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后,我院涌现了一个个勇士,他们把疫情当作命令,把防控当作责任,为人民生命健康而战。他们面对无情的疫病,一马当先,靠前指挥;他们敬业值守、默默奉献……
普通发热门诊的“疫”战
1月24日,我还没好好吃上一顿除夕的团圆饭,就被科室领导召回医院投身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去。为了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医院领导决定把8号诊室改为普通发热门诊,目是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和普通发热的病人严格分开诊治,这对切断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传播途径起到了关健性的作用。
随着疫情的发展,每天前来就诊的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患者愈来愈多。1月31日,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和医院领导的工作要求,对来院就诊的所有发热及有呼吸道症状患者都要进行核酸检测。王琪院长亲自部署取检室工作,潘冬云、李东、吴蓉等院领导及彭土桂、黄志明、龙小艳、杨春霞、邓雪莲等职能科室负责人亲临现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院办、护理部、院感办、后勤科和宣传科等各科室积极参与、协同作战。从决定把8号诊室改造为普通发热门诊仅用1天半的时间就装修完成,充分体现疫情防控的迫切性和院领导的工作魄力。发热门诊启用后,我立即带领林靖、欧妮、李冬梅对发热门诊进行清洁及布置相关工作,黄志明科长第一个请缨上场取检,我们也一直配合到晚上。每天取样工作从早上8时到晚上11时,郭茂彧、林土坤、黄浩、容剑雨、陈冠瑶、陈纪光、欧丽志、陈烽、陈华阳等一大批由科室派出的骨干医师,他们在危险的工作面前,没有半点退缩及畏惧,厚厚的防护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几个钟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他们没有半句怨言,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默默地工作。发热门诊的医生责任重大,面对大批发热的病人,危险重重,大家没有推诿,每天坚守岗位、各负其责,努力完成各项工作。我每天除了为他们准备物资,指导穿脱防护服、配合取检外,还默默为他们祈祷,愿大家平安顺利。
普通发热门诊前线的女汉子
2月20日,接上级通知,所有新入院的病人都要进行核酸检测,院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发热门诊。今次和以往不同,以往是护士配合医生进行取样的,今次要护士亲自进行采样。19日下午,我召集科室的护士进行布置工作,学习穿脱防护服及采样的方法、感染垃圾消毒处理、预检分诊、病人信息采集等等,以旧带新的形式安排工作,从穿脱防护服到预检分诊到病人资料的采集,从协助取样到自行取样,每个环节都要认真、谨慎和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参加取样护士都是从各科室派出的优秀人员,林靖、李晓、李春梅、李勇娣、欧锦丽、梁爱珍、钟晓薇、薛土珍、陈慧、陈梅、招晓冰、陈思梅等等,她们中虽然很多都是90后的护士,但个个都好学,敢担当,不怕苦,不怕累。每天超百例的采样,有时一周只有一天或根本没有休息日,但她们从来没有半句怨言,从取管到取样到送样,每个环节都做得有条有理,每次看到她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双重口罩,眼罩面屏,严严密密的,又不能开空调,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没有半点恐惧,半点退缩默默工作的样子,我感到白衣天使们真的很伟大。住院病人有时是坐着轮椅或躺在车床来的,有的还打着补液,气喘吁吁,有的还呕吐一地,但她们从不拒绝和推诿病人,每做完一例都要进行自我消毒才能进行下一例采样,采样实行一人一室,杜绝了交叉感染。疫情期间,从备物到筹备工作,协助取样到自行取样,科内培训,工友培训,感染垃圾的处理、各诊室及门诊大厅的消毒、管好一人一诊一室等等,我连续十多天中午都不回家,晚上经常加班到深夜,2个多月没有休息,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始终如一坚守工作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的初心和使命,同时带出了一支敢担当、敢冒险、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的巾帼英雄抗疫、防疫队伍。(李春翠)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庚子春月,一场突如其来、态势凶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波及全国。新冠肺炎病情的爆发和确诊病例数上升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也让这个春节长假变得格外漫长。当国家宣布因疫情春节假期延长时,我们就是因疫情而提前结束假期的医务工作者。我们医务工作者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按照应急预案,迅速投入实战状态,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
农历腊月二十九,没有以往过春节的欢乐氛围。因为那几天武汉发生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们医院的领导们更是夜以继日的开会、探讨、部署。医院领导决定成立“抗击新冠肺炎护理志愿队”,我当时就对护长说:“我是一名中共党员,抗击疫情是职责和使命,我先上。”在紧张与期待中,终于接到防疫任务,我被调配到发热门诊8号诊室工作,主要是负责询问发热病人的流行病学史做好筛查表登记、咽拭子登记和协助医生取检。
那天我早早地来报到,尽管早早自学了如何穿脱防护服,疾病防控的专业知识,但初到发热门诊时还是显得有些懵懂,第一天,就值班近7个小时,穿着隔离衣戴着防护镜的我,不敢喝水,上厕所忍着,怕浪费一件隔离衣。当看到所有人全副武装去为发热患者做诊疗时,那种只会在电视上看到的护目镜里全是水蒸气的画面,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身上,大家看不清彼此,却有一种莫名的默契,那种感觉就是一种坚定的信念!
