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20日,从广州南站旁传出的一系列交通规划建设利好,让三龙湾南海片区的城市价值再度凸显;4月9日,同在这片热土上,佛山最大的TOD项目商住地块,经过36轮报价竞逐,成功出让;而稍早前,桂城千灯湖畔的永胜经济社,顺利通过了旧村改造方案及拆迁补偿安置方案,这意味着,佛山首例由开发商参与的整村改造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近期,一系列大动作与新利好,释放出南海攻坚城乡融合、全力推动发展的信号。而今年初南海区党代会上明确构建“一轴一核两带”发展格局,也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4月10日,在南海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也传递出清晰的信号: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将作为南海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总抓手,落实一批引领性强的大项目,同步推进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带动全区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凝聚全新发展动能,是南海中心工作的既定动作,也是应对疫情影响、全面复苏发展的重要抓手。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今后又将带来什么,更是观察先发地区直面疫情、攻坚克难、奋力发展的重要窗口。为此,南方日报推出“城乡融合 南海力量”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广州南站旁,一股建设热潮在佛山三龙湾南海片区兴起。
历经36轮报价,4月9日,三龙湾南海片区的林岳TOD综合项目地块以总价65.65亿元出让,建设完成后,2站即可抵达广州南站;与此同时,在该片区内多条连接广佛的重要通道建设提速,包括三龙湾大道、番海大桥、佛山地铁2号线林岳车辆段、南海新交通项目(林岳段)等一批交通轨道项目。
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在南海,三龙湾南海片区、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广东金融高新区、佛山高新区南海园等一批重大平台正加速崛起。以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手,南海希望借此加速对接广深港澳四大中心城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经济,由此增强区域发展新动能。
构建创新中轴
重大平台建设掀起新浪潮
最近,广东南海启明光大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启明光大”)首席执行官杨至灏忙得不可开交。基于此前在柔性传感器领域的探索,企业于近段时间签了新订单,将加快生产用于制造5G陶瓷介质滤波器的核心材料。
同时,启明光大还将斥资4.5亿元,在三龙湾南海片区建设启明光大柔性电子产业中心,建立南方柔性电子产业研究院,打造中国南方柔性电子产业集群。选择这里,启明光大也是看中这一重大平台带来的机遇。
在今年初召开的中共佛山市南海区第十三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明确提出,要提速推进三龙湾南海片区建设,强化与广州南站片区联动,大力发展科创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南海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
“广佛科技城,湾区第一站。”在不同的场合中,佛山三龙湾南海片区建设局局长、南海区副区长盘石多次提及三龙湾南海片区的愿景。
为此,三龙湾南海片区正以招商引资为驱动,规划“一轴一带三板块”产业发展布局,加速推进新兴产业聚集。
三龙湾创新集聚区(三山片区)不断吸引高端科研以及创新产业项目落户此地。
其中,文翰湖板块以季华实验室为龙头,集聚一批具有高知名度和高影响力的科创型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林岳南板块将集聚广佛合作办学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成为集聚高端商务和服务功能的广佛中轴国际商务中心;三山北板块将打造科创企业总部集聚的区域。届时,一条广佛科技中轴将会在此呈现。
高水平平台和载体的建设,历来都是南海经济发展的加速“引擎”。
从2007年开始建设,如今的千灯湖畔,一条由汇丰环球营运中心银行大厦、友邦金融中心等各总部大楼构成的城市“天际线”拔地而起,这里,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完整的金融后台产业园区和现代产业金融中心,吸引总投资额超1252亿元。
30公里外,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加快佛山西站周边创新平台集聚和城市形态建设,集聚会展交易、现代物流、创新“互联网+”业态等现代服务业于一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创新试验区。
此外,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南三产业合作区、仙湖氢谷、智能安全产业园等重大平台正加快建设,成为南海参与“双区”建设最有力的支撑。
优质项目接连落户
注入新经济增强区域发展动能
建设创新平台、打造科技中轴,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动能,推动南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平台是创新的良田,优质产业项目就是南海构建高质量经济体系的种子。在疫情逐步得到防控时,各大平台按下了复工复产的快进键,新的规划,新的项目,正快速启动。
今年3月上旬,南海率先举行第一季度重点项目签约暨开工动员活动。26个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超440亿元,包括湾区数据中心项目、广州银行总行后台数据中心、里水镇中科万钧国际电子信息港等在内的一批项目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现代服务等领域,
