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展 | 全国书偶创意设计征集活动精粹作品展

东莞松山湖图书馆
+ 订阅

第25个4·23世界读书日,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围绕“书香助力战‘疫’,阅读通达未来”主题,创新阅读推广形式,将艺术培育与阅读推广相结合,发起2020年“艺术与阅读”线上美育展览系列活动,以共同促进全民阅读的推进和美育教育的开展。本期跟着小松图一起走进创意设计的世界,感受书偶的魅力。

本期主题:2019全国书偶创意设计征集活动精粹作品展

“书偶”是世界书籍及阅读文化的一种载体,其种种诵读、朗读、默读的身姿,以及来自中外古今名著经典中的人物造像…无不蕴含着“最是书香能致远,从来文雅泽人长”,“腹有诗书气自华,笔走龙蛇佳作多”的道理。举办一届又一届的“书偶”创意设计作品比赛,见贤思齐,好中选优,对于弘扬校园读书氛围,促进全民阅读,推动书香社会建设的文教愿景,将具有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的现实意义。

——徐雁(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 副主任)

前言

本次主题活动选取“2019全国书偶创意设计征集活动”中精粹作品集中展示。活动以书本为依托,向书外拓展;以阅读为核心,以创意为灵魂,鼓励参加活动者充分发挥想象,基于阅读进行艺术再创作。围绕古今中外的读书故事或经典名著的作者及书中的形象,设计与书有关、与阅读有关的各类平面书偶形象、立体书偶形象以及数字多媒体书偶形象等,将人物、动物、植物等作为阅读者,与一定的读物相结合,抓住阅读过程的瞬间,刻画优美的阅读姿态或塑造具有浓郁书香的情境或场景。

1.书虫与书神

作者:段阳阳

机构: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

作品原型来源于四大名著《西游记》,记中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成功西天取经。

作品设计包含折纸型书偶和超轻黏土书偶形象,人们可以通过折纸和黏贴来完成人物立体形象。创意新奇,将人们耳熟能详的西游故事与阅读、手工相结合,低成本、高趣味,具有开发前景。

2.书侣

作者:乔晓峰

机构: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

设计理念:书籍是最好的伴侣。

作品的设计意图:凸显书籍的重要性设计将书籍比作人嘴,两本书籍相交,就像两个人在亲吻,由此来表达,书籍是人最亲密的伴侣。

3.书帐

作者:林雨柔

机构:河北传媒学院图书馆

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下,科技引领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的上升,对纸质书籍日新月异的需求在不断下降。作品以书本为原型,目的是呼吁全民阅读。把书刻画成一个帐篷,一个小女孩坐在书上伸手仰望星空,另一个小女孩则在“帐篷”的庇佑下,安心享受阅读的快乐。

书籍不仅可以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慰藉,也为我们提供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4.守望者

作者:陈思旻

机构: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

作品以英国著名小说《守望者》作为设计灵感。在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从事着不同的职业。

作为社会的一员,人们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守望着自己的职责,众志成城、团结拼搏才能构建更美好的未来。

作品中不同的人偶用不同的抽象符号代表五官,表现了不同的情绪,但是无论是欣喜、艰辛、痛苦……眼神中都透着坚定。而不同的造型代表着不同的职业,除了无色系的黑白之外,采用了象征着正能量的“国旗红”,代表着希望、憧憬、和对守护新时代坚定的心。

作品材料以榉木为底,工艺以车璇为主,加工较便捷,但有一定的技术门槛,适合现代风格室内家居装饰。

5.“夜读”系列书签

作者:吕川平

机构: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

设计灵感:来源于“夜猫子”一词,其意为“熬夜的人”。

作者通过调查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发现大多数当代年轻人养成熬夜玩手机的习惯,同时却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所以作者以“夜读”为关键词,设计了以“夜猫”为主要形象的插画作品,主要可以用作书签或者其他阅读类衍生品的图案。

“夜猫”这一形象不仅是现代熬夜人群的一个缩影,在作品中它与书籍的各种互动更是在呼吁人们摆脱睡前熬夜玩手机的习惯,从而养成睡前夜读的习惯。

该作品可以作为一种文创衍生品投入到市场中,以“夜猫”形象治现代人的“夜猫症”,发起人们对如今这种夜生活的思考,强调阅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促进夜读习惯的养成。

