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4月24日发布的2019年报,华夏幸福(SH.600340)营收1052.1亿,同比增长25.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6.12亿元,同比增24.4%,整体毛利率43.7%。
年报发布后,市场多持肯定态度,不过前几年的“跌跌撞撞”仍然让人们对这家专做产城项目的房企有所担忧。根据年报,华夏幸福的经营性现金流为-318.19亿元。
市场对业绩满意
华夏幸福2019年各项业绩数据指标都有着良好的表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指标增幅均超过24%,过去五年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32.1%。年报指出,华夏幸福的投资运营的园区新增签约投资额1956.13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7.8%,新增签约入园企业545家,平均单家新增签约额比去年同期高出51.8%。
同时与一些房企近似于“铁公鸡”的做法不同,华夏幸福通过年报宣布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5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赠3股,按照截至4月24日的总股本计算折合现金分红45.199亿元,从历史数据来看,这已是华夏幸福连续五年现金分红占净利润比重不低于30%。
或许是因为业绩和分红的表现,市场对这份报告的态度是积极的,在25日发布后,华夏幸福在此后的头一个交易日(27日)便大涨8.76%,28日盘整后,又在29日大涨3.47%,截至29日的收盘价,华夏幸福用3个交易日实现12.8%的股价涨幅。
南方+记者搜索发现,多家证券机构给华夏幸福的2019年报予以正面评价,评级也多为“买入”“推荐”“优大于市”等,从某种意义上也体现市场对华夏幸福经营情况持肯定态度。
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为负
年报显示,与其他上涨数据相比,华夏幸福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却显示为-318.19亿元,这一数字是2018年时(-74.28亿元)的约4.28倍。这已是华夏幸福连续第三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负值,在2017年时,该项指标为-162.28亿元。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归母净利润仍有24.4%涨幅的背景下,经营性现金流下滑,通常是因为公司出现了销售赊销或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等行为。报告中提到,2019年末华夏幸福应收账款468.71亿元,比上年增加36.10%,占总资产的比例也提高至10.24%,报告指出该项原因系应收政府园区结算款增加。
事实上,上交所在2018年时就曾在对华夏幸福的问询函中提及当年应收账款余额18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9.04%。当时华夏幸福的回复是公司业务特点、模式以及公司规模扩张发展带来的阶段性差异,属于业务开展的正常现象,并指出其中185.33亿元应收政府园区结算款中98%以上均为一年内。
4月26日,华夏幸福召开2019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根据有媒体发布的会议实录,有人在现场向管理层抛出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的问题。对此华夏幸福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吴中兵表示,年内各个季度经营性净现金流呈现出好转的趋势,四季度经营性现金流为77亿元,已经转正。
吴中兵表示,今年一季度虽然受开发模式和疫情叠加影响仍为负,但呈现出逐渐好转的趋势。将进一步提升整体经营稳健性,推动规模与效益的双增长。公司会推动存量资源的优化利用,优化经营性净现金流。而根据此前发布的季度报告,华夏幸福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为-125.12亿元。
平安入股之后
此前几年,有关华夏幸福的消息多与中国平安有关。
华夏幸福于2018年引入平安,彼时双方曾达成对赌协议,要求此后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4.15、144.88、180.01亿元,目前华夏幸福2018、2019两年都已完成任务,按此计算,只要2020年净利润在去年基础上再增加约23.2%,华夏幸福即可全部完成净利润增长的要求。
此前华夏幸福曾因环京区域市场环境和政策变动问题,发生销售低迷和回款等问题。年报显示,2019年华夏幸福销售额为1431.72亿元,与2018年相比下降约12%,甚至低于2017年1522.12亿元。
不过,据吴中兵在业绩说明会上的说法,自中国平安先后两次入股以来,公司已经逐步地回归了正常的经营发展节奏。
华夏幸福董事会秘书林成红也在会上表示,随着重要股东中国平安的入股,公司明确的定位是成为中国平安重要战略协同的企业,从公司治理到业务发展,公司获得了全方位的提升。包括治理水平持续提升,经营管理体系获得升级,信用水平得到增强等。另外华夏幸福年报也指出,成为中国平安重要战略协同企业后,公司融资环境及结构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优化,为公司未来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而在平安入股之后,华夏幸福在2019年悄然开启了轻资产模式的新业务,首个项目在北京丽泽落地,另外还在产业新城主营业务外,积极布局包括商业综合体、公共住房、康养、科学社区等商业地产及相关业务。
在粤布局已成型
华夏幸福从环京区域起家,并在近几年持续在京津冀都市圈以外的区域布局,意图将产业新城模式进行异地复制。
报告显示,2019年华夏幸福环京以外区域销售额占比从上年同期的46.5%大幅提升至57.8%,作为重点布局的都市圈之一,华夏幸福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布局了江门高新产业新城、中山民众科创园、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三个项目,依托当地产业基础,科学谋划产业布局,通过龙头引领、产业链整合、孵化加速等模式,为所在区域导入先进产业集群。
根据年报信息,报告期内大湾区三大项目新增签约入园企业9家,新增签约投资额67.76亿元。其中最早布局的江门高新产业新城聚焦智能硬件、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三大产业集群,新增签约惠州市富丽电子有限公司等5家入园企业,新增签约投资额22.32亿元。
不过年报也写明了产业园区存在的风险,该业务投资金额大、业务周期长、业务环节复杂等特点,开发过程中涉及区域定位规划、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建设、土地整理、招商引资以及区域综合服务等众多环节,需要公司具备较强综合开发能力。其中,产业招商受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各地招商引资政策以及招商环境的影响较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土地整理的资金投入对资金要求较高;异地复制对公司在不同区域的拓展、经营和管控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
华夏幸福方面表示,将持续提升核心能力和经营质量;坚持创新驱动,以科创为引领;坚持高质量发展,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江门、中山、珠海三大区域产业新城项目创新提质发展。
【记者】葛政涵
【统筹】赵兵辉 冯善书 张西陆
【海报】郑炜良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冷眼看年报 华夏幸福海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