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下午,博罗县医共体总医院揭牌仪式在博罗县人民医院举行。博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黄松茂,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徐辉等参加活动,共同为博罗县县域医共体总院进行揭牌。以博罗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各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揭牌,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出新的步伐。
博罗入选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9年9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和试点县名单,惠州有3个县被确定为试点县,包括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推动县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次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涉及体制机制转换和多方利益调整。”黄松茂强调,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博罗县医改工作有史以来牵涉面最广、程度最深、对体制冲击最大的一次改革。作为试点县之一,博罗在以往医改中涉及到的大部分问题,都要在这次医共体建设中集中解决,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尽快适应医共体新模式,根据各自职能,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
博罗县人民医院院长林燕峰表示,博罗县医共体总医院将主动适应医改新形势,积极推进医共体各项工作的落实,立足患者需求和医学前沿,不断整合提升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有效建立以健康为中心、防治结合的县镇村三级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南方+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和广东省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0 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34个国家县域医共体试点县要在2020年4月底前完成政府挂牌、变更实行唯一法定代表人、进入实质性运作;其他县也要于5月底前全部完成相关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在建设过程中,要重点挖掘并树立1个政府高位推动、效果明显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工作。同时,要用好2019年省财政下拨的县域医共体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切实发挥专项资金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激励作用。
2020年底县域内就诊率须达90%
黄松茂表示,近年来博罗县不断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是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不仅能够达到逐级帮扶、带动发展的目的,更能够实现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进而提高百姓就医质量,高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019年10月,《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提出到2020年6月,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区)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到2020年底,各地级以上市至少初步建成1个优质高效运行的县域医共体,医共体所在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
为何要建设县域医共体?《实施方案》指出,县域医共体将系统整合升级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建立县镇村三级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有效解决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县域医共体建设共有11个方面的主要任务,除了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更要加强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并深化人事、薪酬、医保支付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
县域医共体要怎么建?《实施方案》明确,县级政府是建设县域医共体的责任主体。县域医共体由县级公立医院牵头,若干家其他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成员单位。
县域医共体内部实行统一管理,由牵头医院院长负总责,议事决策由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县域医共体在日常运行、人员管理、内设科室和岗位设置、绩效考核、收入分配、职称评聘等方面具有自主权,实行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系统六个方面统一管理。
其中,县域医共体内部人员由县域医共体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牵头医院拥有对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任命权;县域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财务实行单独设账、独立核算,由县域医共体统一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财政投入资金将拨付到县域医共体,按规定的资金用途安排使用。
此外,医共体内部床位、号源、设备将统筹使用,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县域医共体将设立唯一药械采购账户,统一用药目录,药械统一采购配送、药款统一支付。
《实施方案》还提出,县域医共体建设运行得好不好,其评价结果将与医保支付、医院等级评审、评优评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挂钩。
【记者】廖钰娴
【摄影】梁维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