其中,“南海区政府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健康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格外受关注。这一项目也是南海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再次合作。此前,早在2018年,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就在南海区狮山镇投入2亿元建设了5万平方米的佛山安捷健康科技园。
这次签约的项目,依托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行业优势及钟南山院士为首的创业团队资源,将重点围绕大健康产业创投基金、大健康创新项目专项资金等5方面展开合作,打造一个包括大湾区防疫科学中心、防疫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疫苗生产基地等内容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成为国内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广佛同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标杆。
从一批又一批落户重大平台项目中,不难看出,南海正主动对接广深港澳四大中心优质资源。
2019年,南海新引进中国中药健康产业园、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电竞文创产业中心、东丽水处理膜等一批重点项目。
其中,投资总额约50亿元的腾讯(佛山)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园位于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立足佛山,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工业互联网运营服务中心、创新孵化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工业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心等。
南海正主动对接广深港澳四大中心优质资源。
同时,一个产业闭环也已初具雏形。在引进先进制造、高科技产业外,南海还为产业在此生根发芽提供足够的土壤和金融活水。2019年8月,作为广东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中唯一的金融类特色小镇,千灯湖创投小镇正式在广东金融高新区内开园,集聚基金类机构600多家,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加速融合,激活民间资本助力制造业升级。
加快链接港澳
促进平台创新要素流动
基于多年来的探索,一批重大平台建设加码,创新中轴日渐成型,成为南海参与“双区”建设、链接港澳资源的有力支撑。
作为佛山重点打造的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平台区域,目前,三龙湾南海片区正集中力量发展科创、文创、互联网以及港澳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平台建设为抓手,三龙湾南海片区从东向西加快拓展6500亩村级工业园改造,建设制造产业带,集聚高端智造企业,打造新技术新经济的转化器。
与此同时,三龙湾南海片区内,文翰湖公园、全国首个高铁公园等重点城市景观的加速建设,也将进一步提升片区综合环境,优化城市发展格局。
在南海中部,依托佛山西站带来的创新资源、人才等要素流动,南海借站造城按下“快进键”。按照计划,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的建设将依托高铁、轻轨、地铁等高度集中的交通枢纽,加快佛山西站周边创新平台的集聚和城市形态建设,使其成为宜居宜业宜商的未来城市客厅。
依托佛山西站带来的创新资源、人才等要素流动,南海借站造城按下“快进键”。
南海深谙,除了搭建产业发展的平台,城市形态建设同样十分重要。作为全新开发的区域,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依托地处广佛都市圈核心区、广佛同城化前沿阵地的优势,对接港澳资源,改变目前南海中部城市建设滞后、产城融合滞后现状,实现南海狮山核心区的融合发展。
对外加快资源链接的同时,南海重大平台之间创新要素的流动也在提速。在日前举办的三龙湾南海片区交通规划建设新闻通气会上,三龙湾南海片区提出,将以三龙湾大道作为快速对接佛山中心城区、连接禅南顺的发展主廊道,以佛平路-三山大道作为金融资本链接科技创新的发展副廊道,形成创新引领、开放合作的极点支撑效应。
作为佛山城产人融合发展的样本,广东金融高新区以千灯湖为核心,十多年来的演变发展,推动了南海东部区域的城市格局优化与产业提质,为佛山在金融后援服务支撑、产业金融引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及创新创业方面作出有益探索。面向未来,这也将为南海其他重大平台的打造、创新项目的孵化、人才引进等方面带来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相关
南番牵手加快打通“最后一公里”
将两地交通、平台、产业等领域合作推向更高层次
紧握发展机遇,番禺、南海再牵手,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日前,广州市番禺区委书记何汝诚、区长陈德俊,率番禺区党政代表团到南海考察交流,进一步深化两区在产业、交通等领域的合作。
这场交流会透露两地合作发展的新利好。当前,广佛两地正积极推动南海新交通延线向东延长约3公里,有望无缝接入广州南站;同时,两地正联手共建跨江大型综合体,涵盖交通、会展、商贸、酒店等功能;在南海区与番禺区首批跨城通办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跨城通办事项;开展跨界排污大户排查整治等相关工作。
◎合作再深化
携手共建跨江综合体
番禺南海地域相连、一衣带水。随着产业转型走向更深层次,番禺、南海再次联手,并将目光瞄准了交流沟通机制形成、深化多层次合作等方面。
