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士说中医|盘点韩式饮食中刷爆存在感的养生食材

胡世云
+ 订阅

  说起韩国美食,你想到的是?是炸鸡啤酒的深夜高热量组合,还是经常穿梭在各类韩剧中的泡菜,抑或是大杂烩般的部队火锅,还是被称为“拉面”的方便面?本期胡说中医就来谈谈韩式饮食中刷爆存在感的几类养生食物。

  韩国人的主食主要有饭、粥、面条、饺子、年糕汤、片儿汤等,其中饭又分为大米饭和用小米、大麦、大豆、小豆等做成的“杂谷饭”;副食品种有汤、酱汤、酱肉、野菜、蔬菜、酱鱼、干鱼、酱菜、炖食、火锅、泡菜等。

  在烹饪方式上,韩国的菜品基本以蒸煮烤炸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韩国也有药食同源之说,生姜、桂皮、艾蒿、五味子、枸杞子、沙参、桔梗、木瓜、石榴、柚子、人参等药材被广泛地用于韩国饮食的烹制之中。

  主食类:米制食品

  米饭是韩国最常见的一种主食,一般为大米饭为主,像石锅拌饭等就透过韩剧风靡海外。除了米饭外,杂谷饭,即将各种豆类(黄豆、黑豆、青豆、豌豆、蚕豆、绿豆、红小豆、腰豆、芸豆、花豆等)和大米混在一起做成的“什锦豆饭”,“什锦豆饭”营养丰富,功效齐全,而且不同种类有不同功效和吃法。

  以黑豆为例,中医理论认为,其性味甘平,入心、肝、肾经。《本草纲目》中曰:“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黑豆中含有大豆皂草甙、染料木甙等物质,有解表清热和滋养止汗作用。芸豆味甘平,性温,具有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气等功用,是一种滋补食疗佳品。

  “米糕”也是韩国文化中另外一项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米食。最普遍的米糕就是年糕,在过新年时,韩国人要吃年糕汤,祭祖时除了米饭,有时也会用年糕汤代替。在“秋夕”(中秋节)时,家家户户要做松饼(类似年糕的馅食),一则用来祭祖,二则用来跟团聚的家族成员分享。

  必备小菜:腌泡菜

  在韩剧中,从早饭到晚饭,泡菜都刷爆了存在感。

  泡菜主要是靠乳酸菌的发酵生成大量乳酸而不是靠盐的渗透压来抑制腐败微生物的。泡菜使用低浓度的盐水,或用少量食盐来腌渍各种鲜嫩的蔬菜,再经乳酸菌发酵,制成一种带酸味的腌制品,只要乳酸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并使产品隔绝空气,就可以达到久贮的目的。泡菜中的食盐含量为2%到4%,是一种低盐食品。

  韩国泡菜是一种以蔬菜为主要原料,各种水果、海鲜及肉料为配料的发酵食品,卡路里含量低,富含纤维素、维生素A、B、C并含有一种对人体有益的乳杆益生菌,腌泡菜的辣椒所含的辣椒素,能促进脂肪燃烧,还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韩国泡菜有许多种吃法,韩国的火锅里有泡菜,炒饭里有泡菜,面条里也有泡菜,各种吃法。

  韩国泡菜在品种上被分为:辣白菜、萝卜泡菜、小萝卜泡菜、黄瓜泡菜等。在韩国泡菜中,以包裹式泡菜最为美味,即将栗子、梨、大枣、鱿鱼、章鱼、虾、松仁等用大白菜包裹起来腌制。在发酵过程中,有许多方法可以根据调味品成分制作泡菜,从萝卜到辣椒到生姜。

  汤类:海带汤与参鸡汤

  >>海带汤

  在韩国,每逢生日就要喝一碗海带汤。

  韩式传统海带汤的料理方式,首先要用麻油炒过的牛肉,之后再拌炒海带再下去煮成汤,海带汤自古以来以来产后调理的圣品,所以每当到生日这天,大家也会喝海带汤,感念母亲养育之恩,并祈愿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中医理论认为,海带性味咸、寒,既可软坚散结,又能行水化湿,治瘿瘤结核、脚气、水肿、瘰疬等症,并能解酒毒及煤烟毒。而牛肉又补脾胃、益气血以及强筋骨的功效。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虚劳赢瘦;腰膝酸软;消渴;吐泻;痞积;水肿。不过海带性寒,胃寒者不宜多食。

  >>参鸡汤

  前面我们提到韩式料理中的药食同源文化,参鸡汤就属于其中一类。

  从其成分来看,对人体大有益处,高丽参、黄芪、当归、枸杞都是补血补气的良药,中医认为,高丽参味甘、微苦、性温,归脾、肺、心、肾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效,适用于气弱阳虚的人。黄芪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等治疗。

  而板栗可口宜人,富含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及钙、磷、钾等,也是身体虚弱者的营养佳品,更可补肾,兼有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泻治咳等功效。

  除了上述几类美食外,韩式饮食中还有不少极具风味的饮食,包括适宜炎夏食用的冷面以及各种街头小吃等……值得注意的是,韩剧也会借着制作美食讲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在追剧的时候,不妨也透过这些韩剧饮食感受异域文化的同时,享受一下美食带来的幸福。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