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岭南和园,细赏木雕,品读和园故事

顺德文艺
+ 订阅

精雕细琢,木上生花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常被称为“民间工艺”。2008年6月7日,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建筑的木雕装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建筑(包括园林、寺庙、宫殿等)的木雕装饰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水平。

岭南传统建筑装饰木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精彩组成部分,以鲜明的个性诠释了岭南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风貌特征和当地人文习俗、思想观念,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人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的结晶。

岭南木雕素以工艺精巧细腻而闻名,以雕工雄浑、粗犷、生动流畅见长,在格扇、槛窗、内院天井的墙面上做出精致的木雕装饰,房前檐廊是出入要道,更是木雕装饰的重点部位,檐廊梁架大多采用精致华丽的木雕。表现题材有历史人物故事、山水园林、花鸟虫鱼、祥瑞鸟兽、文字书法等。

八和台

和园八和台,粤韵流芳,台上上演着一出出,广府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一场场大戏仿佛永不落幕。八和台为园内标志性演出场地,以纯砖木石打造。

戏台以精美的木雕装饰,正中间雕刻“八仙庆寿”“六国大封相”“三英战吕布”“渭水访仙”和“三顾茅庐”等戏剧故事,同时还有千里驹、白驹荣和薛觉先等粤剧名伶主演的戏剧故事雕于额坊之上

顺和门

顺和门是和园景区正门标志性建筑,其中顺和门的博古梁架及风檐板。雕刻的是以清朝康熙年间顺德旧八景及顺德水乡风俗主题的金漆木雕。

木雕的制作

广府木雕有着独有的做法、构图和造型建筑饰件木雕。通常配合整个建筑的格调来设计,因而要完成八景木雕绝非易事。为了完成这项工作,手艺人开始了努力的尝试和工作。书稿、打粗胚、打细胚、修光、抛光……

木雕手艺人构思及绘制设计草图,把握总体布局与物像位置、画面细节做到相互呼应,恰到好处。

打粗坯是雕刻的基础,手艺人把图稿中的平面线条转化成为立体造型,初步呈现造型的轮廓。

打细胚从整体着眼,进一步调整比例和布局,使图案与立体感初步定型

修光最考验木雕师傅对技艺的拿捏,山水的细纹,人物的表情。鸟兽的羽毛,都要一刀不漏,刻画入微,手艺人对细节精雕细刻,修整完美。

抛光则是手艺人将成形的木雕作品打磨光滑。

匠人·匠心

为和园入口“同聚顺和”,创作“顺德八景”木雕,以及八和台上木雕的手艺人便是潘式为师傅。

潘式为自小与东阳木雕打交道,如今在广东做着广府传统建筑木雕,数十年来孜孜不倦、并对木雕工作充满热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即使是繁琐庞杂的木雕工作都可以通过机器完成。然而,岭南和园的木雕工艺,都是由像潘式为一样的木雕手艺人,一刀一刀雕琢而成。每一条雕刻的线条,都体现着手艺人深厚功底和非凡匠心。

学习木雕工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手艺人下苦工,并且有着坚定的决心、耐心和细心。和园的木雕作品是潘式为师傅,带着关门徒弟封梁波一起完成的。在实践中,徒弟从师傅处学到更多知识,这也是岭南工艺在下一代中的传承。

“锦岩中秋赏月,定江龙舟竞渡”顺德八景与风俗,经过木雕艺人数月雕琢后一一呈现在同聚顺和入口的二樑。驼峰和封檐板上,在金漆的描绘下就像一本“活的教科书”。

《工艺口述纪录片系列》

素材来源:岭南和园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