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眼|振兴高明乡村要抓好文化的“内外”两面

南方日报

■观察眼

高明要做好乡村振兴,内外文化须一起抓

山川、河流、田园以及先祖们活动过的遗址遗迹,是乡村文化的外显部分;村落聚居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并沉淀下来的价值观、规范、契约、精神等,则是乡村文化的内核。在乡村振兴中,前者可以作为资源为乡村产业赋能,发展乡村特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后者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历史人文基础。高明要做好乡村振兴,必须“内”“外”一起抓。

基于自有文化资源的产业发展创意,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动能。这种文化创意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要素一样,也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一个好的文化创意,往往能够点石成金,把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唤醒,实现十倍百倍的增值效应。同时,文化创意具有强渗透、强关联的效应,可以与乡村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附加值。文化创意正成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与周边地区相比,高明红色文化、古村文化、森林水滨等生态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加上地处珠三角,恰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交通条件大升级的契机,发展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大有可为。如今,政府部门和乡村已开始积极行动。如果再能引进对口的人才或机构,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有望更进一步。

小洞村激活红色文化,打造“行走的红色博物馆”。陈敬培供图

小洞村激活红色文化,打造“行走的红色博物馆”。陈敬培供图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植根于乡土社会,源于乡土文化。我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一系列价值观念在当今社会仍然具备强韧而持久的生命力。

珠三角地区率先开放发展,高明如能基于乡村社会文化特点,深入挖掘伦理文化,积极发挥乡规民约、道德规范等作用,进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完善乡村自治体系,还有望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他山之石

日本艺术节:用创意点亮乡村

“越后妻有”是日本的一块乡村土地,距离东京大约2小时的新干线车程。越后妻有地域广阔,约有200个大小不一的村落。越后妻有地区交通闭塞,保留着日本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里逐渐呈现“空心化”趋势,人口逐渐衰老稀少,这里,30%以上为65岁以上的老人。

2000年,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相聚一堂,发起了以“人类属于大自然”为主题的艺术节,重新探讨现代和传统、城市和乡村的关系。该艺术节以760平方公里的山村和森林为舞台,必须行走在田间山村才能观赏作品。

在这里,村民积极参与,和艺术家共同参与创造田园艺术作品。在这里,诸多世界艺术大师的作品随处可见,阿布拉莫维奇等建筑大师改造的各种奇特建筑也点缀在自然山村森林各处,可以近距离深度体验,随处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这里,举办艺术节也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集中地方建设预算用于大型文化活动,增加本地就业机会,带来大量观光游客,促使当地居民回流,并在城乡交流之间相互回馈。

历经十几年的发展,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户外国际艺术节,参观人数从月16.28万人次大幅增长到约49万人次。巨大的游客量带动了当地酒店、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相关行业的大幅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经过多年的经营,“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已经成为艺术激活乡村的成功案例。

【南方日报记者】盛正挺 叶能军

阅读更多:

文化基因为高明乡村振兴“铸魂”

高明用“文化+”打造乡村靓品牌

编辑 朱苏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