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40年 | 扛着木箱闯深圳

南粤百姓故事
+ 订阅

日前,我们推出了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百姓故事征集活动,公开征集经济特区“创新、创业、创造”方面的百姓故事。接下来,我们将陆续推出优秀作品,共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特区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同心圆,凝聚全省上下正能量。

1981年6月,我办好从湛江地委宣传部调到深圳市委宣传部的组织手续。7月18日,我凌晨就登上从湛江去广州的长途客运汽车,整整坐了10个多小时,才赶到广州市,住进广东省委组织部的东湖招待所。19日一早,天还蒙蒙亮,我就又从招待所出发,坐公共汽车赶到广州火车总站,搭上了开往深圳的列车。本来只是100多公里的旅程,却因为火车前进的速度十分缓慢,并且是一站又一站地走走停停,经过近四个小时的跋涉,于下午2点多钟才到达深圳火车站。

深圳特区30年老照片(作者:南方日报 鲁力)

深圳特区30年老照片(作者:南方日报 鲁力)

我带着党组织介绍信、户口和粮食供应转移证,一手提着一个大网兜,一手扶着肩膀上的一个不大不小的木箱,心情激动地走出火车站。网兜里是一个旧脸盆,脸盆里除了蚊帐、被席,还盛着几件随身用的衣服、毛巾、牙膏牙刷。小木箱里装的主要是书籍,当然也有笔记本和其他一些文具。两件行李不太重,但也不太轻。

那时,深圳的夏天好像没那么热。我站在这个听闻已久、却觉得残旧的火车站的门口,望着下边的广场:黑鸦鸦的一大片,人头攒动,人声嘈杂。好不奇怪!一阵南风吹来,好不爽快!

我顿觉得疲劳全消,露出一丝微笑。但是,笑容很快就收敛下来,因为天色已经不早。共产党员干部,走到哪里,首先是要尽快找到党组织。我必须尽快赶到深圳市委向组织报到。

我走出火车站,不断拦住来往的人,问:“同志,你知道去市委怎么走吗?”

所有的人都对我摇了摇头。有的人干脆笑着告诉我:“我们也是从内地来的。”

问了许多人之后,我终于闹明白:广场上的许多人有的是从外地专程来迎接从香港过来的亲友的,有的是乘着国家对外开放的机会,来深圳做点折骨伞、泥龙布、味精、手表等小生意的。

彼时已经是下午3点多钟了。于是,我焦急地挤到人群的边上,看看有没有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找了老半天,只见到有几辆中巴,一问,要么是某个单位专门来接待华侨贵宾的,要么只跑长途、并且开价都在百元人民币以上,还讲明必须用港币或外汇券支付。

深圳特区30年老照片(作者:南方日报 鲁力)

深圳特区30年老照片(作者:南方日报 鲁力)

我当时还算年轻力壮,可是提着行李和扛着木箱的两只手和肩膀都已经发麻,满身大汗,不得不把木箱和行李放在地上,休息一下。

“同志,同志,你去哪里?”终于有两位男子过来,用很不标准的普通话问我。

“我要去深圳市委。”我回答,同时打量眼前两位年纪比我大一点、戴着竹帽的农民打扮的男子,“你们知道市委在什么地方吗?”

“我知道。你跟我们来。”

于是,我跟着他们到广场边上。他们指着半新不旧的两辆永久牌自行车,车后架上铺一块长木板,木板上又铺上折了好几层的旧麻包袋当坐垫。大一点年纪的农民对我说:“深圳是一个小镇,哪有公共汽车?你要坐车就只有坐我们的自行车。一辆车跑一趟5元,你的行李太大,要一辆车载人,一辆车载行李。先交10元钱,我们就送你到深圳市委。”

深圳特区30年老照片(作者:南方日报 鲁力)

深圳特区30年老照片(作者:南方日报 鲁力)

我不觉犹豫起来。一是10元钱相当于我当时一个月六分之一的工资,实在太贵;二是人生地不熟的,安全不安全也是一个大问题。我终于摇了摇头,离开那两个农民,提着行李、扛着木箱又向广场的中央走去。

从火车站里又涌出一批批旅客,不断地下到广场里来,我满怀希望冲进人群,焦急地继续向人们打听深圳市委在什么地方。

“同志,同志,你是不是要到市委报到?”有人在后边叫我。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提着一个时兴行李袋的年青小伙子,还一身学生打扮。一番寒暄后,知道他叫小李,他告诉我说他有一位亲戚在深圳市委工作,亲戚鼓励他大学毕业后来深圳工作,所以他也去深圳市委报到,正好和我同路。

