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
第一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单
其中,
肇庆高要宋隆名村(镇)历史文化体验游径
上榜了!
那么,
什么是历史文化游径?
历史文化游径
指能够有效串联一定区域内价值突出、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游憩通道,包括沿袭历史线路的陆路和水路,以及沿线重要的文物遗产和自然资源景观。依托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打造有效整合串联沿线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文化和旅游强省建设。
地理位置
高要区是广东省肇庆市辖区,地处肇庆市南部,东邻佛山市三水区,西连云浮市云城区及肇庆市德庆县,南接佛山市高明区及云浮市新兴县,北与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广宁县、四会市相连,是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属广佛肇经济圈和肇庆市经济发展中心区。
▲高要城区(肖志君摄)
历史渊源
高要古为百越之地,因羚羊峡有居高扼要之势而取名高要。高要区黎槎村(高要八卦村)、蚬岗村被评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南岸文明塔、金利茅岗遗址、金渡端石老坑洞遗址等。端石老坑洞遗址是文房四宝之首端砚名石主产地,为端砚文化的发源地。水上居民和客家文化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河台开耕节、茶果节、金利赛龙舟和金渡花席、新桥洋篮、大湾红木等手工艺。
肇庆高要宋隆名村(镇)历史文化体验游径:
高要回龙特色小镇→澄湖古村→
赤水塘古村→黎槎八卦古村落→
黎雄才故居→黎雄才艺术馆→高要区博物馆
今天来跟小编来了解一下,
游径中的回龙特色小镇和澄湖古村。
高要回龙特色小镇
高要宋隆小镇(原广新农业生态园)——占地5000多亩,是广东省最大的农林果自然生态景区,是集示范、教育、观光、度假、商务会议于一体的首选旅游胜地。
▲ 苏科伟 摄
▲ 岑鉴朝 摄
园内分为康体娱乐及会议培训区、生态环保农业区、极限运动探险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区四大功能区域,各区精心打造配合体现野趣的娱乐、康体项目,为现代都市人食、住、玩、购物、会议开辟了一个广阔的绿野空间。
▲ 李鉴深 摄
▲ 李飞平 摄
澄湖古村
肇庆首个“中国古村落”——回龙镇澄湖村。澄湖村为回龙镇一条自然村,始建于南宋,距今近800年历史,村落整体结构完整,保存600多座古建筑,建筑特色以岭南风格为主,结合中西文化特色,是一条沉积广府文化,岭南村落文化的古村落。
▲ 张勇坤 摄
▲ 吴勇强 摄
回龙镇澄湖村
是肇庆首个“中国古村落”
▲ 区颖 摄
澄湖村上榜归功于
村中众多遗存的古巷、古屋、古井、古榕,
以及中西合璧的民国小洋楼、碉楼。
▲ 吴勇强 摄
据高要区回龙镇澄湖村村史馆、以及《李氏族谱》记载,南宋时期,李、邓等姓氏的祖先因躲避战乱,从河南等地迁徙到澄湖村,目前村里共有李、邓等12个姓氏、3000多位村民。
历史上的澄湖村经常发水灾,晚清时期,村里人不得不前往澳大利亚等地谋生,其中邓甲等人靠经商发达,他们叶落归根后修建大屋,捐资修桥铺路,修建祠堂、巷道等公共建筑。
▲ 长长的巷道 赵汝明 摄
澄湖村共遗存两座清代石板桥、18口明代至清代古井、10棵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榕树,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居700多间,其中包括6座李、邓等姓氏祠堂、两所私塾、多座祖堂和门楼等晚清建筑,以及37幢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小洋楼、14座碉楼。
▲ 回龙镇澄湖古村建于元末明初,建筑特色以岭南风格为主,结合中西文化特色。何华庆 摄
▲ 李氏宗祠 赵汝明 摄
▲ 吴勇强 摄
▲ 吴勇强 摄
跨进李、邓等姓氏的门楼以后,
只见在铺满石板的古巷道两旁,
耸立着连片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
它们都保存比较完好。
▲ 樑底木雕
▲ 正常使用的水井
其中民国时期的小洋楼中西合璧,
展现出欧洲哥德式建筑风格,
它们的壁画描绘着欧陆风情。
▲ 中西合壁的窗头雕花 以上三图 赵汝明 摄
▲ 澄湖村遗存的连片晚清民居。西江日报记者 李文华 摄
在澄湖村的古民居和碉楼中,
以邓甲楼建得最为气派和豪华。
邓甲楼前有两幢楼高两层的洋楼,
后有一幢4层高的碉楼。
该楼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由邓甲在澳大利亚等地经商后返乡修建。
▲ 张勇坤 摄
邓甲的儿子邓慕周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邓慕周青年时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变卖了澳大利亚等地的部分厂房,捐资支持辛亥革命,曾获孙中山题写的“见义勇为”匾额,一直悬挂在邓甲楼厅堂,可惜“文革”时被毁。
▲ 以上两图 赵汝明 摄
“
邓慕周的侄孙邓岳文说:2016年,澄湖村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以后,邓氏族人复制了孙中山题写的‘见义勇为’匾额,依旧悬挂在‘邓甲楼’的厅堂。
资料来源:文明高要
科学有效防控,确保安全健康
高要区新闻中心新媒体部制作
编 辑:陈彦成
编 审:梁俏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