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贫困村要与同县最富裕的村合并,会生出怎样的“波澜”?是怎样一部剧作,吸引了侯勇、朱一龙、黄晓明、朱亚文、佟大为等众星力荐?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5月21日起每晚19:30广东卫视“活力剧场”播出。该剧由白永成执导,黄品沅、赵君、陈瑾、萨日娜等主演,讲述了我国西部某地贫困村“焉支村“合并到本县最富裕的“丹霞村”后,两村村民逐步摒弃过往嫌隙,共同走上致富道路的故事。
全新视角聚焦精准脱贫,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变革
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从一名贫困村党支部书记的视角切入,上演两位村支书相互斗法、相爱相杀。走出《人民的名义》的黄品沅,塑造了一个善良、稳重、有魄力、有责任的“丹霞村”党支部书记赵百川,与赵君演绎的固执守旧的原“焉支村”党支部书记夏宝生形成强烈反差。
“焉支村”地质灾害严重,贫困帽子摘不下来。市委决定将“焉支村”整体搬迁,合并到本县最富裕的“丹霞村”。但一边的村民不愿搬,另一边的村民不愿意要。村委干部如何将两村“合二为一”,带领村民致富成为本剧看点。
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丁香(孙嘉璐 饰)放弃城里的优渥生活,回乡建设;赵百川的妻子,剪纸手艺人凤凤(陈瑾 饰)独自抚养儿子长大,为两村建设建言献策;凤凤的儿子刘东桥(杨铮 饰)忠厚淳朴、吃苦耐劳,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一个都不能少》里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映射出了“脱贫攻坚”大背景下的时代变革。
紧扣时代脉搏,探索艺术新高度
《一个都不能少》在剧本创作阶段,便以“真实”贴近生活、以“鲜活”打动观众。编剧曹锐拥有长期在甘肃工作的经验,还在某贫困村担任名誉村主任,熟知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色。创作伊始,主创团队多次到甘肃、陕西、贵州、云南、四川等贫困地区体验生活。
取景地张掖地区海拔高、紫外线强,当地人肤色普遍黝黑,演员们被要求在皮肤上“做文章”。一位男演员还因肤色过于逼真,被当地村主任误认为是当地群演。
【对话导演白永成】
记者:这是您继《苦乐村官》之后,第二部和农村脱贫题材相关的电视剧了,据说第三部也已经在筹备中,您为什么如此关注这类题材?
白永成:因为我从小是在西北长大的,小时候很早就在剧团,我们那时候有“送文化下乡”的活动,不停地在祖国最贫困的地方演出,我对这一切是有情结的。我当时看了曹锐编剧的《苦乐村官》的舞台剧之后,我觉得真的是蛮有生活气息,一部关于农村脱贫的戏,能把人物塑造得那么完美、丰满,我觉得我都动情了。这是我和这个题材开始的缘分。
记者:最近关于扶贫攻坚题材的剧其实挺多,《一个都不能少》的侧重点在哪里,跟其他剧有什么不一样的亮点?
白永成:在去年三四月份的时候,我就想放弃这个剧了。我拍了《苦乐村官》以后经常会收到各个公司类似题材的戏的邀约,我觉得我在炒冷饭,我就再拍一个又是这样的。去年3月之前的剧本结果,完全还是炒冷饭,炒《苦乐村官》的冷饭。一个大学生回到村里头带领大家扶贫的。我当时跟曹锐说,我们再找不到点,我这个戏不拍。因为拍完了以后,我觉得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我也没办法去跟观众交代。
后来是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听说了两村合并的例子,我觉得这里面有冲突,而且故事很新鲜,才确定了这个方向。《一个都不能少》有两个优势:一个是我们真的采访了很多地方,云贵川我们都去采访过;另外一个我们的编剧曹锐,她到现在都是甘肃一个贫困村的名誉村长,她已经做了将近15年左右了,她有这样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所以我觉得这个戏还是比较真实的。
其实我觉得一部剧的亮点还是剧本,故事要写得漂亮。不管你是航天题材、铁路题材,还是农村题材,人物不扎实、故事不漂亮,外壳再好都没人看。
记者:所以在筹备中的第三部还是跟曹锐老师合作的吗?
白永成:肯定的。因为我觉得她这个方面确实比较强,因为一开始要做扶贫剧的时候,我也很犹豫,她把我带去她担任村长的村子里,下了飞机以后坐9个小时的车晃进去的。而且当初她在去村里的路上遇上车祸脊椎受伤,医生都说她很难再站起来了。但她就是用她的毅力奇迹般站起来,继续写作。所以我觉得第三部还是她写。
《一个都不能少》充分展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主题,揭示了精准扶贫路上提升广大农民精神文明程度的现实意义。5月21日起每晚19:30广东卫视“活力剧场”播出,敬请关注。
【撰文】南方+ 记者 梁燕
【图片】图为剧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