6.“游园惊梦”

作者:鲍钱绘乐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

书的题材故事种类丰富,作者选择了著名戏剧故事《牡丹亭》作为其设计题材。

《牡丹亭》中的主角杜丽娘与柳梦梅身着富有昆曲特色的服饰与装扮、化身成了玲珑可爱的书偶角色,然捧着一本书认真地研读了起来,着实地有趣又富有历史人文与书香气息。

将《牡丹亭》的故事元素、昆曲和“书”的主题结合在一起,不仅能让广大书友了解我国著名戏剧故事和昆曲文化,又能深刻意识到读书文化的重要性。

作品以平面绘画的形式呈现,也可以结合市场开发成一系列有趣的文创产品,比如立体书偶、书签、明信片、马克杯、帆布袋等。

7.“爱阅”钥匙挂件

作者:董志远

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图书馆

作品是为图书馆设计的钥匙挂件纪念品,激励人们努力阅读,积极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此挂件中间为一书本形状,书本正方两面的图形、文字都跃出于纸面,使画面更加的生动,更加吸引人们的注意。

书本的正面表现的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三名文人在草地上以不同的姿态看书的画面,以此来鼓励人们营造良好氛围,并在此氛围下享受阅读的乐趣。

书的背面左右两边分别拥有中外古典名著浮于纸上,以此来激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

此挂件,小巧,方便加工制作,不易毁坏,市场应用前景良好。

8.古代书童榫卯玩偶

作者:田威

机构:中南大学图书馆

这是一款以古代书童为原型设计的木质玩偶,采用榫卯结构,形象可爱简洁,拼接结构增加了玩偶的趣味性和可玩性。

9.小王子书偶设计

作者:蔡妍

机构: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

作品由《小王子》里叙述者飞行员为切入点,讲述六年前飞行员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的故事。

神秘的小王子来自另一个星球,飞行员讲了小王子和他的玫瑰故事。小王子在抵达地球之前,他又访问过六个星球。他遇见了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蛇、三枚花瓣的沙漠花、玫瑰园、扳道工、商贩、狐狸以及我们的叙述者飞行员本人。

通过对故事内容的解读和人物性格的分析,将小王子人物进行几何化再设计,透过舞台空间,再现小王子各个星球历险的经历。

10.“张三丰”书偶

作者:陈奕鹏

机构:潮州市图书馆

作品以张三丰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

进行书偶形象创作。

通过动作神态与当前流行的“我想静静、你过来呀、C位出道、盘它”等网络语言相结合,让IP更具趣味和时尚。

衍生运用到家居、文具等生活用品中,让人物形象更生动立体。

11.匹诺曹系列书偶

作者:何君儿

机构: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

根据意大利作家科洛迪的童话小说《木偶奇遇记》中人物角色进行再设计,将书中的场景和经典故事情节再现,增加书偶的趣味性和故事性。

为了迎合童话小说的设定,本次设计采用了比较活泼的颜色,使其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运用再设计使书中单一的人物在读者心中有更鲜活的形象,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在读来读往中,发现阅读的乐趣。

书偶设计以大众接受度较高的人物造型为卖点,将“说谎鼻子会变长”的木偶男孩再次搬上舞台,勾起大家儿时的记忆,体验犹如沐浴在美好之溪、沉醉在幸福之光中的感受。

12.探索知识的袋鼠们

作者:韦燕梅

机构: 广西艺术学院图书馆

作品设计两只松鼠在读书,展现出其对知识的渴望。

市场应用前景:作品可用于3D打印出来,大小可变,方便快捷,还可用于宣传等。

13.耕读传家

名称:耕读传家

作者:范军

机构:长春市绿园区图书馆

14.读书的快乐

作者:张星星

机构:山西省图书馆

读书可以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读书也可以健全我们的身心,增长我们的知识,为我们提供立身之本,立世之根;读书还可以使我们能够有效地运用书中的知识去为改变世界。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知识分子们,有着勤学好问,热爱求知的光荣传统,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实现了民族的崛起和兴旺,实现中华儿女心中一个个关于国家,关于民族的梦想。读书托起中国梦的翅膀。

15.金陵

作者:唐永琪

机构: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

“十里秦淮灯火灿,楼台亭榭绕河堤;笙歌浓酒盈朱雀,古籍奇珍满乌衣。”

