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周年记|望牛墩帮扶韶关曲江四村脱贫出列

南方+ 记者

去年5月的一个雨天,从望牛墩出发,王强带领赖虹青、温洲凉、伦敬春三位伙伴一起来到韶关市曲江区大塘镇,开始了他们在四个省定贫困村——西林村、侧田村、汤溪村、黑石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

望牛墩镇对口帮扶的四个省定贫困村2019年共有贫困户135户368人,低保户66户136人,残疾户58户161人,五保户10户10人,集体收入2015年以前为零,贫困户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4000元,交通出行困难。

经过帮扶,目前,四个村2019年全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低于2%,各村非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00元,四个村全部达到贫困村出列的标准,实现了贫困村脱贫的工作目标。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达到9000元以上,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达到6000元以上。

西林村贫困户重建前的泥砖房

西林村贫困户重建前的泥砖房

帮助贫困户住新房

驻村一年来,最让伦敬春开心的事,莫过于帮助西林村贫困户廖发新重新盖了新房。

初到西林村,第一次入户走访廖发新家庭,便让伦敬春印象深刻——黄泥砖房,墙上到处是脱落的灰沙,墙上挂满的孙女的奖状也摇摇欲坠,大白天开着灯也无法照亮家中光线的昏暗。

走访结束后,6个多月来,伦敬春马上与村委、区政府等多方奔走,争取支持,期间也遇到了危房评定不符合标准、建房资金筹集不足等问题。终于在2019年11月中旬开展“三清三拆”工作时,为廖发新家庭拆除重建了泥砖房,住上了新房。

从规划布局、施工队进场、挖地基、倒地台、建房、装修、验收、购买家具(部分朋友赠送)、入住,整个过程伦敬春与村干部每天都到现场查看。看到廖发新一家四口住上新房其乐融融的样子,也让伦敬春感慨半年多的努力是值得的。

西林村贫困户重建后的砖房

西林村贫困户重建后的砖房

在西林村,伦敬春与村干部协同合作,通过与村民多次讲解、加强沟通,开展了“三清三拆”专项工作。据她介绍,目前,村里多年没人居住又破旧的泥砖房已经全部拆除,有需求建房的村民已经重建,没需求急着盖房的闲置地,村委通过“乡村振兴”的规定,进行了绿化种植。“经过一轮整治后,现在走在村里舒服多了,人居环境也更加美丽。”

如今,四个贫困村已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

实现四大项目集体增收

在这四个省定贫困村,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水稻、花生和养殖业、外出务工等,在2015年前,集体收入均为零,贫困户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4000元。自2019年5月,新轮换第一书记和驻村队长全部到位后,扶贫工作队全力帮助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目前,各村级已实现四大项目的集体增收。

一是投资入股演山水厂10万元,每年村集体可收入5.6万元。二是2018年利用对口扶贫到村引导资金投资购买曲江区马坝的商铺投资,每年商铺租金可收入约5.1万—5.8万元。三是2019年利用2019—2020年到村对口帮扶的引导资金385.2万元在2018年购置物业的君临颐居再购置一楼商铺,每年可为各村集体增加收入5.8万元。四是2019年每村还利用30万元的引导资金投资曲江区统筹的星河食用菌公司,每年村集体收入1.8万元,这样每年各村的集体收入可达18万元以上。

西林村2019年相对贫困村退出村民代表评议大会

西林村2019年相对贫困村退出村民代表评议大会

同时,为全力推进产业、就业扶贫,扶贫工作队通过资金、物质、技术、就业等方式提高贫困户劳动能力,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鼓励四个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2户通过小额贷款的方式投资农业产业项目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鼓励有条件进行种养的贫困户大力发展种养业,对四个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40户进行了葡萄种植技术的培训,并鼓励贫困户用外出务工的方式增加家庭收入。

此外,据透露,2020年四个村将利用2017—2018年630慈善款57.95万元投资曲江区大塘镇品居家庭农场以种代养开发食用菌扶贫车间项目,完成每个村扶贫车间的建设,计划今年6月底前完成。

消费扶贫馆上线,接触农产品滞销担忧

2019年7月,在入户走访中,伦敬春发现村民家中收成回来的农产品销售存在困难,于是萌生了消费帮扶的念头。通过走访调查,与村民(贫困户)沟通价格,她整理出一份《农产品销售一览表》放在“望牛墩镇助力消费扶贫农产品”群内以供消费者选择。

西林村为贫困户配送鸡饲料

西林村为贫困户配送鸡饲料

同时,考虑到快递运费成本,伦敬春每次回莞都会为亲朋好友们带货,“货从一百几十斤逐渐到二三百斤、再到六七百斤,小骄车变成小货车,虽然家人并不支持,但我还是坚持只想为贫困户增收。”伦敬春说道。

疫情当前,为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望牛墩镇人民政府鼓励全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购买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农产品消费扶贫。据悉,2019年望牛墩镇在农产品消费达到12万元以上。2020年在消费扶贫工作中,消费金额已达10万元。

为了增加消费扶贫力度,近日,西林村通过打开电商平台与东莞市供销社供联e家对接农产品上平台,解除了村民(贫困户)以往一惯担忧滞销的心态。望牛墩消费扶贫馆上线后反应强烈,询问、订购和购买的朋友更多了,这无疑是给贫困户重拾信心加强种植和养殖的积极性,增加收入的一大举措。

王强与扶贫干部采购贫困户的农家土鸡蛋

王强与扶贫干部采购贫困户的农家土鸡蛋

给人一碗水前,自己得先有一桶水

“语言天赋是我最差劲的能力,我刚到的时候,村里开会讲客家话跟听‘天书’似的,还没来得及听懂会议主题是什么,就结束了。”伦敬春是四位驻村第一书记中唯一的女干部,从一开始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到如今已经可以跟村民们比较顺畅地沟通,她感慨颇多。

驻村以来,伦敬春扎实工作,与村干部融洽相处,与村民(贫困户)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急,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如今建档立卡的28户贫困户早已跟她像亲人朋友一般,家中有什么大小事情都会找她商量,子女教育、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都是常事。

王强(右一)走访贫困户

王强(右一)走访贫困户

而对于军人出身的领队王强而言,扶贫工作的艰难也远超他的预期。

2019年5月10日,下着连绵的雨,王强驻村第一天,他开着车,从镇区驱车前往侧田村。这个偏远村子距离大塘镇中心约7.3公里,韶关市区约25公里,一路上都是狭窄弯曲的小道,交通相当困难。到达村委会,王强发现这里不仅没有自己办公桌,村委也提供不了居住的地方,当天只能在旅店落脚,4天后才找到一户村民家租住。

王强没有因此气馁,他马上调整心态,迅速开展工作,半个月的时间跑遍全村的贫困户,掌握了所有贫困户第一手信息,“跑完之后突然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么的重。”

驻村一周年,伦敬春感慨:“想给别人一碗水,必须自己得先有一桶水。扶贫工作需要我们第一书记们不断学习再学习,自己更要有足够的正能量,才能支撑贫困户们的一片天。”

【记者】张仕婷

编辑 李玲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