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有股“新风尚”,很多人都选择这样做!你是其中一员吗?

肇庆发布
+ 订阅

疫情当前,

做好防护十分重要。

随着防疫意识深入人心,

“一米线”“戴口罩”“勤洗手”“用公筷”

等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和习惯,

形成了一股卫生新风尚。

会场会议

防疫仪器与工作人员齐上阵

端州区区委区府小会堂原本可容纳200多人,

疫情发生以后,

原本一张长桌3个座位改成只坐1人,

整个会议室容纳70多人,

开会人员之间距离不止“一米线”标准。

△会场内座位间的距离两米多。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永龙 摄

每当召开会议,

会场门口用热成像测温仪测体温,

并派工作人员对个别测温略高的人员进行体温核实。

每次会前会后,

工作人员会用消毒粉对地面进行消毒,

同时对桌椅喷洒消毒酒精,

对茶具更是进行三道消毒把关。

此外,会议期间所有门窗都会打开通风。

学校校园

醒目标语提醒学生做好防护

随着我市学生分批返校复学,

我市的学校也扎实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肇庆市宣卿中学学生返校后发现

校园内增添了许多防疫标语和

提醒大家做好个人防护的温馨提示。

此外,他们还发现学校在饭堂洗手池等

区域均进行了升级改造,

每个洗手处都张贴有洗手的详细步骤,

并配有洗手液。

△校园内张贴着提醒戴口罩、保持距离的标语 图源 肇庆新区发布

肇庆市奥威斯实验小学主校区和新华校区内

都悬挂着十分醒目的宣传标语——

“回学校,戴口罩,安全校园齐创造”

“勤洗手,多通风,防控疫情不放松”。

奥威斯实验小学新华校区副校长麦健华:在学生返校前,学校已在线上进行了多次关于个人防护与养成卫生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返校后也自觉做好卫生防护。

餐饮行业

进入“防疫常态化”经营模式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我市的餐饮业根据有关规定

正逐步有序恢复堂食服务,

并纷纷进入了“防疫常态化”经营模式。

△餐馆实行隔桌用餐,严格控制就餐人数。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鲁学冬 摄

在端州区中华茶楼棠岗店,

进店先扫码、挽起袖子测体温、

信息登记、双手消毒

已成为了食客和商家间的默契。

茶楼实行隔桌用餐,

对餐具进行消毒,提供公勺公筷。

家住中华茶楼棠岗店附近的黎老伯:现在茶楼都配备了公勺公筷,餐馆在文明用餐上又上了一个档次,我们这些老食客也要跟上新时尚咯!虽然疫情尚未结束,但看到餐馆这么细心的防疫措施,我们用餐习惯都改善了。

肇庆市餐饮协会会长邹其森:我市各大餐馆对公共区域采取每两个小时消杀一次,严格按照相关防疫规范对外迎客,将防疫作为日后的常态化工作。目前我市大中型餐饮企业在公勺公筷的使用率上已达90%以上,并将积极促进中小型餐饮企业采取公勺公筷的用餐形式,着力为食客打造健康舒适的就餐环境。

居民

把个人防护作为一种习惯

随着科学防疫知识深入人心,

做好健康防护作为一种个人习惯,

已逐步在我市居民日常生活中蔚然成风。

△市民在家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鲁学冬 摄

家住端州区芙蓉社区78岁的方老伯

家里有两个年幼的孙子孙女,

老两口在居家防护上毫不含糊。

口罩、消毒液、洗手液……

各种防护物资老两口都准备充足,

并坚持定期消毒。

方老伯:每天儿子、儿媳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对衣物和双手进行消毒,一家人使用公勺公筷用餐,还给孩子配备专用餐具,日常的防护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企业

科学分流让员工保持“爱的距离”

饭堂向来是人员密集之处,

以往每到饭点,

风华高科饭堂必定是人头攒动,

但通过科学分流,即使全面复工后,

饭堂也能保持1米“爱的距离”。

△员工做好防护工作。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浩辉 摄

风华高科运营管理部总监廖伟强:我们采用分批次就餐制度,就餐时间从前期的三个时间段变为五个时间段;午餐时间调整为10时30分至13时,大概每批次70人左右。为最大化压缩排队时间,我们还由过去的餐盘盛菜改为统一饭盒,刷卡取饭最快数秒就能完成。

在风华高科的饭堂,

员工单人单桌而坐,相隔较远。

而在二楼食堂,

风华高科更是自制塑料挡板,

在餐桌上写上就餐者名字,

限人限桌,最大化避免员工集聚。

同时,风华还在就餐时间段,

临时将公司的图书馆、会议室、

培训室变为就餐点,

方便员工保持充足距离就餐。

而住宿的员工就要求打饭回宿舍就餐,

避免人员聚集。

疫情尚未结束,

大家要记得戴口罩、勤洗手,

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哦~

资料来源 西江日报

编辑 叶咏欣

文章转载请注明

来源于“肇庆发布(zhaoqingfabu)”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