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8岁折翼天使的康复之路

三九脑科医院
+ 订阅

治愈一名患儿,结交一位朋友,成就一个家庭。关爱脑瘫儿童成长,点亮未来希望之光。

今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小亚的维吾尔族小男孩,来自新疆和田。因脑白质发育不良,小亚从小患有脑瘫,无法独自站立、行走。为了让小亚康复,小亚父母带着孩子辗转来到广州就医。经过手术和康复训练,小亚已经能够独自行走。

据小亚妈妈回忆,小亚出生时,除了体重比一般新生儿要重些,其余各项指标都正常。俗话说“贵人语迟”,但这句话在小亚身上并没有得到体现。小亚不仅说话晚,2岁多才会用维吾尔语说简单的短句,而且到8岁的时候,还无法独自行走。

在小亚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发现孩子的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比同龄小朋友差,但是下肢痉挛严重、步态异常,导致小亚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奔跑、玩耍。看着同龄的小朋友都去上学了,小亚非常羡慕,不止一次对父母说,自己也想上学。

正当小亚父母一筹莫展时,当地的民警向他们推荐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脑瘫科。去年10月,小亚父母不辞辛苦,带着孩子奔赴千里,找到了我院脑瘫科二区郑炳铃主任。

在查体过程中,郑炳铃发现小亚的智力、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双小腿三头肌痉挛,跟腱稍短缩;在扶持下行走时,双脚呈尖足姿态,且难以独自完成下蹲、起立等动作。我院头颅MRI检查结果提示患儿双侧脑室前后角旁脑白质发育不良、双侧脑室扩大、脑积水、双侧颞极蛛网膜囊肿。

术前

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郑炳铃认为患儿运动发育迟缓是因为先天性脑积水、脑白质发育不良最终小亚被确诊为痉挛型脑瘫。

小亚妈妈说:“只要孩子以后能够生活自理,我们就谢天谢地了!”针对小亚的情况,郑炳铃建议其接受脑瘫外科手术和脑瘫康复一体化的治疗模式。

完善相关检查后,郑炳铃团队为小亚施行双侧胫神经缩窄术+双侧腓肠肌腱腹部松解术+石膏管型外固定术,手术过程顺利。

拆除石膏后,小亚开始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在小亚进行康复治疗期间,小亚妈妈拍摄了许多短视频,记录小亚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小亚的康复故事,得到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和鼓励。

术后

经过几个疗程的康复训练,目前小亚已经能够慢慢行走,行走步态及姿势都比术前明显改善,小亚父母心中的大石终于放下了。“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好,我们真的太开心了,没有辜负我们千里迢迢过来就医。”小亚妈妈欣慰地说。

脑瘫是可以治疗的,而且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很多脑瘫患儿在接受专业、系统的治疗后,基本能达到生活自理的程度,甚至和正常小孩一样。”郑炳铃强调,实施矫正术后,坚持接受康复训练,对于手术能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但矫正术后的康复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只有长期坚持规范的康复训练,脑瘫患儿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对于像小亚这类型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先采用外科手术帮助患儿矫正肢体畸形和异常姿势,恢复正常的肢体负重力线,为患儿创造站立、行走的条件。术后配合系统全面的康复训练,提高智力,改善语言、运动和认知功能,使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精确诊断、细致评估以及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不但能帮助脑瘫患儿实现生活自理,并使他们可以正常上学接受教育,最终融入社会,实现其人生的价值。

专家简介

郑炳铃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脑瘫科二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擅长:1.脑瘫的规范化诊治及综合康复评估。2.脑瘫多组合外科手术、成人肢体畸形矫形手术以及跟行足、拇外翻、平足症、马蹄内翻足、膝内外翻、蹲伏步态、髋关节脱位、上肢垂腕旋前畸形、外固定支架等各种肢体畸形的手术矫正和二次翻修手术。3.对脑瘫个性化治疗、外科与康复一体化治疗及精准肉毒毒素注射治疗。

每年完成超过200台脑瘫及骨科相关手术和超100例精准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广大患者肯定和业内认可。

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及承担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三项。经常应邀参加省、国家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

徐桂豪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脑瘫科主治医师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创伤科、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多年,熟悉创伤骨科及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经验。近年来,对脑瘫患者的诊治、分型及外科治疗有较深的认识,可按照个性化治疗给予现代康复、传统康复、药物治疗、中药治疗、特殊教育等综合治疗。

发表相关论文3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