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报告概览
当下的疫情防控工作对“数字政府”建设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本报告以市场主体感受为依据,从需求侧系统性评价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于2019年暑期开展了一次全国实地调研,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实地走访24省、110市、281个区的政务办事大厅,访谈前来办理业务的市场主体,从需求侧视角考察全国“数字政府”建设,收集有效调查问卷合计8293份。其中,课题组在浙江省走访了杭州、金华、丽水、宁波、衢州、湖州和舟山7个地级市,在其下属的15个区的政务大厅内随机访问市场主体,共收集648份有效问卷(附录1-3报告了样本的空间分布、业务分布以及受访者情况)。
(表1. 浙江省“数字政府”需求侧建设指标体系及最新进展)
(数据来源: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最大值”和“最小值”指的是在浙江省内7个调研地级市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评级划分标准为:A级(85-100分)、B级(70-84分)、C级(60-69分)、D级(60分以下)。总得分为三个二级指标的平均值。)
浙江省“数字政府”需求侧建设指标体系及最新进展概览如表1所示。总体而言,浙江省“数字政府”需求侧建设总得分78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分数评级中评为B级。浙江省“数字政府”潜在使用率得分93分,评级为A级,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浙江省“数字政府”实际知晓率得分为79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评级达到B级水平。“数字政府”实际使用率得分为61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评级处于C级水平。
现将主要发现报告如下。
二、浙江“数字政府”需求侧建设的最新进展
从需求侧的视角看,“数字政府”建设大致可以分为想用、知道、使用和好用四个阶段,正处于可快速增长的“全面普及期”。这四个阶段中,想用、知道阶段可以对应浙江省供给侧的“重点突破期”,使用、好用阶段可分别对应浙江省供给侧的“全面普及期”“深度发展期”阶段。从市场主体的反馈看,目前,浙江“数字政府”需求侧建设大致处于大规模知道阶段到大规模使用阶段的转型期。
(一)92%的市场主体认为“数字政府”是大势所趋
如图1所示,在浙江省,有高达92%的市场主体认为“数字政府”是大势所趋,有7%的市场主体表示不确定,只有1%的市场主体认为“数字政府”不是大势所趋。
在浙江省杭州市调研期间,有很多市场主体提起自己使用了浙江政务服务网和“浙里办”APP,并对使用体验感到满意。市场主体对“数字政府”有好感,并对其未来充满信心。由调研数据可知,浙江省市场主体普遍存在“数字政府”使用意愿。从这一点看,浙江省数字政府建设的需求旺盛,正处于可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全面普及“数字政府”的需求旺盛。
(图1 在浙江,92%的市场主体认为“数字政府”是大势所趋)
(二)93%的市场主体表示愿意使用“数字政府”
如图2所示,如果“数字政府”能办理所需业务,平均而言,浙江93%的市场主体表示愿意使用。其中,愿意使用网上办事大厅的市场主体比例为91%,愿意使用“浙里办”APP的市场主体比例为86%。这表明浙江省市场主体对“数字政府”的使用总体持积极态度,绝大多数市场主体都愿意使用“数字政府”。
调研期间,“愿意用”是市场主体普遍反馈的心声。在实地调研访谈中,不少市场主体表现出了强烈的使用意愿。有许多市场主体在被问及“如果电脑或手机上能办理所需业务,是否愿意使用”时,都脱口而出“当然愿意啦!”,有些市场主体还会进一步解释说明,表示数字政府能够大大方便业务的办理,也可以节省他们办事的时间、费用。从受访者的反馈看来,只要“数字政府”能真正方便办事,绝大多数市场主体都愿意足不出户,利用“数字政府”办事。
(图2 在浙江,93%的市场主体表示愿意使用“数字政府”)
(三)72%的市场主体认为“数字政府”不能完全取代窗口办理
尽管绝大多数市场主体都认为“数字政府”是大势所趋,但是,如图3所示,平均而言,浙江72%的市场主体同时也认为“数字政府”不能完全取代窗口办理。此外,有17%的市场主体认为“数字政府”能完全取代窗口办理,11%的市场主体持不确定的态度。在浙江,有受访市场主体这样对调研员说:“完全取代?肯定是不能完全啊,有些还是需要有人在。”
(图3 在浙江,72%的市场主体认为“数字政府”不能完全取代窗口办理)
(四)79%的市场主体知道“数字政府”
(图4 浙江省79%的市场主体知道“数字政府”)
本文把市场主体知道“数字政府”的比例定义为知晓率。如图4所示,平均而言,浙江“数字政府”的知晓率为79%。其中,网上办事大厅浙江政务服务网自2014年6月推出以来,经过5年时间发展,知晓率已有77%。同年8月,推出“浙江政务服务网”APP,并于2018改名为“浙里办”APP。在不断地更新、发展、整合功能和优化升级中,“浙里办”APP在浙江的知晓率达到65%。