他帮我提那件网兜行李,领着我沿着铁路东面的一条泥土路向北的方向走。“老吴同志,你知道吗?这深圳市过去就是宝安县,市委刚挂牌不久哩。所以连当地人恐怕都不知道深圳市委在什么地方。你在火车站广场问路,怕是比大海捞针还难。” 小李一边走一边对我介绍。

“真的,幸亏遇到你。很感谢你。”我发自内心地说。

“什么深圳市?改个名字而已。还不是农村一片。深圳市委、市政府也还是原来宝安县委、县政府的地方。它的周围都是农村,旁边就是附城公社的蔡屋围大队。到时你一看就知道了。”

我不觉看一看小李的背影,心想:“要不是他的亲戚动员,恐怕这位大学毕业生是不会到深圳来工作的。”

深圳特区30年老照片(作者:南方日报 鲁力)

深圳特区30年老照片(作者:南方日报 鲁力)

我们走了半个多小时,一路上灰尘滚滚,看不到有什么大商场,倒是见到许多人在邮电局门前排队打长途电话。小李见我只低头赶路,安慰说:“快到了。前面向左转,再过一个铁路口,再往前不远就到了深圳市委。”

终于,我在热情的小李同志带领下大约下午6点钟的时候到达深圳市委机关所在地——就是现在的市公安局东面、地王大厦马路对面的深圳电视大学的位置。正如小李所说,当时的周围基本上还是农村一片,蔡屋围村前面还有一个很大的渔塘,现在的解放路当时还是一条铺着沙石、连接深南公路的小路。市委机关大院座落在一片山坡上,占地约有10亩,原来是宝安县委机关。我们到达的时候,铁栏干大门已经紧闭。

值班室一位姓冯的同志告诉我们机关各个部门的干部5点半就下班了。他让我先到饭堂吃饭,然后再到招待所住宿,明天再办理报到手续。而小李同我和老冯同志握手告别后直接去了亲戚家。

我来到大院机关饭堂,交了4両粮票、2角钱,就吃了一餐有鸡蛋汤、炒大白菜和瘦肉的晚饭。回到传达室时,老冯对我说:“机关车队的汪师傅正好要送资料到新园招待所给市领导。我请他等一下你,顺便把你带去。”

我不能不在内心十分感激这位待人热情、做事周到的老冯同志。除了前面的那位小李同志,这是我到深圳特区遇见的第二位好人。

当时的新园招待所就是现在的深圳迎宾馆。当然,那时候不会有什么现代化的高级设施,也就跟别的什么县级招待所差不多。我带上行李跟着汪师傅的面包车到招待所之后,由于老冯同志已经打了电话,服务台的值班人员看了我的组织介绍信和边防通行证之后 ,很快就让我简单登记并安排入住。

服务员帮我提那件网兜行李,领着扛着木箱的我进了一座大平房的一个大房间,指着一张床铺说:“吴同志,你就暂且住这里。”

深圳特区30年老照片(作者:南方日报 鲁力)

深圳特区30年老照片(作者:南方日报 鲁力)

放下行李,我打量一下,这间房子约有一间学生课室那么大,摆着10多张双层的架子床。上铺基本上都用来放行李、杂物,下铺都有人住了。坐定同大家打招呼,原来,比我先入住的房友也都从全国各地刚调到深圳特区来工作的。

“听说市委正在建设新的办公楼和干部宿舍,我们这都是临时的。”一位自称已经从西安来了三天、年纪约比我大一点的陈同志对我说。

“哎呀,深圳特区比我原来设想的还要落后。”一位年纪比我轻、自称是从武汉某大学建筑设计院调来深圳市建委的顾同志说,“我是昨天就已经办了报到手续,今天便上班工作。老吴同志,你累了吧,赶快洗澡、睡觉。以后就是一家人,再聊吧。”

晚上9点多,大多数同志已经放下蚊帐睡觉了。大房子的门窗都是开着的——服务员和室友们都说不会有人偷东西。凉风习习,可我久久不能入睡。开始是听着蚊帐外的蚊子嗡嗡地叫个不停,接着是听着各种磨牙和说梦话的怪声。而更主要是,今天到深圳之后所见所闻让我的心情难于平静。提着行李,扛着木箱找党组织报到的一幕幕场景在我脑海浮现。

碾转之下,我又对自己苦笑一声:“解放前,革命的地下工作者同党组织联系会遇到许多困难,是可以想象的;可今天,我提着行李、扛着木箱找党组织报到也不不容易呵!”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自己已经是快四十的人了,来深圳是不惑还是迷惑?”我不断地自问。辗转反侧之间,终于模模糊糊地睡着了。

一个崭新的充满希望的朝阳正悄悄来临。

【作者】吴松营 

【编辑】王曦晨 陈伟峰

广东百姓故事篇尾图


编辑 陈伟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