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量全国第七:鸦片战争博物馆蝉联广东“人气王”!

南方+ 记者

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国家文物局官网公布2019年最新全国博物馆名录。根据观众量排名显示,位于东莞市虎门镇的鸦片战争博物馆以584.5万的观众参观量,在全国5535家博物馆中排名第七,是广东唯一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前十的博物馆。

今年鸦片战争博物馆的排名比2018年上升三位,再度蝉联的广东博物馆界的“人气王”。

此前,该馆观众导览服务还荣获“2018—2019年广东博物馆开放服务最佳做法最佳导览服务奖”,可谓双喜临门。

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鸦片战争博物馆凭什么?南方+采访了该馆相关负责人,了解他们成绩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鸦片战争博物馆观众量排名全国第七

鸦片战争博物馆观众量排名全国第七

观众导览服务荣获“2018——2019年广东博物馆开放服务最佳做法最佳导览服务奖”

鸦片战争博物馆,位于东莞市虎门镇,是一座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所管理的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是鸦片战争时期的重要文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篇。该馆近年年均参观观众逾550万人次,成为广东观众数量最多的博物馆。

鸦片战争博物通过馆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讲好文物故事,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致力打造市民身边的博物馆。

创新形式努力实现文化惠民

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让更好的文化产品走出博物馆既是鸦片战争博物馆的追求,是鸦片战争博物馆努力的目标。该馆从观众导览服务、流动博物馆推送、品牌特色活动打造、网上数字博物馆构建等四个方面着力,不断提升文化惠民的力度、广度和深度。

一是观众导览服务。观众导览服务,是博物馆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该馆通过优化讲解队伍、讲解员管理及提升机制、创新讲解员等级评定制度、参加国家省市讲解大赛等措施锻造出了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作风硬的宣教队伍。每年为观众提供免费讲解18000余场次,讲解满意率连续多年达到100%。观众导览服务荣获“2018——2019年广东博物馆开放服务最佳做法观众导览服务荣获“2018——2019年广东博物馆开放服务最佳做法最佳导览服务奖”

观众导览服务荣获“2018——2019年广东博物馆开放服务最佳做法最佳导览服务奖”

二是流动博物馆推送。受到馆舍、展厅、展品和展览形式的限制,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始终是有限的。而“流动博物馆”则直接将博物馆文化产品与服务送到百姓身边,一直是该馆文化惠民服务常态化的项目之一。该馆挖掘林则徐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历史内涵,将文物和史料资源有机整合。近年来,共开展流动巡展103场次,形象报告会58场次,受惠观众12万人次,让人们可以在家门口看得到展览、听得到讲座。

三是特色活动打造。该馆紧紧围绕重要纪念日、中小学生研学以及探索工坊开展特色活动,力求将特色活动进行标识主题化、人群突出化、项目精品化、组织常态化的打造。在“沙角之战”“虎门之战”、清明节、国际博物馆日、国际禁毒日等重大纪念日,精心组织策划举办“浴血虎门 浩气长存”“我们的缅怀”“无毒青春 健康生活”“给林则徐爷爷的一封信”等主题活动,吸引了大批民众参与。此外还接待包括港澳学生在内的全国研学团队200批次共计43800余人次。特色活动的多形式、广覆盖、高频率,不断增强了鸦博教育系列活动的感染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我们的缅怀·清明系列文化活动

我们的缅怀·清明系列文化活动

四是网上数字博物馆构建。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终端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伴随性媒介。该馆充分利用互联网+,努力打造网上数字博物馆,打破时空、地域的局限,让人们足不出户,随时随地接受到文物信息与故事。一方面,运用最新的三维建模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存档,让文物“实体”走向“数字”。另一方面,利用数字技术、VR技术和AR技术将沙角、威远炮台以及部分文物内容展示出来,并将《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两个基本陈列制作成全景三维虚拟漫游展览,让展览从“物理空间”走向“网络空间”。

创新机制提升博物馆建设水平

推动博物馆建设发展,体制是关键,机制是要害。体制机制创新的水平决定博物馆建设发展水平。该馆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紧紧抓住博物馆的核心业务——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和学术研究三个要害,打破业务边界,将核心业务向全馆所有人员开放,构建起充满竞争,激发活力与创造力的新机制。

一是创新展览策展机制。该馆积极在全馆范围内推行真正意义上的展览策展人制度,打破了以前由研究室负责陈列内容,陈列部负责形式设计的单一僵化模式,由任何一位员工可以自愿申报、自由组合、竞争选拔、全权负责,构建起展览内容创意、形式设计、宣传推广、社会教育等多位一体的展览工作新机制。

《广东名片——清代通草水彩画精品展》荣膺“第二届(2017—2018年度)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

《广东名片——清代通草水彩画精品展》荣膺“第二届(2017—2018年度)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

二是创新社会教育机制。该馆一直致力于让文物“活”起来,把静止的文物、沉寂的历史用鲜活的动态活动与舞台艺术表现出来,走出了一条“以文物资源为依托,以创作表演为突破,以流动博物馆为载体,以基地共建为平台”的宣教创新之路。

三是创新学术研究机制。为树立浓郁的研究氛围、鼓励学术研究,培养研究人才,提升学术水平,该馆推出学术研究项目主持人制度,要求以博物馆或鸦片战争历史为研究对象,注意把控课题申报、立项评选,中期汇报、成果评审等环节,若成果达到优秀等次,就可以以书籍的形式出版。

提升软硬件水平着力阵地建设

阵地是博物馆发展和文化惠民的载体。该馆不仅仅大力推进硬件的建设,还着力软件的提升,努力在文物保护、展览提升、队伍建设和环境美化等四个方面下功夫,让观众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一是抓文物保护。虎门炮台遗址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该馆高质量完成虎门炮台旧址第二期第一阶段修缮工程并且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对沙角炮台旧址、南山营炮台、威远炮台、靖远炮台、镇远炮台等20多处遗址进行了修缮,遗址本体得到有效保护。

二是抓展览提升。近年来,该馆相继完成《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两大基本陈列改造升级,锻造出高水平的陈列展览。其中,《虎门销烟》陈列展示面积2500平方米,展出文物209件/套、历史图照324幅,被评为“第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优秀奖”。

三是抓队伍建设。近年来,该馆面向全国招考人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6名,涵盖历史研究、文物保护、社会教育、网络技术等核心业务岗位。2019年,该馆派出4名讲解员参加2019年广东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其中2人获专业组金牌讲解员称号,2人获专业组优秀讲解员称号。

王亚楠同志在第二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喜获“全国十佳金牌讲解员”称号,是广东唯一进入全国十佳的讲解员。

王亚楠同志在第二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喜获“全国十佳金牌讲解员”称号,是广东唯一进入全国十佳的讲解员。

王亚楠同志在第二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喜获“全国十佳金牌讲解员”称号,是广东唯一进入全国十佳的讲解员。

四是抓环境美化。对标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标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标准以及按文明城市指标体系对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要求推进馆区环境美化绿化工作。目前,馆区内水清草绿、花艳鸟鸣,自然美与人文美相得益彰。

鸦片战争博物馆

鸦片战争博物馆

【记者】龚名扬

编辑 李玲玉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