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人大建议《关于加强我市非机动车道建设的建议》办理座谈会在沙井街道召开,与会人员就深圳市非机动车道建设工作展开热议,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助力营造深圳市居民骑乘非机动车出行的良好环境。
由于电动自行车在居民日常出行通勤中有着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等特点,广受大家欢迎。近年来,随着深圳市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保有量不断上升,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今年4月,深圳在宝安区、光明区试点电动自行车上牌工作,电动自行车上牌可以合法上路,但目前深圳却面临着绝大多数道路没有非机动车道的困境。为此,在今年初的深圳市人大例会上,深圳市、宝安区人大代表陈成就带头提出《关于加强我市非机动车道建设的建议》。
在当天召开的座谈会上,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相关单位介绍该建议的办理落实情况。他们表示,由于历史欠账原因我市非机动车道建设基础薄弱,早期建设的道路基本上都没有设专门的非机动车道。2014年,深圳经市政府审批通过《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并投入使用,结合深圳市非机动车道交通发展实际情况,才着力统筹考虑非机动车建设工作。为此,深圳计划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推动非机动车交通发展;构建分区分级非机动车道网络;建立分层落实责任机制;通过新建道路加强非机动车的路权保障;持续推动新建道路非机动车道建设;优化非机动车道在路段及交叉口处的交通组织;建立非机动车道规划建设专项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资金来源;强化非机动车道的日常管理养护等一系列措施,来补齐非机动车道建设工作短板。
陈成就表示,深圳非机动车道建设仍面临诸多严峻问题,例如,机非混行严重,交通事故频发,非机动车路权缺失,慢行设施条件差,非机动车道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建设标准等等。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做好非机动车道建设工作任重道远,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结合深圳市非机动车道建设的实际,陈成就建议,市级政府层面要统一规划和部署,构建层次清晰的非机车道网络;精细化建设,实现非机动车独立路权、组织顺畅;长效管控,建立非机动车道规划建设协调机制,明确主体责任,落实资金来源,强化非机动车道日常管理和养护。同时,他建议市、区交通管理部门,近期组织人员到沙井片区进行深度调研,以道路较为狭窄、人车流量很大的城市主干道新沙路为试点,开展非机动车道划线建设试点工作,做好路权分配指引,解决居民骑乘电动自行车途经此处路权缺失的问题。
据悉,深圳市、宝安区人大代表陈成就,该建议办理单位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深圳市财政局、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公安交警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宝安管理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沙井街道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员参会。
【记者】胡百卉
【通讯员】龙开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