(五)超过50%的市场主体通过办事大厅的工作人员或办事大厅广告获知“数字政府”
如图5所示,市场主体通过“工作人员告知”、“朋友介绍”、“办事大厅广告”、“自己网上查找”和“媒体宣传”知道“数字政府”的比例分别为42%、23%、12%、9%和6%。这表明,在知道“数字政府”的市场主体中,通过“办事大厅广告”和“工作人员告知”知晓“数字政府”的市场主体共有54%(12%+42%=54%),即超过一半的市场主体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动推广获知“数字政府”。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办事大厅工作人员告知对市场主体知晓“数字政府”有着42%的贡献率。
(图5 在浙江,超过50%的市场主体通过办事大厅的工作人员或办事大厅广告获知“数字政府”)
(六)61%的市场主体使用“数字政府”
本文把市场主体使用“数字政府”的比例定义为使用率。如图6所示,平均而言,浙江“数字政府”的使用率为61%。其中,网上办事大厅自2014年推出以来,经过5年时间发展,使用率为57%。
本文把在知道“数字政府”的市场主体中使用“数字政府”的比例定义为吸引力,即“数字政府”使用率与“数字政府”知晓率的比值。如图4和图6所示,浙江“数字政府”的吸引力为77%(61%÷79%=77%),即在知道“数字政府”的市场主体中,77%的市场主体会选择使用“数字政府”。其中,网上办事大厅的吸引力为74%(57%÷77%=74%), “浙里办”APP的吸引力为59%(38%÷65%=58%)。
(图6 在浙江,61%的市场主体使用“数字政府”)
(七)市场主体通过“数字政府”主要进行业务办理、查询和预约,比例分别为42%、40%、15%
如图7所示,在使用“数字政府”的市场主体中,办理具体业务和查询办事信息的市场主体大致各占4成。具体来看,有42%的市场主体办理具体业务,40%的市场主体查询办事信息,还有15%的市场主体进行预约。细分到网上办事大厅和“浙里办”APP,网上办事大厅有44%的市场主体办理具体业务,39%的市场主体查询办事信息,还有15%的市场主体进行预约;“浙里办”APP有41%的市场主体办理具体业务,42%的市场主体查询办事信息,还有14%的市场主体进行预约。
这说明,从需求侧的视角看,网上办事大厅和“浙里办”APP在不同的业务类型中存在微小差别,但不构成显著差异。总体上平分秋色,业务结构基本相同,市场主体在电脑或手机上都能办理相关的业务。在“办理具体业务”上,网上办事大厅比“浙里办”APP高出3个百分点,而在“查询办事信息”上,“浙里办”APP存在3%的优势。这和市场主体们反馈的“电脑屏幕大,方便办事;手机屏幕小,办事不方便,但是随身携带,便于查询”是保持一致的。
而从办理业务的类型来看,无论是网上办事大厅还是“浙里办”APP,使用“数字政府”的市场主体较多地用来办理具体业务和查询办事信息,用来预约的市场主体相对较少。这说明,从需求侧视角看,浙江市场主体对“数字政府”预约功能的偏好较弱,对办理具体业务和查询功能青睐有加。
(图7 在浙江,市场主体通过“数字政府”主要进行办理具体业务和查询办事信息)
(八)本部分小结
以上分析表明,浙江省市场主体对“数字政府”的潜在需求很大,“数字政府”建设处于可快速发展的“全面普及期”,具体表现如下:
市场主体对“数字政府”建设有强烈的潜在需要。在浙江,92%的市场主体认为“数字政府”大势所趋,93%的市场主体愿意使用“数字政府”。
“数字政府”与窗口办理应融合发展。在浙江,72%的市场主体认为“数字政府”应与窗口办理融合发展。
“数字政府”的知晓率为79%。其中,网上办事大厅的知晓率为77%,“浙里办”APP知晓率为65%。市场主体获知“数字政府”主要是靠职能部门的主动推广,而非市场主体的主动获取。
“数字政府”的使用率为61%。其中,网上办事大厅的使用率为57%,“浙里办”APP使用率为38%。
在使用“数字政府”的市场主体中,有42%的市场主体办理具体业务,40%的市场主体查询办事信息,还有15%的市场主体进行预约,网上办事大厅和“浙里办”APP的各种功能使用结构无显著差异。
三、浙江“数字政府”需求侧建设在全国视野下的比较分析
本小节将基于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在2019年全国商事制度改革调研中的成果,从全国视野下考察浙江省“数字政府”需求侧建设进展。
(一)浙江愿意使用“数字政府”的市场主体比例位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图8所示,愿意使用“数字政府”的市场主体比例为93%;全国各省份平均而言,愿意使用“数字政府”的市场主体比例为92%;在全国最佳省份内,愿意使用“数字政府”的市场主体比例为98%。从全国视野看,“愿意使用‘数字政府’的市场主体比例”这一指标都比较高,浙江愿意使用“数字政府”的市场主体比例比全国最佳省份低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数据可看出,浙江省市场主体使用“数字政府”的意愿比较强,但是与全国最佳省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图8 浙江愿意使用“数字政府”的市场主体比例位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浙江“数字政府”的知晓率处于全国前列水平
