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梅州,不去领略这些客家文化,尝尝这些客家非遗美食,你将错过很多~

梅州旅游
+ 订阅

梅州

心如铁石总温柔,玉骨姗姗几世修。

漫咏罗浮证仙迹,梅花端的种梅州。

梅州崇文重教,历史悠久,人文名胜众多,被誉为文化之乡,是广东省著名的人文秀区,千年客家历史,孕育了丰富厚重、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

来到梅州想了解“文化之乡”

那就跟着小编走吧

带你走进客家之乡,走进田间地头

走近客家民居,领略梅州人文风情

感受历史名城容载万物的古朴气度

和客家的独特韵味

新梅互联 摄

文化场所和景区

中国客家博物馆

有人说,如果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首先得从博物馆开始,了解梅州就要从中国客家博物馆开始。

新梅互联 摄

中国客家博物馆是国内首家全面展示客家民系文化渊源与发展、系统收藏、整理、研究、展示客家历史文物与客家民俗文物的综合性博物馆。

新梅互联 摄

客天下景区

客天下景区是体验客家民俗文化的最佳去处。客家小镇,一座山水中的小镇,一幅原生态的客家风情画卷,集客家建筑、客家文化、客家饮食、旅游、居住、购物、休闲为一体。

来源:网络

这里的百米客家迁徙图、刘沅声泥雕艺术长廊、复古的客家建筑、特色的客家歌舞表演,纷繁多样的客家美食,无一不在展示着这座古朴的世界客都。

来源:网络

松口古镇

松口古镇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也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昔日有着"自古不认州"的盛名,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山歌之乡”美誉,是千年古镇,亦是中国岭南四大古镇之一,在2017年评为“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

新梅互联 摄

这座“活着”的古城,不仅联系着那华侨漂洋过海的故乡,也是古今中外文明的交融象征。是在经历风雨后的市井烟火生活。松口 ,一座千年古镇,它的历史和文化从来不在博物馆内,而在寻常生活的呼吸之中。

新梅互联 摄

百侯古镇

古往今来,百侯镇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一腹三翰院,一同怀四魁”等典故更是流传九州。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屋建筑,居然有120多座,也有中西合璧的建筑。

来源:网络

走进这座古镇,就有种感觉像是自己穿越了一样,仿佛进入了那个年代一般。这里的一栋栋的古建筑都像在和我们诉说着它的那些过去,整一个古镇就想一幅长长的画卷一般,给我们展示着这里的客家文化。

新梅互联 摄

泰安楼

泰安楼,由当时蓝姓富商建于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公元 1764年),距今已有近255年历史。泰安楼历史悠久,规模雄伟、粗犷,布局合理、科学,文化内涵丰富,是客家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也是中国与世界民居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

新梅互联 摄

泰安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其中大多数的命名也寓意隽永、意味深长。土楼作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

黄晨宇 摄

花萼楼

花萼楼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设计精巧、结构独特,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是目前广东土围楼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是世界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来源:网络

“花萼楼”顾名思义,取义“花萼相辉”。源于《诗经》中的“常棣之华,萼不华华。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萼,意为“花托”,暗指家庭兄弟间的情谊就如同花与萼一样,相互扶持辉映,既寄托了祖先期盼家庭兄弟和谐共处的愿望,又显现了客家人团结勤勉、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

来源:网络

非遗文化

梅州客家山歌

梅州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于宋、明期间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产生,是中原文化与梅州土著文化融合的产物,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乡土生活气息浓郁。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音乐、民间文学的瑰宝。2006年,梅州客家山歌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艮辉 摄

梅州客家山歌共有腔调近百种,音调高扬绵长,平稳流畅,起伏不大,音区较高,音域较窄;级进较多,跳进较少,节奏自由,节拍多样,常有多种节拍混合而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演唱方式变得多种多样,有劳动唱和、恋爱对歌、擂台斗歌、婚礼对歌、民间艺人说唱、文艺团体演唱等方式。

李艮辉 摄

广东汉剧

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是广东省汉族客家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东的梅州地区、惠阳地区等闽粤赣边区各地。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牡丹”。

来源:网络

广东汉剧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关键时刻,被客家人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并挽救了这个濒临绝境的“外江戏”——汉剧,使其在粤东客家地区不断生根、开花、结果,广为流传,成为客家人自已喜爱、习惯和传唱的戏曲。

来源:网络

广东汉乐

广东汉乐是古代汉民自中原南迁带入的民间音乐,有“中州古乐”之称,在大埔流传了至少有500年以上。保留中原宫廷音乐特点,与大埔当地的民间音乐融合,同时吸纳了潮乐的一些成份,从而形成独特、完整的乐种。

来源:网络

按照传统的演奏形式和长期沿革的演奏习惯以及不同用途,广东汉乐分为五个类别:丝弦乐、清乐、汉乐大锣鼓、中军班音乐、庙堂音乐。2003年,大埔县被命名为“广东汉乐之乡”。2006年,广东汉乐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网络

五华提线木偶戏

五华提线木偶戏的木偶造型精细,分生旦、丑、公、婆、净六个脸谱,形体高大(约高90厘米)。其演出的传统剧目分传本戏和杂耍戏两类,传本戏有较为规范的传统剧本,多以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为题材,杂耍戏则来自社会日常生活,以滑稽讽刺手法褒贬人情世态,传统剧目有40多种。

