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蔗看广西,我国甘蔗种植面积保持在2000多万亩左右,其中60%的量产自广西。
广西是中国甘蔗产业的希望。然而,疫情阻碍产业的发展,幸喜的是,在此期间,广西及时出台对甘蔗产业的利好政策,双高的布局,保护区的划定,优势区的鼓励,非优势区的转型......让蔗农看到了信心与希望。
为响应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不误的号召,贯彻落实国家对糖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5月8日,第五届甘蔗产业振兴发展暨水药肥一体化云峰会(下称“云峰会”)在广西顺利举行。
云峰会现场
国际糖业促进会副理事长、国家甘蔗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教授李杨瑞,南方农村报社特色作物部主任徐建华、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长助理、博士宋修鹏,广西慧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柯小清,广西多得乐集团董事长江朝明、总经理黄品忠,原来宾市农业局党组书记、高级农艺师张大刊,广西南宁冠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庆平、广西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苏安安、广西益晟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少献,以及糖厂代表等线下线上超10万人次参与了此次云峰会。
糖料蔗产业发展受制约
甘蔗生产高产高效迫切
徐建华表示,甘蔗业的困难,一直让政府、糖厂和农民操碎了心,种蔗已经是政府补贴、糖厂亏损、农民不赚钱的常态。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将这常态,变得更为棘手和尴尬。
有数据显示,2019/2020年榨季,截至3月底,除云南外,其他省(区)糖厂已收榨,全国已累计产糖981.18万吨,比上榨季同期989.7万吨减8.52万吨,减幅0.86%;其中广西糖产量比上榨季减34万吨,减幅5.36%。
徐建华做分享
李杨瑞认为,资源条件较差是制约糖料蔗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蔗区极端气象灾害多,易造成减产;甘蔗品种单一化严重,造成糖料蔗成熟期集中,同时增加了病虫害大面积传播的风险;宿根蔗单产低,宿根年限短(一新两宿)。
李杨瑞做分享
“水依然是制约甘蔗单产提高的最重要的限制因素。”李杨瑞表示,全程机械化推进缓慢、高产高效节本栽培技术普及率低、生产成本连年快速上涨,种植效益连年下滑亦制约了产业发展。
在此形势下,选用宿根性和抗逆性强的高产高糖甘蔗品种是方向。李杨瑞建议,要提倡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甘蔗品种,实现多元化、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还需推广应用高效节本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提高生产效益。他介绍说,蔗地深耕深松;努力实现甘蔗良种产业化,生产用种商品化;发展水药肥一体化技术;化肥一次性早施,降低肥料施用量;蔗叶还田;综合防治害虫;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而针对甘蔗高产高效生产,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及农业生产管理工作40多年的张大刊表示,种蔗最终是以提取蔗茎内贮藏的蔗糖为目的,从生理上说,甘蔗的产量99%以上是来自空气和水。从栽培上看,产量的高低主要看每亩的蔗茎数、植株高度和蔗茎粗细,这三个因素就称为甘蔗产量的构成因素。
张大刊(右)在多得乐甘蔗种植示范区分享甘蔗高产高效技术
张大刊指出,要确保甘蔗有足够的有效茎,要氮磷钾配合施用,特别是施足磷肥,施足基肥,合理密植,保证每亩有基本苗5000株以上,还需注意种后的防旱和苗期渍水,保证全苗。在促进甘蔗增粗上,甘蔗直径大小主要由品种本身特性决定,因此要选择种植大茎品种,并通过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措施。
对于延长甘蔗拔节期,增加甘蔗茎长度,张大刊建议,应通过甘蔗品种选择,早种,早施肥,增加施肥量,及充足水分供应,促进甘蔗植株增高,节间更长。
施肥打药合二为一
药肥使“1+1>2”
当前,甘蔗单位面积产量虽然有所提高,但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据测算,广西甘蔗生产成本包括蔗种、备耕种植、肥料、农药、田间管理人工费、砍收搬蔗费等,每季合计需要2000元/亩以上,接近4吨/亩原料甘蔗的效益,即甘蔗单产4吨/亩,则蔗农没有种蔗利润。
张大刊表示,节本增产,节约肥料农药成本,减少甘蔗生产的人工投入,提高甘蔗单位面积产量,是实现甘蔗高效的根本措施。“广西多得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多得乐”)“药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助力甘蔗生产高产高效。”
多得乐将“施肥”和“打药”的两次劳动整合为一,联合多所院校及科研单位,立足于中国南方土壤气候而共同研发的甘蔗杀虫药肥,集杀虫施肥于一体,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传导作用,对甘蔗钻心虫、蚜虫、蓟马、蔗龟、蔗螟等害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
“多得乐的甘蔗药肥系列产品都添加了甘蔗生长所需要的中微量元素肥和氨基酸等成分。”在多得乐广西植保农药厂的药肥实验室里,江朝明表示,在确保高产的同时,药肥系列产品一般能使甘蔗含糖量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江朝明在多得乐实验室讲解药肥系列产品相关技术