如图9所示,浙江“数字政府”的知晓率为79%;在全国,“数字政府”的知晓率为69%。从全国视野来看,浙江省“数字政府”的知晓率与全国最佳省份90%的知晓率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浙江省“数字政府”的知晓率比全国最佳省份低11个百分点,但是高于全国平均10个百分点,总体而言处于全国前列水平。
(图9 浙江“数字政府”的知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浙江“数字政府”的使用率处于全国较前列水平
如图10所示,浙江“数字政府”的使用率为61%;在全国,“数字政府”的使用率为53%。全国最佳省份“数字政府”的使用率达80%,浙江省与其仍有较大差距。浙江省“数字政府”的使用率比全国最佳省份低19个百分点,但是高于全国平均8个百分点,总体而言处于全国较前列水平。
(图10 浙江“数字政府”的使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浙江“数字政府”的吸引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图11所示,浙江“数字政府”的吸引力为77%(61%÷79%=77%);在全国,“数字政府”的吸引力为76%;在全国最佳省份,“数字政府”的吸引力为88%。因此,从全国视野看,虽然浙江省“数字政府”的知晓率和使用率都在全国处于前列,但是浙江省“数字政府”的吸引力仅处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数字政府”的吸引力比全国最佳省份低1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基本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11 浙江“数字政府”的吸引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浙江市场主体使用“数字政府”预约功能的比例在全国排名靠后
考虑前文中浙江市场主体使用“数字政府”预约功能的比例较低的现象,我们将全国各省份市场主体使用“数字政府”预约功能的比例与浙江省的进行对比。如图12所示,我们可以看到,浙江省市场主体使用“数字政府”预约功能的比例只有15%,全国平均为19%,全国最佳水平为41%。浙江省市场主体使用“数字政府”预约功能的比例在全国排名靠后,比全国最佳省份落后了2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落后了4个百分点。这说明,从需求侧看,浙江省“数字政府”预约功能建设水平处于全国较落后水平。
(图12 浙江市场主体使用“数字政府”预约功能的比例在全国排名靠后)
(六)本部分小结
在全国视野下,浙江愿意使用“数字政府”的市场主体比例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达93%;浙江 “数字政府”的知晓率处于全国前列水平,达79%;浙江“数字政府”的使用率处于全国较前列水平,达61%;浙江“数字政府”的吸引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达77%。
四、浙江“数字政府”需求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浙江省“数字政府”需求侧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
从需求侧的视角看,截止2019年7月底,浙江“数字政府”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市场主体对“数字政府”的强烈需要与当前“数字政府”建设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浙江省“数字政府”建设的不充分,具体来说,体现在从需求侧的视角看,“数字政府”的建设水平与市场主体的潜在需求不相匹配,市场主体的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图13所示,有93%的市场主体明确说愿意使用“数字政府”,79%的市场主体知道“数字政府”,但其实际使用率只有61%,离浙江省供给侧提出的“全面普及期”数字政府使用率达到80%的目标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数据表明,浙江省“数字政府”还有32%(93%-61%=32%)的潜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分别看网上办事大厅和“浙里办”APP的这一比例,分别有91%和86%的市场主体愿意使用网上办事大厅和“浙里办”APP,二者的实际使用率为57%和38%。其中,网上办事大厅的未得到满足需求有34%(91%-57%=34%),“浙里办”APP的未得到满足需求达48%(86%-38%=48%),相对较高。
