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
为保障佛山市残疾人朋友的切身利益,“佛山残联”公众号推出《以案说法》专栏,通过列举生动具体的案例为残疾人朋友进行法律科普,并邀请专业律师作解读,欢迎关注。
案件简述
孔某系一级智力残疾人,2011年12月孔某与北京某物业管理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2年,至2013年11月30日终止。2013年7月,孔某个人在不理解签署的文件性质的情况下签署了离职申请。孔某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北京某物业管理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人民法院认为,因孔某不具备对签订劳动合同、签署离职申请等涉及个人重大利益的行为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且不能预见其行为后果,重大民事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孔某代理人对孔某签署离职申请的行为不予认可,孔某签署离职申请的行为应属无效,双方的劳动合同应继续履行至合同期限终止。北京某物业管理公司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对孔某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案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条规定:
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第三十八条规定:在职工的招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三条规定: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第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本案孔某系一级智力残疾人,因签订劳动合同、签署离职申请属于比较复杂的重大民事行为,与孔某的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签署离职申请应由孔某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孔某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但孔某代理人对孔某签署离职申请的行为不予认可,孔某签署离职申请的行为应属无效。
残疾人自强不息、自尊自立,参加适合其自身能力的劳动,应当予以支持。本案判决表明,司法审判必须依法切实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让其能通过自身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维权指引
(1)多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证据意识。
(2)残疾人的监护人要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密切关注残疾人的行为,当发现残疾人权益可能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到劳动部门、残联、法律援助等机构寻求帮助。
往期回顾
①“残联”来电通知领补贴?小心,是骗局!
②12岁智障女孩遭性侵,我们该如何保护这群折翼天使?
③男子哄骗精神病人卖房,合同被判无效!
④婚姻期间一方的残疾赔偿金,离婚时能否夫妻均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