南宁青秀区长塘镇那才坡蔗农李先生多年来一直在使用多得乐的“蔗功夫”产品。他表示,用了几年“蔗功夫”,种植的甘蔗长势一年比一年好。“预计今的年甘蔗产量将比去年又要增多1吨(每亩)左右,应该能达到9吨左右,我家旁边的甘蔗地,其它人种的,看起来明显没有我的好,他们的比较稀疏,估计只有5吨(每亩)的产量。”
在多得乐的甘蔗种植示范基地中,使用药肥的甘蔗苗长势旺盛,而使用其他肥料的甘蔗苗长势较弱。张大刊随机拔出两者在镜头前对比,可以明显看到使用药肥的甘蔗茎杆粗壮,已经开始分蘖,使用其他肥料的甘蔗苗茎杆细弱,分蘖不明显。
张大刊表示,多得乐的甘蔗药肥系列产品同时发挥“肥田”和“植保”的双重作用,可以有力缓解甘蔗种植过程中劳动力短缺的困境。这不仅仅是简单的“1+1=2”的过程,而是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药肥产品的稳定性,和甘蔗生产操作过程中的高效性问题,实现药肥一体化技术产生“1+1>2”的增效作用。
“六化”生产
建成高标准示范基地
多得乐的甘蔗药肥系列产品可以帮助蔗农降低成本、增产增效,而柯小清对此也有自己历时8年总结出的心得体会。
他认为,未来糖蔗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依靠提高产量与质量来实现增产增收;依靠适度规模化和全程机械化实现节本增效;依靠政策引导与组织创新实现种植者和糖厂互利互惠。目前,慧拓的甘蔗基地建设高标准推广“六化”生产:全面进行耕地宜机化;全程机械化;栽培亲土化;种植良种化;水利现代化;农业数字化。
柯小清分享“六化”生产
耕地宜机化,即示范区通过小田并大田、弯路变直路、清除耕作障碍,使地块规整,大幅降低农机空驶率,使工作效率提高30%以上,单位油耗下降10%以上。
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大力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耕作、种植、管理和收割技术,购置了改、耕、种、管、收等全套农机具60多台套,建立了完善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与标准。
栽培亲土化,示范区对土壤采取“亲和、友好”的方式开展糖料蔗生产,将种地与养地相结合,以甘蔗优质高产和耕地质量提升为双目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保护性耕作、耕地土壤持续改良、测土配肥等。
种植良种化,示范区与科研院所合作,进行大量大田试验,先后引进甘蔗良种12个,在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的支持下,开展对多个优良登记品种的试种与展示。同时,还筹建标准化“双芽段”健康种苗工厂。
水利现代化,应用灌溉、施肥、用药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借助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液体肥料、农药,按土壤养分、作物需肥规律及病虫害控制,将配兑成药、肥、水均匀、准确的输送到甘蔗根部区域,以达到省肥节水、省工省力、增产增效的目的。
农业数字化,目前示范区已建成智能灌溉、卫星地测站、智能测土配肥、气象站等,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病虫监测站等子系统即将投入使用。今后还将利用“慧眼(INSIGHT)”系统对示范区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及生产管理,以优化用人、用机、用肥、用水、用药、用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更多企业观点:
广西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药肥技术总监苏安安:
苏安安做分享
在甘蔗种植上使用药肥,已经成为甘蔗种植户必不可少的农资产品,药肥具有省工省力、改善作业条件、提高防治害虫效果、药和肥互助和节约资源五大特点。苏安安认为,广西汇丰旗下的新型缓释药肥更能展现产品的速效和长效结合,相比传统的药肥,优势多多。
他介绍,广西汇丰的缓控剂药肥能够持久智能释放肥效,产品由高分子成膜剂有效保护药剂,药效期超长至少6-8个月。在蔗区经过大量的实验和种植户案例跟踪,甘蔗的有效分蘖多,增产2吨以上,增产明显。此外,广西汇丰产品的杀虫广谱,并且彻底消灭害虫,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都可以轻松解决。
广西南宁冠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庆平:
梁庆平做分享
梁庆平分析,甘蔗种植户有两大核心需求,一是种植能省时省工,二是增产增收。广西冠粮长期聚焦甘蔗种植领域,目标是帮助种植户每亩增产2吨,提高种植效益,让亩产增加1000元以上的收益。
实际上,广西冠粮旗下的金牌产品“蔗玉”,长期深耕蔗区,已经得到广大种植户的认可。梁庆平认为种植甘蔗既省工又增效的秘诀,离不开“蔗玉”的三大优势:
1、杀虫多:国家专利缓释粒剂,持效期长达六个月,能够有效防治甘蔗钻心虫、蓟马、蚜虫和地下害虫。
2、增产多:分蘖多,根系发达,茎秆粗,长势高,叶片厚绿,增强光合作用。
3、省得多:超长可控的持效期,不需辛苦背喷雾药桶,真正做到了省工省时省力。
4、残留少:对甘蔗的种子发育,苗期无药害,残留少,对人畜及土壤安全。
冠粮药肥部经理何正新在甘蔗示范基地分享“蔗玉”的试验经验
广西益晟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少献:
黄少献做分享
黄少献指出,甘蔗是一个粗放型的管理作物,一年中往往只施1—2次的肥,这就要求产品需要满足作物生长周期所需的营养,还要满足肥效和药效持久释放,才能确保健康生长,增产增效。
广西益晟长期聚焦爆款套餐“益晟蓝带+肥伙伴”套餐,经过三年示范和改良,测产甘蔗平均高度高出9.5-11.5厘米,单茎增重超过8%,每亩有效茎数增加190多条,增产幅度达到14% -17.5%,数据喜人,用户喜欢。
作者丨南方农村报 徐岩 苏伟杰
摄影丨苏伟杰
编辑丨农财君
报料丨请在下方留言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网农化宝典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