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客家是清初形成的新客家地区的代表,是客家“第四次大迁徙运动”中的一个典型。龙岗不仅是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也是深圳客家文化最典型的区域。
5月9日,客家·印象——大芬美术馆典藏客家题材美术精品展在大芬美术馆开幕,将持续至7月19日。
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便能见到围屋的踪迹。客家围屋结合了客家古朴遗风以及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围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
4
在展览作品中,可以看到客家人在居住的土楼、围屋、围村里,大都建有祖公堂即祠堂,作为陈放祖宗公牌和祭祀祖宗的地方,并且一定设在上堂屋。客家祠堂设有木雕神龛,里面按祖先的备份自上而下陈列祖公排位。逢年过节,客家人到宗庙或祠堂祭祖,仪式十分隆重,不仅要摆放猪肉、鸡、鱼,还要摆上各式糕点水果。穿戴整齐的子孙们排列有序进入祖公堂。然后进行烧香、点烛、读祭文、行跪拜礼。门上贴对联、放鞭炮。整个祭拜过程都显示了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和敬仰。
3
每逢重大节庆的日子,客家人都喜欢舞麒麟以示庆贺,祈求平安大吉,国泰民安。舞麒麟前有三项准备工作:采青、点睛和拜祖,这三项仪式过后才可进行舞麒麟活动。
作品中的客家凉帽也是客家文化中独特的“文化元素”之一。客家地区的妇女劳作时都会戴的一种用薄薄的篾片和麦秆编成的凉帽。凉帽四周还垂挂着10多厘米长的折叠均匀的布,有蓝色的,有白色的。织一顶凉帽需33道工序,十分繁复、精细。
2
近年来,大芬美术馆举办了“客家风情油画作品展”、“岁月如歌——第二届客家风情油画展”和“山海相融·全国名家绘客家美术作品展”等多个客家题材美术作品展并邀请众多全国美术名家来到深圳对客家文化进行了解和艺术创作。伴随着相关的研究和展览的推进,大芬美术馆对客家题材绘画作品已形成了定向性的收藏。
1
在以往探索客家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大芬美术馆将梳理研究馆藏的客家题材美术作品,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出,以精炼的文化解读和丰富的绘画表现方式来呈现深圳客家文化,从而进一步推动客家文化和深圳本土文化的研究与思考。
【记者】郭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