发热门诊8号诊室是24小时值班,分三班倒,为了接诊更多的病人,节约有限的防控资源,降低感染的风险,医护人员从接班到下班,这期间工作的6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人的基本生理所需不能满足,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每个人的心情、情绪。但是我们每位在这里奋斗的战友们,从接班到熟悉每个程序步骤,对待来筛查的每位患者,热情且耐心,完全没有透露着任何的不耐烦。我们理解每位患者到来时那种内心焦躁、恐惧之感,积极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来为其分忧。这一刻,我们医务人员的心与患者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
我院作为全市发热病人收治定点医院,每天接诊发热病人约200人左右,随着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不断增加 ,原设在门诊大厅的发热门诊8号诊室已不再适应发热患者的诊疗要求。我院领导班子自2月10号召开会议定下建造新的发热门诊方案后,第二天便立即联系工人开始动工建设。工程原计划十天完成,但经过工人们夜以继日的连续施工,实际仅用了一周时间就提前完工了。完工后,为了保证2月18号顺利投入使用,我们护理人员在何晓飞护长的带领下,从场地清理、设备调配、就诊流程、消毒隔离、转运交接,一条条,一件件,事无巨细,逐项清理。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发热门诊的接诊容纳能力扩展到最大范围。
由于扩大筛查范围的需要,需要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筛查,医院决定抽调发热门诊护士为新入院患者留取咽拭子。2月20号我接到通知,我调配到普通门诊咽拭子取检室,和我一起的还有5名护士,我们的工作是帮新入院病人留咽拭子,然后送去进行核酸检测。上岗前,医院对我们进行了细致到位的理论与实操培训及考核,确保我们每一位采集护士都牢记防护及采样的每一个步骤;同时在第一次上岗时,感染性疾病科郭茂彧主任也在现场指导,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得到最佳的防护。
留咽拭子是检测患者有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留取检测样本的时候,需要用无菌咽拭子在患者双咽侧扁桃体及咽后壁擦拭3次,然后留取标本。每次留取标本时,都容易会引起患者呕吐及咳嗽。其实,每次操作的时候,心里都会紧张和害怕,但是我还是小心翼翼,认真而坚定地做好每一个步骤,害怕自己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检测结果。
咽拭子采集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憋闷、喘不过气、缺氧……是每一位“全副武装”护士的第一感觉,而护目镜及防护面屏上的雾气更是最大的敌人,尤其是本身就佩戴了眼镜的护士,既担心雾气影响视线采样不到位,又担心躲开雾气后病毒见缝就钻,采样的我们几乎在刚开始工作时,都作出了同样的举动,那就是——屏住呼吸,快速有效的采样。
2月25日上午,我像往常一样给新入院患者取咽拭子,那天入院病人格外多,11点半的时候已经取检了70多例,可能病患多和我连续上了12天班的原因,我开始感觉到身体不适,呼吸有点困难,头开始痛,有点恶心,但我依然坚持做好采集工作。这时来了一位4岁的小男孩,因为胆怯和不配合难以采集标本,我耐心地说“你看阿姨像不像太空人,我是星球派下来消灭细菌保护大家的健康,你乖乖张开嘴,阿姨帮你检查一下嘴里有没有细菌,”他慢慢放松听着我的指示配合采集了。采集完他有礼貌说了声谢谢,之后叫我伸出手,把他裤兜里的几粒糖放到我手中说:“谢谢您太空阿姨,你一定要保护好大家哦,再见!”小男孩在家人的陪同下离开了......握着手里的糖,一股暖流从心底涌起,喉咙哽咽了,让我想起了我的一对儿子,大儿子4岁,小儿子2岁,丈夫是街道社区基层工作人员,每天从早忙到晚,只有年事已高公公婆婆帮忙照料小孩。婆婆因为以前工作太辛劳落下了不少病根,腰椎和颈椎增生、半月板受损,经常疼痛,但在疫情期间她主动帮我照料小孩,让我安心工作。记得小儿子曾因扁桃体发炎、感冒身体难受,哭着闹着打电话找我,电话那头听到孩子的哭闹声,我的心揪成了一团,婆婆嘱咐我安心工作,孩子她会照料好。那时的我心里默念:我是一位妈妈,是一名普通的护士,坚守岗位,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为更多的孩子挡住病毒。
在半个多月的磨合里,我们采集护士都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确保采样的高效性,保证采样顺利进行。虽然我们每次取检是都做到小心翼翼,但还是有患者由于不适引起咳嗽等,飞沫会直接溅到我们的面屏上。而我们没有表现出恐慌神情,而是迅速将采样棉签放入标记有患者信息及编号的标本试管中,折断棉签,盖好、核对、封存,待患者离开后,再立即进行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消毒。
每次工作结束,脱防护的过程在心中过了几遍,边默记边看着流程图,一步步严格操作,确保不造成一丝一毫的污染,当大家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脸上一道道久久不能消退的压痕,大家都笑了,那笑容如鲜花般灿烂,那是我们在抗击疫情留下最美的印记!
我们医务工作者每天和数字赛跑、和时间赛跑、和生命赛跑……这是另一场“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在战斗中总有太多的人物、故事令人感动,让人情不自禁地忆起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感慨:“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们护士们能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不怕危险战斗,这里得提及一个人,她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护士长李春翠,是她给了我们准备最充足的防护。无论你什么时候去到采集咽拭子门诊,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每天中午和晚上,我们的工作微信群里总是跳出她近乎唠叨的关心,“注意休息”、“防感汤别忘了喝”、“天冷了,多穿点”。她总是说:“有困难,第一时间告诉我”。为了保护年轻的护士,她总是冲在前面,为疑似患者采样检测。为了保证我们有最充足的防护,她几乎每天都上班,有一次她太累了,趴在桌子上休息,接班的我打开门看到这一幕热泪盈眶,微弱的灯光下发现护长白头发多了些许。那一刻,我希望疫情快点结束,相约去看春暖花开,在人群中拥抱!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将大家的健康放在心头、护在身后。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努力、汗水都是为了等到黑夜翻面之后,迎来新的白昼,最美的阳光总会在裂缝之中投射进来,大家众志成城,早日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李勇娣)
编辑|宣传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