来源:网络

五华提线木偶戏的表演技艺自成体系,别具一格,独创了许多奇特的绝技绝艺,岭南民间戏曲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文化智慧和创造力的生动例证。

来源:网络

龙舞(埔寨火龙)

广东丰顺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表演形式一般有燃放“禹门”(鲤鱼跳龙门)、“烟架”烧火树、“火龙”三个部分,至今有300年历史。

来源:网络

几十名赤膊大汉手擎火龙,在绣球的引领下舞动游走,巨龙飞舞,烟花怒放,火箭四射,极具震撼力。一条火龙一般要由三四十个赤膊青年合力手擎,加上鼓乐手、舞龙虾金鱼等人,整个队伍达200余人。火龙舞动时火花四射,场面壮观,吸引周边几万名群众前来观赏,如此盛况几乎年年如是,世代相传。2008年6月丰顺埔寨火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来源:网络

席狮舞

“席狮舞”也称“打席狮”,是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郊范围内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是梅州市区客家民众在进行传统人生礼仪“香花”佛事时、请和尚做斋、超度亡灵,穿插于佛场间的一种游艺活动。

来源:网络

舞“席狮”时,由一个和尚就地卷起草席作为“狮子”,另一个和尚拿“青”(多用长命草作“青”)持扇伴舞,表演过程有出狮、引狮、舞狮、种青、偷青、藏青、抢青、逗狮、入狮等数个环节。

来源:网络

非遗美食

客家娘酒

中国许多地区都出产黄酒,客家黄酒以独特、古老的火炙酿酒工艺独树一帜,口味尤为醇美。被客家人亲切地称为“娘酒”。

来源:网络

一声娘酒道出了客家黄酒的精髓:客家女子坐月子时用黄酒煮鸡补身体,所以客家人自出生起,就闻着黄酒煮鸡的味道,对黄酒有着很深的记忆。

客家人不管男女老幼都会饮酒,交际待客、喜庆寿宴、逢年过节,喝自家酿的黄酒,度数不高,既解渴又滋补,暖胃养人。

来源:网络

客家盐焗鸡

梅州盐焗鸡是客家人的常用名菜,常用于筵席,素有“无鸡不成筵”之说。

新梅互联 摄

盐焗鸡无疑是客家菜中的招牌,用竹制草纸将整只鸡包好,埋入炒制过的热盐堆中焗熟,“焗”出来的鸡保持原汁原味,满口的骨肉鲜香。这种做法锁住了鸡肉的水分,肉质不柴且香味四溢,鸡肉嫩滑,鸡皮脆爽。

来源:网络

留隍云片糕

留隍云片糕和留隍草席一样闻名遐迩,是留隍著名的传统食品,因糕片颜色雪白如云,因此得名。

来源:网络

当地人又称为之为锦糕,也有一些外地的客家人称之为留隍糕、纸牌糕。云片糕主要原料为糯米、白砂糖,辅料是橙糖、榄仁、芝麻油、香料、阿华田等,原料优质、制作精细,具有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等特点。

来源:网络

畲江菊花糕

菊花糕是梅县特产之一,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问世,至今盛产不衰,菊花糕因其外观似菊花,口感香甜、质地软韧而受人喜欢。

来源:网络

菊花糕因其粒小、柔韧、甘甜也被称作客家传统的“QQ糖”还有就是因其颜色跟巧克力相似,也有人称它为客家人的“巧克力”。客家传统特色小吃菊花糕,是许多客家人童年的甜蜜回忆。

来源:网络

五华酿豆腐

酿豆腐在客家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粮食匮乏的过去,还是生活富足的今天,客家人餐桌上都少不了这道传统经典美食。在幼年时,就知道客家人逢年过节或家里来了客人,酿豆腐是最隆重的待客之道。

来源:网络

酿豆腐,是客家三大名菜之一,尤以五华县华城镇所产为最佳。主要特色是:“肥、咸、烧”。客家酿豆腐取材容易,物美价廉,只将肉馅嵌入白豆腐,做到荤素完美搭配。五华酿豆腐以其独特材质和制作、烹饪手法,口感细腻香甜,最富盛名,深受各方人士喜爱。

新梅互联 摄

黄金姜糖

黄金姜糖,又叫黄金可口姜糖,质地细腻,口感清新,风味独特,是丰顺县传统糖果名特产,广东岭南特色食品。

来源:网络

黄金姜糖产自丰顺县黄金镇,颜色橙黄透明,吃起来口感偏辣,食之可口,又有韧性,令人回味无穷。黄金地处韩江流域,地势低洼,内河罗织,四季瘴气多,湿气大。久居此,瘴湿之气侵入肌骨,易得风湿疾。而姜具有除湿祛寒之功效,世代黄金人甚爱食姜。

来源:网络

梅州客家文化远不止这些

如想了解更多梅州客家文化

那就来梅州吧

体验世界客都的魅力

感受客家的文化熏陶

五一”提醒|正是出游好时节,安全有序莫忘记

(一)口罩挡不住你和花儿的笑颜,却可以阻挡病毒的侵入。防控优先,请君加强防护。

(二)良辰美景时时有,赏心乐事处处多。切记预约出行,错峰出游。

(三)徜徉天地间,“平安”二字记心田。坚持安全第一,远离危险。

(四)好山好水看不够,挥一挥衣袖,留下更多文明美好。

内容综合自网络

图片来源于:新梅互联、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