把教育看得太简单。

以“沉迷游戏”为例。调查显示,有4种青少年特别容易出现游戏成瘾现象,分别是家庭条件较差的;隔代教育下的;家庭关系差、亲子互动少的;家长对子女游戏行为没有限制的。它的心理机制是:亲子互动不足,只好到游戏里找补偿。家长需要反思的是,如果只生不养、只养不教,一下班自己也玩游戏,将孩子丢给别人看护,甚至拿手机当“电子保姆”,孩子很可能产生心理偏差。可见,家长需要接受教育,思考怎样正确爱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进一步,“家庭教育法”有助于厘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责任边界。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者为一体,学校教育负责传道授业,社会教育重在历事练心,家庭教育关心爱和成长,三者互为犄角,谁也取代不了谁。但在现实中,人们常常把孩子的希望寄托在学校,过分夸大学校教育的作用,轻视自己的责任,这是一种失职渎职。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的定位和功能,有利于家长看到自身责任,从而合力探讨家庭教育怎么做,它的着力点、抓手在哪里。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长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并强调要认真研究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推进家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长期以来,家庭教育被认为是私领域的事,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人大代表的立法建议,有利于提升家庭教育地位、规范家庭教育行为。就目前来讲,如果能引起家庭的反思,也是件十分有益的事。

编辑 麦小华
校对 钟盛洋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