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案头清供?
“案头清供”,《说文解字》中注,“供,设也”,“设,施陈也”。《辞源》中对“清供”的解释是“清雅的供品”。“清供”又称清玩,包括各类鲜花、水果、手工艺品、玩石、文具等,大多数摆放在玄关、案头位置。
案头清供有何用?
对于案头清供的作用,清代词人项莲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又如《兰雪斋记》中所写:“掇芳华以娱玩,漱清气而自洁”。案头清供是君子之心,长物为邻,此乐最真。器存韵,人出神,案头清供能够给文人墨客带来精神的享受,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人的品位。
明梁元柱森琅公少年自画小照轴(局部)
梁元柱(1588——1635)字仲玉,又字森琅,顺德伦教人。森琅公的自画小照中,白衣侍童手捧酒爵侍奉书生,书生端坐,撩二郎腿,书放膝上,手倚书案,案上文房四宝皆备,左右置盆景。从画中我们仿佛可见森琅公赏玩清供之景。
在古代文人的书房里,除了笔墨纸砚之外,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文房器具,例如:笔架、笔筒、笔洗、墨床、镇纸、笔舔、臂搁等等。木棉花开,樱花绚烂,古今对话,共赏清趣,顺博君带大家一起来“康康”馆里有哪些除了文房四宝以外的文房好物。
清山形铜笔架
笔架亦称笔搁,放在案头用以架笔,其形多为山形。此笔架为铜质,长21.5厘米,宽2厘米,高6.1厘米。长条形,铸成连绵起伏的山形,中间高,两边渐低,两头尖,底有一道凹槽。
清粉彩山水纹笔筒
笔筒是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该笔筒高12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5.3厘米。体呈细圆筒形,方形唇,宽矮形圈足。口沿胎厚,而筒身较薄透,体施白釉,外壁以粉彩绘山水人物,足端露胎,足底落红彩双框“衷永生号”款。
清乾隆茶叶末釉瓷笔洗
笔洗是用以盛水洗笔的器皿。该笔洗高3厘米,口径10.7厘米,底径7厘米。口内敛,圆弧壁,浅腹,圈足。通体施茶叶末釉,釉色清雅,外壁釉质较内壁差,内壁釉面有瑕及缩釉,足端无釉,露出洁白致密的胎。
清末青玉墨床
墨床为在研墨时稍事停歇,磨墨处湿润,以供临时搁墨之物。此墨床长6.6厘米,宽2.5厘米,高1.6厘米。仿古代案几的样式,长方形案面,两头向内弯曲,形成足。案面用细的阴线刻成长方形,长方形内刻阴文篆体“义结翰墨缘”。青玉中带有黄色,并有墨沁。
明狮形铜镇纸(带木座)
镇纸为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之物。明狮形铜镇纸,带木座,连座高5.5厘米,长7厘米,宽5厘米。伏狮,体形肥大,头部扭向身后,凸目,张嘴,左前肢放于右前肢之上,头部及身上铸卷曲的毛发,表情与体态温和,背部钻一孔,体中空。
清光绪白釉贴塑蟠螭纹瓷水盂
水盂是给砚池添水之物。该水盂高6.2厘米,口径3.7厘米,底径5厘米,腹围26.8厘米。丰唇,臌腹下收呈扁圆形,圈足,肩腹部贴蟠螭。通体施白釉,并有大小不一的开片纹,足端露白胎。
清乾隆珊瑚红釉果形瓷笔舔(附叶形木底座)
笔舔,又称笔砚,其用法是:毛笔沾满墨汁后,在笔舔之上可将笔尖的墨抹匀,又可理顺笔毫,方便下笔。笔舔通常做成片状或者树叶形状。此笔舔长7厘米,宽5厘米,附木质叶形底座,连座高2.5厘米。器略呈椭圆形盘,底刻瓜棱,表面突起边沿,并贴饰枝叶,以及蝙蝠,通体饰珊瑚红釉,并以金彩点缀边沿及枝叶、蝙蝠。
著名散文家张中行先生(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在《案头清供》一文中提到自己喜欢摆在案头的3样东西是大老玉米、看瓜、葫芦。这三样清供虽普通却特别,对于张先生来说,是承载美好回忆的稀罕之物。
不知高踞诸君案头的好物有哪些呢,欢迎留言分享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