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生命写成一支献歌

龙门发布
+ 订阅

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在一场演讲会之前,徐志摩盛赞泰戈尔的中国之行,并说泰戈尔为中国带来了清新的艺术之风。事实也如此,中国现代作家受泰戈尔影响的不少,其中直接受惠的是冰心。冰心的《繁星·春水》是她在读完了泰戈尔诗作后才提笔写的。

初读泰戈尔,始于青春年少,源于一本《吉檀迦利》。“吉檀迦利”为孟加拉语,意思为“献歌”。这是一部哲理诗,也是一部抒情诗。万物生命的繁华枯荣,现实世界的喜怒哀乐,撞击着诗人的心,时代的脉搏在诗人的血液里跳动。诗人不舍地追求着、探索着人生的真谛,寻找着、开辟着通往理想之路的途径。与其说《吉檀迦利》是泰戈尔爱的“宗教”诗,不如说它是诗人献给全人类的理想之歌、生命之歌。

来自东方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这部诗作曾轰动世界,让西方吃惊。西方的所谓贵族人士开始擦亮他们被工业革命烟火熏黑的眼睛,惊讶地看着这位东方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走上领奖台,并赞叹泰戈尔是“比我们中任何一个都要伟大的诗人”。

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泰戈尔生活的时代,印度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泰戈尔的创作深深扎根于印度这个古老而多元的国度。在泰戈尔的笔下,尤其是在诗篇中,神秘而炫目的宗教仪式、美丽而迷人的亚热带风光、勤劳而智慧的印度人民等画面和场景,都跃然纸上,颇具艺术感。泰戈尔的创作涉及多种文学体裁,深刻地反映了印度社会的许多重大而迫切的问题,表达印度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和平与进步的感情和愿望。泰戈尔第一次在印度这片无声却不能再沉默的土地上热情地向世界呼唤,呼唤着光明与和平,呼唤着民族的独立与发展。他的作品,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小说等,始终保持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创新手法。他以清新隽永、优美而感人肺腑的语言和旋律,或悲哀或激昂或神秘地讲人生的爱与怨、欢乐与伤悲、美好的幻想与执着的追求。他那个博大的心灵融化流涌成瑰丽作品,影响和鼓舞了世界。

就像每一条路都是迂回曲折一样,每个诗人的探索都是坎坷不已,充满挫折的。在那个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特殊年代,泰戈尔愤怒地抗议和抨击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同情和支持被压迫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运动,努力寻找着各民族和平美好的天国——诗人的理想之国。为了寻求民族的解放和独立的道路,泰戈尔奔走于世界各地。

于是,泰戈尔的中国情缘应运而生。作为一位艺术家,他热爱并吸收中国的优秀文化,作为一位热爱和平进步事业的社会活动家,他同情生活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铁蹄下的中国人民,关心中国的出路。

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在一场演讲会之前,徐志摩盛赞泰戈尔的中国之行,并说泰戈尔为中国带来了清新的艺术之风。事实也如此,中国现代作家受泰戈尔影响的不少,其中直接受惠的是冰心。冰心的《繁星·春水》是她在读完了泰戈尔诗作后才提笔写的。

为欢迎泰戈尔到中国,徐志摩等新月派诗人还特意为泰戈尔表演了一个英文歌剧,参加演出的有徐志摩、林徽因等。演出深受泰戈尔的称赞,他从座位站起来走上舞台对林徽因说:“你的美丽和智慧不是借来的,是神早已给你的馈赠,不只让你拥有一天,一年,而是伴你终生。”后来大家都知道,这话其实是对中国女性真诚的赞美。泰戈尔一生热爱着对于印度有着深厚情谊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在那部零碎而短小却丰富而深刻的诗集《萤》中,他写道:“《萤》的根源在中国……”他甚至这样说:“相信我的前世一定是个中国人。”在泰戈尔看来,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和印度有太多的相同。因此,他对中国有着不可割舍、不可遏制的爱。他宁愿做一个摆渡人,把纯洁的友谊和凝重的爱从印度送到中国,表达诗人渴望和平共处、共同进步的愿望。中国人民应该永远记住这个善良的朋友。

泰戈尔的中国之行,和徐志摩、林徽因留下了一张颇有气质的合影:人面桃花的林徽因、仙风道骨的泰戈尔、郊寒岛瘦的徐志摩,后世评论,“无法超越的三友,真正的风尘三侠。”一代诗哲也无意间见证了人间四月天才子佳人的故事。

这就是泰戈尔,一个杰出而优秀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诗文和故事,给予了我许多向上向善的力量。

当我一次次仰望一代巨匠泰戈尔时,我没有自卑自己的渺小,而是油然而生一种因人类产生过这样优秀的诗人而自豪的感觉。历史总会记住那些为人类进步事业贡献过的人,如繁星也罢,如飞鸟也吧,泰戈尔已把生命唱成了一支“吉檀迦利”,久久回响。

来源:惠州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