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宇:广东建设都市圈是打破行政边界的关键一步

大都市圈
+ 订阅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报道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报道内容。

5月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外公布《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明确了五大都市圈——科学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

9日,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省明确提出制定各个都市圈规划、推动都市圈建设,是打破行政边界、构筑跨区域联动协调机制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对加快产业、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和同城化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陈鸿宇建议,在都市圈的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明确规划的原则、目标以及产业规划、空间布局、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内容,并配套做好政策体系支撑和体制机制创新,按照规划来执行落实好,使之成为现实。

“都市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产物,是城市化的升级版。从区域合作到一体化,再到同城化,是不断升级的过程。”陈鸿宇表示,10多年来,广佛肇、深莞惠等经济圈的产业分工合作不断深化、行政壁垒逐渐削弱。但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难题,需要省级层面统筹推动并做好顶层设计。

陈鸿宇。受访者供图

在他看来,深圳都市圈地理区位非常好,有山有海,陆海空交通网络完善,与港澳以及广州都市圈都很近而且联系紧密,国际化和外向度很高。特别是深圳的创新能力排在全国前列,与东莞、惠州的产业分工协作也比较好。

“都市圈的内涵是开放的、综合的,本质上是要不断谋求融合发展、共同发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一体化、同城化发展。”陈鸿宇认为,深圳都市圈以深圳这一核心城市命名,辨识度更高。而深圳也需要肩负起更大的责任,来辐射带动都市圈中东莞、惠州、河源、汕尾的发展。

他建议,惠州也要借此思考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特别是要借助深圳的资源补齐自身在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例如,在公共交通方面,惠州要通过加快“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强化与深莞河汕的对接,并通过轨道交通打通与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快速通道。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要补北部地区乡村振兴的短板,要与深圳都市圈实现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

陈鸿宇表示,惠州具有后发有优势,但对比发达地区也还有发展上的差距。要借助深圳都市圈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机遇,借助深圳的力量,解决交通、产业、城镇化等方面的问题,把惠州的潜力点发挥出来。

“要像参与大湾区建设一样,形成思想共识,动员全市力量,积极参与深圳都市圈的规划编制和贯彻落实。”陈鸿宇建议,惠州要通过对调整地方政府的考核评价体系,大力引导中南部的惠阳、大亚湾、仲恺等县区打破区域壁垒,鼓励资源跨区域配置,强化与深圳、东莞的分工合作,加速同城化。“不能等,而是要先行先试,积极推动都市圈同城化。这既是愿景,也是责任。”

【记者】周欢

编辑 蓝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