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荐读 |《追风筝的人》

文明揭东
+ 订阅

“每日荐读”第二十七期

推荐理由

在这部小说中,有太多触及灵魂的东西,暴露了人性的诸多弱点。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阿米尔成长和自我救赎的过程,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它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起到了深刻的启迪作用。我们不仅要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同时还要勇于原谅那些伤害。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无论风筝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去追,在追逐的过程中我们终究会寻找到自己人生正确的方向。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

作者简介

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后随父亲迁往美国。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著有小说《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2003)、《灿烂千阳》(A Thousand Splendid Suns,2007)、《群山回唱》(And the Mountains Echoed,2013)。作品全球销量超过5000万册。“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2006年,因其作品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胡赛尼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他还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为阿富汗的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内容简介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小说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精彩书评

它是一本好看的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常常出人意料但又合乎情理,叙述紧凑而流畅,不玩文学的技巧和噱头,能够吸引读者一口气读下来。作为小说,本书的更重要价值是对人性的描写和揭示,在深层次上,可以把这本书看作一部道德小说,但它丝毫没有说教的气息,而是表达了对人性的真切的体察。

——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在我看来,好的小说必须具备一个特质:情感的真实。《追风筝的人》的情感之真实,在我读过的小说中,感觉只有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可以媲美。小说的情境描写也别具一格,既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具有鲜明的个人化,仔细阅读的时候,你可以感到好像一直是在以阿米尔的视角在看待这个世界。而且,胡赛尼的笔触既细腻,又有洞烛人性后而产生的沉混有力感。

——武志红(心理学家,著名心理咨询师)

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让这部小说值得瞩目,这不仅是一部政治史诗,也是一个关于童年选择如何影响我们成年生活的极度贴近人性的故事。这些内容缔造了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将这个过去不引人注意、在新千年却成为全球政治焦点的国家的文化呈现世人面前。同时兼具时代感与高度文学质感,极为难能可贵。

——《出版商周刊》

凡夫俗子在历史狂涛里的独力奋斗,一部非比寻常的小说。

——《人物》

素材来源于网络

整理:“文明揭东”政务微信编辑部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