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博罗奋力打造百亿级南药产业集群

博罗发布
+ 订阅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明确指出,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其中,南药以道地药材闻名于世,是我国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岭南医学和南药故乡的广东,近年来正依托“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大力推进南药产业发展,截止目前广东已在全省25个县(市、区)审批通过了50个南药“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和12个省级南药现代农业产业园。

境内坐拥“天然药库”罗浮山的博罗县申报的南药产业园顺理成章的于2019年3月获批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南药产业及惠州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政策春风下,博罗省级南药产业园建设成效如何?近日,记者走进博罗实地调研。

构建优质南药种质资源库

各项目紧张建设中

投入资金已近亿元

“为不辜负政府对我们的信任,切实把南药产业园建设好,我们正在快马加鞭的推进项目建设。”4月24日,在博罗县康祥岭南本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横河镇的南药种植基地,总经理潘庆全指着冒雨在基地劳作的工人,向记者详细介绍公司承担的产业园项目建设情况。

红脚艾采收

潘庆全介绍,在博罗县省级现代南药产业园建设中,康祥农业公司主要项目是罗浮山红脚艾种苗培育及产业化推广种植;今年春季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种植红脚艾已达1000亩,遍布博罗六个镇。其余岭南药用品种(郁金、白花益母草、玫瑰茄、高良姜等)500亩。计划秋季继续增加红脚艾种植面积1000亩。这些工作一环接一环,他们一刻都没有停息,即使在疫情期间,他们也坚持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两手抓,稳步推进。

南药种植

“目前整体来看,我们已完成41.05%资金的投入,项目进度大概完成了50%。”潘庆全说。

在牵头实施主体单位——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见到许多忙碌的工人也都戴着口罩在进行紧张的生产。“我们主要承担南药加工产业体系升级、南药产品质量标准制定与提升、博罗南药品牌体系等8个项目的建设,目前各项工作都在按计划稳步推进中,比如,升级设备已购回,个别都安装到位;完成了16个南药品种的生产,同步在进行这些品种的质量标准研究与稳定性考察......”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炜忠介绍说,作为国内南药领军企业之一,南药产业园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力推动了公司的技术升级,也对博罗乃至全国南药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引领作用。

同样,广东新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惠州象山药王谷科技有限公司和博罗县林业科学研究所这三家实施主体单位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为确保高质量完成产业园项目建设,他们克服了疫情、天气等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让公司承担的产业园建设项目都取得了可喜进展。

“发展南药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惠州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我们博罗县提高政治站位,既把南药产业园建设作为一项目政治任务,又当做博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决战脱贫攻坚工作的抓手去监督落实。”博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永忠说,目前5个实施主体承担的22个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开工率达100%;资金投入方面,项目已完成投资9410.32万元,完成项目计划总投资的46.09%。

产业链在完善增强

冲击百亿级南药产业集群

众所周知,境内坐拥“天然药库”罗浮山的博罗县,自古就是我国南药材的地道产区和主产区之一,有着悠久的南药发展史,在宋代时期,罗浮山“洞天药市”便是岭南“四大集市”之一。

正是由于博罗南药种植和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目前博罗南药产业仍具有较好的基础,涌现了罗浮山国药、新峰药业等多家国内中药界知名企业。

“但我们南药在产业链各环节间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陈永忠坦诚,“一产”种植方面,目前全县南药种植面积约为2万多亩,这个规模都远远不能满足本地药企的采购需求;“三产”方面更是只有部分企业在探索,“二产”也有升级空间。因此,博罗南药产业园建设将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通过延伸博罗南药产业链  提升博罗南药价值链 拓宽博罗农民收益链。

陈永忠介绍,根据县委县政府规划,通过省级南药产业园建设,博罗县力争到2023年实现南药产业链总产值100亿元,产业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并提供非农就业岗位达到1万个,引入电商销售额超过10亿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各实施主体秉着高度责任感,在推进各自项目建设。“我们公司致力于罗浮山中草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选育,建成了600多亩种质资源保存基地,目前已采集道地种源 600 多种,分为南药花果区、药食同源区、珍稀阴生药物区、南药乔木区、南药藤类区等区域,同时结合桉树林地改造,进行南药绿色种植技术示范推广。”产业园实施主体单位之一的惠州象山药王谷种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嘉园介绍道。

据了解,为抓住惠州发展大健康产业机遇,博罗县正把南药产业园建设作为博罗发展生命健康产业重要依托,着力打造“中草药种植+药企+健康服务”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模式。

“在产业园项目带动下,目前我县还在进一步挖掘南药在食用、旅游等领域的产业价值,推动南药成为博罗富民兴村、乡村振兴的优势特色产业。”陈永忠说,全县将紧紧围绕南药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南药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力争通过南药产业园项目建设,在博罗形成较强竞争力的百亿级南药产业集群。

创新发展模式

已联农带农1600多户

联农带农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最重要内容,在广东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指引中明确要求,产业园内农民收入要高于所在县(市、区)平均水平15%以上。

记者在当地调研时注意到,由于南药种植需要较长时间,一般的中药材需要4-5年才能见效益,投入周期长、成本高,农户对南药种植意愿普遍不高,从而让南药产业园联农带农方面遭遇困境。但在困难面前,博罗县农业农村局和产业园各实施主体并没有顺其自然,而是积极主动作为,想办法破解南药种植投资收益慢的问题。

“为缩短农民投资周期,我们经过大量的走访考察,引进了优质的南药品种——红脚艾,一年可收获四次,当年种植,当年即有效益。”潘庆全指着基地的红脚艾苗圃说,艾叶是人类应用历史最为悠久的药用植物之一,也是经典中药品种和上佳食材。客家人有句老话,‘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红脚艾是艾叶中药用价值最高的一种,具有很高很广泛的应用价值,目前他们正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红脚艾种植,与农户签订报价回收协议,种植效益也非常不错,农户亩收入超过1万元。        

康祥岭南本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庆全点赞南药

“去年已有10多户农民跟我们合作,种植500亩,今年已经和20多个农户签订了合作协议,我们全年计划发展到2000亩。”潘庆全说,为了彻底打消农户的后顾之后,他除了保价回收艾叶外,今年还免费为贫困户赠送红脚艾种苗。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在博罗县麻陂镇、观音阁镇等多个乡镇,很多农户加入到红脚艾种植中。

无独有偶,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炜忠也详细介绍了公司联农带农成效:“公司生产的金莲花软胶囊和消炎利胆片等产品,均得到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博罗南药现代产业园建设期间,公司通过带动农户种植小叶榕,助力南药‘一产’种植业的发展。”

作为产业园建设的监督主体,博罗县农业农村局始终把联农带农效应列为核心指标对实施企业监督。“我们都要求实施主体,尽量与南药种植户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或者发展订单式种植,保价回收,解决农民后顾之忧。”陈永忠说,一年来,产业园联农带农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共带动农户1637户,其中紧密型48户,松散型316户,辐射型1273户。同时,农业农村局目前还在积极与有实力的农业公司洽谈,希望通过引进大公司,发展“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南药种植,扩大南药的联农带农效应,让南药切实成为当地富民兴村的产业。

红脚艾加工产品

艾灸

南药食品


来源南方+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