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都市圈来了!专家看好惠州三大优势

大都市圈
+ 订阅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报道。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报道。

近日,深圳市发改委提出,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充分借鉴三大世界级湾区发展经验,协调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参与。这一消息引发各界高度关注。

5月8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深圳都市圈中,惠州可以发挥区位、土地空间、产业基础三大优势,在对接深圳和辐射粤东粤北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深圳都市圈突出城市融合发展

南方日报:从“深莞惠经济圈”到“深莞惠都市圈”再到“深圳都市圈”,您认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林江:这几个圈的内涵应该差别不大。然而,名称表述的变化多少反映出一些特别的考虑。深圳都市圈的规划建设,既突出都市圈之中各个城市的相互融合,也突出了深圳的中心城市地位。在新时代可能是效仿和对标东京都市圈、纽约都市圈建设的比较好的做法。

去年,深圳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都市圈突出深圳是中心和枢纽城市,东莞和惠州应该围绕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进行谋篇布局。

实际上,突出深圳的中心城市地位,有助于发挥深圳在科技创新和应用对湾区经济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深圳作为中心城市也会在深圳都市圈布局下通过与惠州、东莞的融合发展来扩展深圳的经济腹地。这也有助于惠州和东莞更好地借助深圳因素促进自身发展。

分工协作促进深圳都市圈崛起

南方日报:此前有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在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中,深莞惠都市圈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都市圈、北京都市圈。深莞惠为何能够脱颖而出?

林江:深莞惠的GDP总量在全国都市圈中排在前列。深圳都市圈能够在全国脱颖而出,得益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一是区位优势。由于深圳都市圈的几个城市都是最靠近香港的,与香港有着密切联系。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深圳都市圈成功的关键。

二是历史渊源。由于深莞惠河汕都曾属于惠阳地区管辖,历史上就关系非常密切,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

三是产业分工。深莞惠尽管在产业结构上有一定的同构化倾向,都集中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但也有比较明显的分工。深圳致力于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东莞和惠州的优势则在于制造业。既合作又竞争,促进了深圳都市圈的崛起。

无

三大优势有助于惠州参与都市圈建设

南方日报:在深圳都市圈中,惠州有哪些优势,可以担当怎样的角色?

林江:惠州拥有很多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惠州夹在广州、深圳、东莞之间,既可以利用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在人才、科技资源方面的优势,也可以利用深圳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还可以对接东莞较充裕的民间资金,吸引这些资金前往惠州投资。

二是土地空间优势。惠州在深莞惠三个城市中土地资源最为丰富,完全可以通过利用空间优势充当深圳与东莞之间产业转移的缓冲区角色。

三是产业基础。惠州属于制造业城市,同时也是对接粤东和粤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充当了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与粤东粤北城市进行无缝对接的结合部。

如果把上述三大优势都发挥到淋漓尽致,将为惠州抢抓都市圈建设机遇推动自身发展提供关键砝码。

都市圈要完善规划协同打破行政壁垒

南方日报:深莞惠在推进同城化、一体化方面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

林江:深圳都市圈要真正推动同城化、一体化仍然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作为先例,2009年开始的广佛同城化在推进过程之中也遇到不少挑战,深圳都市圈建设估计也不例外。什么叫同城化?同城是否意味着两个城市的合并?如果一体化、同城化的边界定义更清晰,会对深圳都市圈建设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在一体化、同城化的背景下,都市圈里的城市加强合作本无问题,但是各个城市依然还是在各自地方政府的管辖之下,各个地方政府进行自己的产业规划、城市规划,这些规划之间又没有多少联系,长此以往就会拖慢同城化和一体化的进程。

深圳都市圈建设的关键,不单是深圳经济发展有多快多好的问题,而且还是深圳与惠州、东莞如何协调关系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打破行政区域壁垒。

【记者】周欢

编辑 蓝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