(图13 浙江愿意使用、知道、使用“数字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和“浙里办”APP的市场主体比例)
(二)原因分析
1、“数字政府”的知晓率还有待提高,宣传维度还可进一步打开。
如图4所示,浙江79%的市场主体知道“数字政府”。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比全国最佳省份低了11%,说明浙江省“数字政府”的知晓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如图13所示,浙江愿意使用“数字政府”的市场主体比例为93%,而其知晓率仅为79%,说明知晓率仍有至少14%(93%-79%=14%)的提升空间。又由图5所示,市场主体通过“工作人员告知”、“朋友介绍”、“办事大厅广告”、“自己网上查找”和“媒体宣传”知道“数字政府”的比例分别为42%、23%、12%、9%和6%。市场主体通过“工作人员告知”知道“数字政府”的比例达到42%表明了政府部门主动推广工作做得较好,但是其他几项还有较大提高空间,即宣传维度可以进一步打开。比如,市场主体通过“媒体宣传”知道“数字政府”的比例只有6%,说明浙江省在通过媒体宣传“数字政府”发力不够。同理,在通过“办事大厅广告”知道“数字政府”的比例是12%,同样还有提高空间。通过“自己网上查找”获知“数字政府”的比例只有9%,从侧面反映了网络广告投放不足或者是“数字政府”办事端在网上不易被找到的问题。
2、“数字政府”上的业务不全,导致“数字政府”吸引力低。
浙江“数字政府”的吸引力仍不够高,如图11所示,浙江“数字政府”的吸引力为77%,比全国最佳省份低11个百分点,只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市场主体的反馈看,浙江“数字政府”吸引力低主要源于“数字政府”上的业务不全、无法全流程办理、市场主体习惯现场办理和“数字政府”操作不方便。其中,“业务不全”是最多市场主体认为“数字政府”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如图14所示,在未使用网上办事大厅的市场主体中,29%的认为是因为网上缺少所需业务;在未使用“浙里办”APP的市场主体中,32%的也反馈说是“浙里办”APP没有相关业务。这表明,“数字政府”上的业务不全是“数字政府”吸引力低的原因之一。
在舟山,许多市场主体表示他们知道电脑和手机能够办理业务,但是没有选择在电脑或者手机办理,就是因为电脑或者手机没有相关业务。在杭州,有一名市场主体表示“很多业务都不能办理,常用的就只是有时在系统上签一下字。”
若是某一项业务无法通过“数字政府”办理,那么市场主体自然无法使用“数字政府”办这件事;若是较多业务都无法通过“数字政府”办理,那么就会使市场主体认为“数字政府”太“鸡肋”,从而降低对“数字政府”的使用意愿;若是一些业务在网上办事大厅或者“浙里办”APP隐藏在较深的菜单,用户友好度低,那么从市场主体需求侧的视角出发,便可能认为“数字政府”是没有该项业务可以办理的。这些都是可能造成“数字政府”业务不全,导致“数字政府”吸引力低的原因。
3、“数字政府”无法在网上全程办理所需业务,导致“数字政府”使用率低。
如图14所示,在未选择网上办事大厅的市场主体中,有24%的表示网上无法全流程办理,在网上办了还得来现场。未在“浙里办”APP办理业务的市场主体选择这一原因的市场主体比例为18%。这表明,无法全程办理也是影响“数字政府”使用率的原因之一。
图14 浙江市场主体未选择网上办事大厅、“浙里办”APP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无法在网上全程办理所需业务意味着浙江省“数字政府”对市场主体而言仍不够方便,这自然也就降低了市场主体的使用意愿,降低了“数字政府”的使用率、吸引力。若是全流程网办未能推进到位,市场主体便会认为“反正网上办了也不能全部办完,那还不如直接去现场办理方便。”如果多项业务不能网上全流程办理,市场主体便容易倾向于直接到现场办理,导致哪怕有一些可以全程网办的业务,市场主体也在惯性思维的作用下变得不愿意使用“数字政府”,而选择直接去现场办理。在杭州,一位年轻的市场主体表示:“网上说要准备什么资料,但是来到现场,要求交的资料又和网上写的有出入,弄得还得来这办。”
浙江“数字政府”的知晓率还有待提高、“数字政府”上的业务不全、“数字政府”无法全程办理所需业务,是从需求侧的视角看市场主体在2019年7-8月反馈的问题。随着浙江省委省政府继续大力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市场主体反馈的这些问题必然会有所改善。
(附表1:浙江省内样本数量分布)
(附表2:浙江省受访市场主体代表的基本情况)
(附表3:浙江省受访市场主体的基本情况)
统筹:徐现祥、毕青苗、马晶、金奕彤、朱育余
调研:张诗琪、吴敏仪、马晶、金奕彤、纪昕冉、蒋孟芸、钟子健、苏逸宁、邓贤升等
执笔:黄晖榕、李子君、申广军
资助:研究阐述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18VSJ069)
排版编辑:肖泽林
【24省“数字政府”调研报告往期回顾】
「24省“数字政府”调研报告」更新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