在座谈会上,何汝诚提出,深化两区合作首先要形成交流沟通机制,部门与部门、镇街与镇街之间实现具体项目、重点工作直接对接;其次是深化合作,把平台、产业、交通等领域合作推向更高层次。
闫昊波表示,南海已起草两区深入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建议搭建一个常态化协调机制、为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提供便利。
会议透露,作为南海连接广州南站的重要轨道交通,南海新交通计划向西延长1公里,接入佛山地铁线路;向东延长3公里,无缝连接广州南站,进一步融入广佛轨道交通网。
按照原规划,南海新交通起于(虫雷)岗公园站,止于林岳西站,投资42.2亿元,全长13.1公里,设站13座,于2014年1月开工建设。南海新交通终点站设在林岳西站,距广州南站约3公里,需要换乘佛山地铁2号线才能到达广州南站。
与此同时,长江路东延线项目也传出好消息,将加强佛山核心区与番禺及广州核心区的直接连通,目前佛山已基本确定季华路-长江路-南浦大道的线路走向,规划季华路及长江路连通,进一步跨陈村水道进入番禺区,借此串联广佛两地多个片区。其中,长江路规划预留了线位东延接番禺南浦大道,起点位于科达路,向东延伸接入番禺区浦华路。
跨江综合体项目“广佛荟”也是交流会上的重要关注点。“广佛荟”位于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先导区的启动区,地处广州南站片区与佛山三龙湾片区的交界处,北邻海怡大桥。该项目横跨陈村水道,为广佛共建跨江大型综合体,起桥点位于林岳大道临近海怡大桥以南,落桥点位于广州南站以西700米。
按照规划,项目将通过连续的慢行系统,跨陈村水道,形成先导区双标志性建筑,功能涵盖交通、会展、商贸、酒店等,定位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示范区,目前佛山三龙湾管委会正在筹备建设方案国际招标工作。
◎服务再升级
进一步扩充跨城通办事项
交通网络的完善拉近了番禺、南海两区的空间距离,跨城通办事项的落实则进一步提高了同城的便利性。
会上,南海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南海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充两地实体大厅跨城通办事项,探索在“市民之窗”加入更多便民服务功能。同时,将计划探索以南海区“城市通”为载体,打通南海与番禺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统一、开放、共享的合作模块,推出更多可网上办理的跨城通办事项。
2019年,南海区与番禺区在行政审批标准化、信息化的基础上,整合服务资源,实现“广佛跨城通办”。目前,南海区与番禺区首批跨城通办事项,涉及两地6个部门共79个事项。
不仅如此,南海与番禺还通过“市民之窗”自助服务终端,突破政务服务行政区域和办事时间限制,建立起24小时跨城办事新模式。截至2020年3月底,广佛市民在番禺区终端上累计办理业务9216件。
据悉,目前,南海设有“市民之窗”终端486台,番禺区设有“市民之窗”终端2台,市民可以通过“市民之窗”自助服务终端办理南海区、番禺区已开通的功能业务。
跨界河涌的整治也是南海、番禺重点关注的方向。南海、番禺两区交界涉及的重点内河涌有大京包涌、黄猄涌、西埗涌和社会主义河。
南海区有关负责人建议,要构建广佛两地联动机制,积极开展广佛跨界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共同解决好跨界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通过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关停高污染、高能耗、相关证照不全的涉水企业;另一方面,在敏感区域设立视频监控,严厉打击非法偷倒工业废水等严重违法行为。
■链接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提速
一期路网9条道路中8条已完工
4月中旬,佛山西站一期路网工程罗村大道北延线建设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市民前往佛山西站乘车将更加便捷。加上在今年初实现通车的西站南路,目前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路网建设一期工程的9条道路已经有8条完工,未来进出西站将有更多选择。随着路网不断完善,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有望加速。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中部,2019年11月,南海区发布了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成果,作为南海重点打造的城市空间项目,规划面积8.58平方公里的枢纽新城被寄予厚望。依托佛山西站这一交通枢纽,致力构筑出一个100万人口、100平方公里的佛山城市副中心。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按照“一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步骤安排,2020年将是枢纽新城全面加快建设的重要一年。未来,枢纽新城致力打造成为湾区西门户、广佛未来城,发挥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连通大西南等“多重叠加”的区位、交通优势,打造大湾区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西部门户。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正在加大招商力度。在3月30日举行的南海区2020年度城市更新项目网上推介上,枢纽新城同时推出佛山西站制造业总部基地和枢纽型产业载体2个项目,土地面积约301亩,拟投资额38亿元。
根据项目改造规划,佛山西站制造业总部基地项目拟建建筑面积为40万平方米、拟投资20亿元,改造用途为产业综合体;佛山西站枢纽型产业载体拟建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拟投资18亿元,改造用途为产业载体。
【南方日报记者】李欣 蓝志凌 孙景锋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