《秦淮河》这首七律描述的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灯火璀璨、繁荣昌盛。历经多年,南京少了几分惊艳,多了几分成熟。

所以在诗句的重新组形和设计中,加入了秦淮河畔,灯火楼阁的新元素,使得诗句的文字在观感清晰的基础上,又使得文字有“围景的通味”。

16.Freak Show

作者:赵唯安

机构: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

结合《小丑,马戏团的眼泪》和美国恐怖故事第四季《畸形秀》,双重性格的双头女、巨人、龙虾手男孩、侏儒症印度女孩和小丑,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当畸形超越单纯的身体限制,身体畸形的人和心理畸形的人们在生活的舞台上依次登场,在有些人眼里是笑话,在有些人眼里惊悚,在有些人眼里心酸,在有些人眼里无奈。

用包豪斯解构重组的方法,把“玩偶”这个传统意义上的东西打碎,将它置于不同的时间、空间里,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思路,书偶也可以承载更多更深刻的内容。

制作这样一台书偶的舞台剧,一方面是向包豪斯致敬,另一方面也有我们自己的思考和想表达的内容:现代化的世界越来越冷漠扭曲,如果说人间即地狱,那么换种思路,畸形残缺的他们,才是唯一的天使,银河中残缺的星体反而最亮烈而刺痛人心的光芒,在宇宙中孤独得熙熙攘攘,掷地有声。

社会还不能容忍残缺和畸形,投向这些边缘异类的目光,只有恐惧、排斥和厌恶,但我们仍相信有一天会有更多的理解和靠近,曾灼伤于梦想残酷羸弱的光,也曾寸骨尽断,但仍像个孩子一样,匍匐在废墟中仰望天堂。

17.书印

作者:马草原

机构:武汉大学图书馆

设计意图:作品旨在以书的形式,通过融合印刷方法来展示书对于人类智慧进步的重要作用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感。引导人们学习书中智慧,善用工具,谋求美好未来。

创作理念: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现代高效的印刷机,再到如今的3D打印。

一千多年来,印刷工艺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中承载着人们的智慧和向学之心却始终不变。

三视图

市场应用前景:用于文化周边产品,可通过缩放大小以适应如桌面摆件、展品、吊坠以及其他装饰用途。

18.阅若流金

作者:梁楚晗

机构:中南大学图书馆

设计意图与创作理念:本作品名为“阅若流金”,是一款陈列品,谐音“月若流金”。将沙漏通过圆盘的形式表现,沙子流逝时就像月亮洒下的光。

沙子流完的时间是半小时,意在倡导每天保持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在沙子的流淌中沉浸在书海里,感受书中的岁月与自己的流金年华。

19.萌宠书偶

作者:戴思琪

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创意理念:该作品以长颈鹿为原型设计书偶形象,长颈鹿的形象特点主要是脖子细长,体型巨大,但却给人一直很萌的感受。而长颈鹿一旦伸出脖子的时候,表明付出努力渴望得到某种东西。

设计意图:将长颈鹿拟人化,以书本为伴,表达了长颈鹿对知识的渴望,与主题不谋而合。

产品设计的目标群众为年轻一代,在现实的消费市场中,萌宠对于人们吸引力巨大,加上人们对文创衍生周边产品的兴趣日渐增长,相信此种设计能够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在应用前景方面,萌宠主题,可以运用系列模式,生产出一个系列的萌宠供消费者选择,同时将阅读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提倡全民阅读,扩大阅读的影响力。

20.女孩与书的世界

作者:胡莉莎

机构:西南林业大学图书馆

作品将女孩与书中童话相联系,以长发女孩为主人公,将女孩带入童话中的世界,与故事中角色一起玩耍和互动。并以插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感受到书中世界的精彩。

市场应用前景:可将这组插画转化为书签,明信片、笔记本封面、胸针。

21.小蜜蜂藏书票

作者:吴玲娴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拥有属于自己的藏书票,

增添读书乐趣,增加书的美感。

“书本中的花蜜”

拉丁语“藏书票”

创作理念:

1.第一幅取小蜜蜂吸“书本中的花蜜”这个意象传达出汲取知识养分的含义。

2.第二幅由拉丁语“藏书票”排列出的图案描绘了一种小蜜蜂获得知识后飞行轨迹的想象。

市场应用前景:

1.藏书票这种艺术形式还未广泛普及,目前存在很大的文创市场空间。

2.现在部分书籍的附赠产品多为书签和明信片一类,如果藏书票作为一种新的随书附赠产品,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书欲望,还可以普及藏书票这种艺术形式。

22.悦读书

作者:郑浩

机构:江汉大学图书馆

作品采用插图的形式,借用国家图书馆的形象,描绘了书籍阅读既能带领人门欣赏到祖国的美好山川和丰富的自然人文,也能带领人们去探索太空奥秘、触碰未来。

阅读使我们感知过去又能领略未来,书中知识无限,等待探索的领域也是无穷无尽的。

作品为A4大小,既可以作为宣传阅读的海报,也可作为笔记本、读书心得的封面等,可在多方面得到延展运用。

23.书香·四季图

作者:刘姝骊

机构: 武汉大学图书馆

该作品用四张统一风格的组图描绘了四季的景色变幻,蜡笔的笔触感与明快的色调富有童趣且有较好的艺术效果。

同时作品也将大自然的四季交替与小女孩的一生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以书为友、相伴一生的主题。

左右滑动查看

此作品市场应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海报、卡贴、卡包、书签、手机壳、鼠标垫、钥匙扣、手帐本封面等文创产品的制作。

24.希望之“光”

作者:陈楠

机构:河北传媒学院图书馆

本设计的主题主要是希望之“光”,倡导阅读的重要性,提倡全民阅读,主要作品的思想来源是最近几天时常下雨,屋子里也暗暗的,所以进行了这一套作品的创作。

希望之“光”

将书本拟化为雨伞和电灯进行深一步创作,并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素材,色调主要为偏灰的蓝、绿色给人以放松、愉悦的色彩感。

文案的字体方面也进行了比较简单的设计,构图方面主要突出书的主题,设计的主要风格比较简洁,寓意鲜明,主要突出多读书,读好书的阅读理念。

25.红黄蓝

作者:方凯豪

机构: 南通理工学院图书馆

此作品为三张系列书偶海报。目的在于生动的形象传达阅读可以随时随地的记录,随时随地的阅读,随时随地的探索的意图观念,使更多的人加入阅读,热爱阅读,体验阅读的魅力。

整张海报选用世界名画——《红黄蓝的构成》为主题背景,颜色活泼,以主色调红,黄,蓝与灰白为主。书偶以三种笔的造型为演变,造型简洁,整个海报以轻松的表现形式,加以书和书偶之间的关系的元素,使得海报直观表达主题。

2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者:唐嘉薇

机构: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这件来自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图书馆同学设计的作品,新奇有趣。作品以西游记角色为原型,以猫为主体,设计了一套玩偶。

《西游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经典著作的代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享誉国际,在新兴文化和潮流文化盛行的今天,也有着其独特的意义。

以西游故事为灵感,结合现代潮流设计重新演绎西游故事,向经典致敬、向人们展示一种多元化的精神力量。

每个玩偶或手捧或头顶一本《西游》,一方面表示,这些玩偶仿佛是从书中走出来,寓意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方面表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西游记里的角色西天取经即行万里路,身上的书代表读万卷书。

作品兼具玩乐、收藏及观赏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7.三体创意海报

作者:朱致宁

机构: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

创作意图:运用海报形式展现书籍带给我的魅力,用平面化的方式更好展现书中故事。

创作理念:这次的作品结合众多宇宙观念,例如:星环、黑洞照片、螺旋、双生、残星、星云等多种作为表达方式。

为体现更好的的视觉的对比效果,本次作品颜色对强烈、选用放射性画面,结合多种细节意在描绘宇宙宏大与书中情节的波澜壮阔。

28.山海经异闻录

作者:陈思佳

机构: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这件来自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同学设计的作品,内涵丰富。《山海经》作为中国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地理方面书籍,无奇不有,无所不包。其中由魑魅魍魉,妖精鬼怪所构成的上古世界引诱着作者去了解。

想将那些不被人所了解,所遗忘的神话动物展现出来,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带来一点上古的余温。

