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医生,这3年多亏了你。现在我感觉好多了,对工作和生活充满了信心,正准备考博士。”日前,正在坐诊的三水区人民医院心理卫生科副主任医师梁婉仪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李某,他挂号只为了送锦旗。
李某专门送上锦旗。
李某说,3年前,踌躇满志的他从外省调入三水,因为对工作和环境的不适应连遭挫折,彷徨、自我怀疑、整夜失眠的他时常感觉自己“很无用”,甚至想到过自杀。无奈之下,他找到三水区人民医院心理卫生科副主任医师梁婉仪求助。
通过详细的晤谈和心理测试,梁婉仪诊断其患上了抑郁性神经症。据梁婉仪介绍,来自西部省份村镇的李某内心自尊心非常强,认为自己作为家中的顶梁柱,不能被任何问题难住,日常也只对家人和朋友报喜不报忧。
“一系列挫折让他开始了自我怀疑,但他依然把所有的困难和问题都憋在心里。”梁婉仪表示,日积月累之下,李某内心开始难以承受,开始怀疑、否定自己,以致情绪低落、兴趣尽失,不愿意与人交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还不时被领导批评,有“生不如死”的感觉。
鉴于李某拒绝药物治疗,梁婉仪从心理疏导开始,鼓励李某更多地关注、欣赏自己的优点,多与同事、朋友沟通合作,闲暇时通过运动排解压力。三个月之后,李某开始接受药物和心理疏导双重治疗。
慢慢地,李某脸上的自信多了,失眠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至今年4月底,李某发现曾经自信、阳光的自己“回来”了,在梁婉仪医生的指导下,自己的事业也迎来了上升期。
为了感谢梁婉仪坚持对他进行长达三年的治疗,李某特意在梁婉仪门诊时挂号,并送上了满怀感激之意的锦旗:“感谢德医双馨的梁医生治好我的焦虑抑郁症,把我从死亡边缘拉回幸福快乐生活!”
谈起李某的治疗过程,梁婉仪说,李某的情况更多是对新的工作和环境不适应引起的,其实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大部分人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很快度过。梁婉仪提醒大家,如果大家在换工作或者进入新环境后出现焦虑不安、失眠等情况时,要多与同事、朋友沟通,适当运动排解压力;如果还是长期无法解决,就要及时就医,接受心理医生的专业指导,不要讳疾忌医。
链接:家长也应关注孩子的心理
其实,不光是成年人,孩子也有可能出现抑郁的症状。
近期,就有部分家长带着孩子找到梁婉仪接受心理疏导。她发现,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物质层面的需求,很少关注孩子精神上的需求。
来就诊的不少孩子告诉梁婉仪,爸妈只知道“给我买买买”“去这个补习班、去那个培训班”“他们不知道,这样做给我心里造成多大的压力,很难受”。
而在家长的认知里却是:“我没有给孩子一点压力,我不知道他怎么会这样,我已经尽力把最好的给孩子了。”
梁婉仪医生提醒广大家长,孩子的内心很敏感,也需要家长呵护,在做决定之前建议尽量询问孩子的意见。
【南方日报记者】魏英
【通讯员】三医宣
通讯员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