29.格萨尔王

作者:查钰珂

机构: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

以《格萨尔王传》书中对于格萨尔王的记载描述,以及相关格萨尔王的古壁画,加上自己对格萨尔王的一些感受,绘制了一个作者心目中的西藏大英雄格萨尔王形象,希望能把这位藏族英雄的英雄形象以书偶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让大家对藏文化有进一步的认知,希望大家能够像喜爱岳飞、屈原一样,去喜欢上这位藏族英雄格萨尔王。

30、书宠布可

作者:牟川

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主体形象:布可(Book),以大脑中的“海马体”作为设计灵感来源,海马体主要负责长时记忆的存储转换和定向等功能,既反映了图书馆的文献收集保存功能,又呼应了图节馆的各项职能。

“布可”两字与英文“Book(书)”谐音,活泼有个性,象征了图书馆身份。卡通化的简约表情,友好而充满自信。大大、圆圆的眼睛,对未来充满期待,用来看清世间万物,眼镜是博学和求知的象征。蓝色代表包容性、想象力,突出图书馆认真,活泼,友好的形象。

设计定位:图书馆吉祥物布可作为与读者交互的元素,有较高的可记忆性和识别度,强化品牌调性和文化特色,可爱的角色化呈现能快速地向用户进行情感传递,在读者服务、阅读推广、古籍修复、参考咨询等多个领域的传播中建立和用户的情感桥梁,从而有效的进行宣传推广。并能够源源不断的转化出实际利润。

结语

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倡导的2019创意设计大赛,旨在通过读者的参与,推广阅读之重要性、趣味性,弘扬阅读之优美性、艺术性。欣赏过上述作品后,会发现,艺术与阅读,息息相关。

当然,所谓“阅读”,并不仅仅局限于读书,欣赏画作、创意设计、摄影……都是一种“阅读”的过程。阅读与艺术,不可分割。

小松图为大家推荐一些与艺术相关的好文好书。阅读艺术吧,相信在艺术的世界里,你会找到专属于你的“最美四月天”!

如何读中国画

作者:[美] 何慕文

推荐语:《如何读中国画》一书,力图通过对36幅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典藏的绘画和书法作品的视觉解析,以揭示其成为杰作的缘由。

作者以图文相结合,逐步展示中国画的多种主题和特征。“读”一幅中国画就如同在与历史对话。细细阅读一幅画卷或一本图册,人们共享了一种重复了几百年的私密体验。正是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作品的内涵得以逐渐被揭示出来。

画里江山犹胜

作者:余辉(故宫博物院专家)

推荐语:本书从家族文化史的角度着力于两宋皇家赵姓宗族和姻亲从事书画活动的政治、文化背景。在艺术上,揭示了赵宋家族及其外戚共十二、三代八十余位书画家,特别是徽宗、高宗和“二赵”及赵孟坚等名师巨匠所走过的艺术历程和艺术特色。勾画出整个赵宋家族书画传授、笔墨创作、艺文雅集、鉴定收藏、裱褙复制、编册著录、论书论画和相关的轶闻趣事等。

在整个赵宋家族中,以宋徽宗的艺术成就最高,虽然在历史评价中他是个亡国之君,但他的艺术创作、艺术品味、艺术编著、艺术管理等各方面,至今依然深深影响着后世。

希利尔讲艺术史

作者:维吉尔·希利尔

译者:王奕伟

推荐语:《纽约时报》高度赞赏,全世界最受欢迎的艺术读物!本书介绍三个部分的内容——绘画、建筑、雕塑。针对这三个部分,作者都是按照编年体的形式,描述世界各地的绘画、建筑、雕塑历史,将家喻户晓的艺术作品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让这些看似距离日常生活十分遥远的艺术变得触手可及,使我们对古今的艺术作品有全面的认识,从不知变为行家。

本套书被欧美国家誉为“最受欢迎的艺术读物”,已翻译成20多种语言,全球销售超过1000万套!

西洋绘画中食物的故事

作者:肯尼士·本迪纳

译者:安婕工作室

推荐语:美味不只是味觉飨宴,让顶尖艺术史学家告诉你,用视觉品尝名画中的艺术之道。《美食家》《独立报》荣誉好评,最精准分析食物画的艺术书!147幅完整展现绘画史上的经典食物画,精准分析500年来食物画──横跨文艺复兴到现代。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